奥瑞姆护理模式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应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万桂敏 时间:2010-07-14

【关键词】  护理模式 剖宫产 护理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Orem Model in the Nursing for Cesarean Section Parturients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orem model in cesarean section, to improve the self-care ability when the parturients is deficinent of self-supported. In order to let parturients take the role of nursing the nenotal as quick as she can. Method: 200 parturients with cesarean section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 group with ore model and control group with routine nursing after cesarean section. Result: There's significance on milk secretion of parturient, the time out of bed and anal exhaust, those in experiment group is superior to those in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Orem model is better for parturients recovery which can enhance the self-supported ability.

  Key words:  Nursing medel;  Cesarean section;  Partutients;  Self-supported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的改变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剖宫产率逐渐上升。如何提高剖宫产产妇的自理能力,减轻痛苦,尽快适应母亲角色,成为目前产科护理的主要内容。美国著名护理理论家奥瑞姆(Dorothea Oream)的自理模式为剖宫产术后产妇的护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奥瑞姆护理模式也称自我照顾模式,强调自理的概念,根据个体自理缺陷的程度给予3种护理补偿系统[1]。自2005年1月至2006年7月,我科把奥瑞姆的护理模式应用于剖宫产术后的病人,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将2005年1月至2006年7月在我院行剖宫产的产妇20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00例,对照组100例。2组病人年龄在23~38岁之间,均为硬膜外麻醉腹膜外剖宫产,排除产后出血病例,产后母乳正常,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按需哺乳。产前检查无病理产科情况,无合并严重内、外科疾患,语言交流正常,既往无精神病史,均为单胎足月产。两组产妇一般情况即年龄、产次、术后出血量等资料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验组病人采用奥瑞姆护理模式,在不同的阶段使用不同的系统进行护理。在术中及术后麻醉未清醒前,选择全补偿系统进行护理,清醒后采用部分补偿系统,出院前采用辅助系统对其护理[2]。对照组按剖宫产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1.2.2  效果观察:通过收集并记录2组产妇及新生儿吮奶情况、泌乳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第一次下床活动的资料,对两组产妇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及X2检验。(表1,2,3)。

  1.2.3  效果评定标准:泌乳量标准:产妇泌乳量以能满足婴儿需要而定。奶量足:除满足婴儿需要外,哺乳后乳汁仍有剩余;奶量中:能满足婴儿喂哺需要;奶量少:不能满足婴儿喂哺需要;无奶:用标准手法挤压乳房,无乳汁溢出[3]。

  2  结果

  表1  两组产妇产后72h泌乳状况(略)

  表1可见,实验组产妇泌乳量比对照组充足,X2=10,P<0.05, 差异有显著性

  表2  两组产妇术后开始下床活动的时间(略)

  表2可见,实验组产妇术后下床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X2=17.6,P<0.01, 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表3  两组产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略)

  表3可见,实验组产妇术后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X2=11.6,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3  讨论     

  奥瑞姆指出,护理的特殊要点就是关心人的自理需要。护理的目的就是帮助个体维持、促进和恢复自理能力,以改善生活和健康状况,从疾病和损伤中康复,积极有效地应付、处理疾病和创伤对个体的冲击。

  3.1  根据实验组产妇自理缺陷程度给予3种护理补偿系统

  3.1.1  完全补偿性护理系统:指当个体完全不能满足自理需要时,护理人员给予“全面”帮助,使病人逐渐恢复自理能力。剖宫产产妇因术后平卧6h,以及手术和麻醉带来的不适,没有自护能力,我们提供全补偿护理系统,从静脉供给药物和营养,保持输尿管通畅,术后30min母婴接触,让婴儿吸吮乳头,增加母子感情,保持病室环境安静、安全、整洁卫生,以利于产妇休养。

  3.1.2  部分补偿性护理系统:根据个体自理能力的不同,给予“适当”的帮助,以满足自理需要,如术后6h改半卧位,及时更换会阴垫,保持会阴部清洁,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量,协助病人床上翻身、下床活动。喂哺新生儿,按摩下肢以预防静脉炎,指导饮食,拔除尿管后协助病人下床活动,及早排尿,预防尿潴留的发生。使病人体力逐渐恢复,增强自理能力。

  3.1.3  支持和系统:及时评估产妇不同阶段的心理需要、自理能力、家属支持系统,根据产妇的需求给予心理疏导,术后及时向产妇及家属介绍目前病情,术后注意事项,新生儿喂养知识,更换尿布的技巧等知识。宣传产后饮食及下床活动的重要性,使产妇和家属懂得手术后康复知识,教产妇学会自护[4]。

  3.2  在剖宫产术后不同阶段,及时评估病情,发现主要护理问题及时提供护理对策

  3.2.1  疼痛的护理:产妇腹部疼痛多见于二胎及无宫缩剖宫产者,疼痛呈阵发性,为宫缩痛,自述下腹部可扪及一硬块。耐心向产妇讲解生理卫生知识,告诉产妇胎儿娩出后子宫会慢慢收缩至孕前的大小,所以术后会有收缩痛,这是一个生理过程,不必恐慌,切口疼痛多为持续性,产妇自述切口疼痛难忍并伴有呻吟,呈极度痛苦貌。如产妇不能忍受疼痛可汇报医师给予镇静止痛剂,个别不能1次止痛者,可间隔6~8h后重复使用。同时调动支持系统,让家属陪伴产妇,婴儿车推至产妇面前,适时母婴接触,以分散产妇注意力,体验初为人母的喜悦,一般术后16h内疼痛可缓解。

  3.2.2  增加产妇泌乳量:为促进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率,产后30min实行母婴接触、早吸吮,吸吮前先清洁双乳,由于剖宫产术后6小时体位所限,可让新生儿趴在胸部,用口含住乳头,注意轻压乳房以免阻塞婴儿鼻部,注意观察婴儿吸吮、吞咽反射情况。新生儿刚出生就有一段安静觉醒时间,约在产后40min, 在此状态下,新生儿对外界有很好的感受能力,容易建立条件反射。剖宫产术后2d左右多有乳胀,因乳腺管不通引起的胀奶,双乳可触及多个硬结,可用吸奶器帮助产妇排出乳汁,让产妇热敷双乳,毛巾温度以不烫手为宜,教会产妇用左手托住乳房,右手拇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腹,从乳房根部向乳晕做螺旋式按摩,以疏通乳腺管[5],不要给婴儿添加奶粉,让婴儿充分吸吮乳房。因乳头下陷、乳头太短导致婴儿吸吮困难者,可让产妇使用橡胶乳头,扣在双乳上,使婴儿吸吮顺利,弥补乳头缺陷。

  3.2.3  早期活动:病人的术后恢复是病人、家属及医护人员共同参与的结果,因下床运动能增加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形成;增加肺通气量,有利于痰液的排除,避免肺部并发症;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6]。对照组由家属协助活动;实验组由护士在旁指导:术后平卧6h,护理人员示范并为产妇做下肢被动锻炼,两下肢交替屈膝运动,操作者一手扶膝,一手手掌沿小腿自下而上环形按摩并轻捏小腿肌肉,然后拇指与其他四指分开握产妇足趾做屈伸运动[7]。术后6h,为病人先垫上枕头,适应后摇起床头,床头高度根据产妇自己的舒适度来决定,定时协助产妇翻身,取侧卧屈膝位,手掌环形按摩背部及下肢。术后24h进行室内活动。术后24h拔除尿管后鼓励产妇多饮水,并离床自行排尿,离床活动顺序为:有两人扶住产妇,产妇双手抱住一人的颈背部轻轻坐起,同时将下肢挪至床下→两人搀扶产妇双上肢,产妇自己双手轻轻按压切口处[8]缓缓站起→在两人搀扶下在室内走动,每天3~4次,每次20min。术后48h在护士帮助下能进行护理婴儿、哺乳、更换尿布、梳头、入厕等日常活动。术后72h,产妇由护士协助活动逐渐转为独立活动,进食、穿衣、洗漱、入厕等日常活动自行完成。逐渐适应母亲新角色,对新生儿产生感情,恢复产后自理能力并胜任护理新生儿的任务。

【】
    参考文献:

  [1] 邓春美,仇美娇.奥瑞姆的护理模式在慢性皮肤溃疡病人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4,20(9):46.

  [2] 白继荣.护基础[M].北京:出版社,2000.33.

  [3] 何明娇,詹美意.306例产妇产后72h内泌乳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1997,13(7):358.

  [4] 郑巧丽,应文娟.自理理论在子宫切除手术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26.

  [5] 赵玉芳,秦瑛.对母婴分离产妇实施乳房护理干预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11(11):23.

  [6] 赵立萍.妇科腹部术后患者第一次离床活动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9):40.

  [7] 滕照青,刘乃清.早期被动四步肢体锻炼法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9):41.

  [8] 李金霞.妇产科病人术后疼痛的评估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