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联合螺旋CT确诊皮革胃8例临床报道
【关键词】 皮革胃;胃镜;螺旋CT
[摘要] 目的:探讨皮革胃的临床、内镜及螺旋CT下特征,提高对皮革胃的术前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最近5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部分皮革胃的资料。结果:皮革胃平均发病年龄偏轻,内镜下以胃体四壁浸润最多,表面形态以黏膜粗大,糜烂为主,患者胃腔形态明显缩窄。皮革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癌,胃镜下常规活组织病理检查假阴性率高,但联合螺旋CT可明显提高术前诊断率。
[关键词] 皮革胃;胃镜;螺旋CT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1年3月至2006年3月5年间我院部分(8例)皮革胃患者,8例患者均行常规内镜检查并取活检,结果为阴性,同时行螺旋CT检查,明确为皮革胃(gastriclintisplastica)而行手术,后经手术病理确诊。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17岁~53岁(平均年龄42岁)。病理显示低分化腺癌4例,未分化型癌1例,中分化腺癌1例,黏液腺癌1例,印戒细胞癌1例。内镜为奥林巴斯240型胃镜,CT为GE Hispeed螺旋CT。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8例患者中上腹隐痛不适7例,纳差7例,腹胀4例,消瘦2例,呕血、黑便4例,吞咽困难1例,腹腔积液2例,腹部包块3例,不同程度的贫血5例。
2.2 内镜下表现
2.2.1 病变部位
病变浸润全胃四壁2例,以胃体为主的浸润3例,以体窦为主的浸润1例,浸润胃底贲门1例,浸润贲门至胃体1例,可见病变以胃体浸润最多见。
2.2.2 表面形态
内镜下肉眼可见病变处黏膜粗大,表面颗粒状5例;黏膜粗糙,呈高低不平的结节状2例;黏膜充血、水肿、表面糜烂,以胃炎样改变1例;伴浅溃疡形成2例,表面光滑1例;病变部位黏膜边缘模糊,与正常黏膜分界不清7例。
2.2.3 胃腔形态
胃腔狭窄变形,充气后不易扩张6例,明显缩窄变形2例。
2.2.4 胃壁蠕动
患者胃壁蠕动显著改变,其中蠕动减弱5例,胃壁僵硬,蠕动消失3例。
2.3 螺旋CT表现
胃壁增厚:胃壁局限性或广泛性不规则增厚,病灶与正常胃壁分界不清,胃腔不规则变形和狭窄8例;软组织肿块:肿瘤向腔内和腔外同时生长,形成不规则软组织肿块,表面高低不平,邻近胃壁不规则增厚2例;肿瘤向周围脏器直接侵犯:胃浆膜面毛糙,周围脂肪层模糊不清或消失1例,胰腺受侵1例,表现为胃后壁与胰腺之间的脂肪层消失,增厚胃壁与胰腺不能分辨,肝脏受侵1例,表现为贲门部软组织肿块与肝左叶低密度病灶融为一体;淋巴结肿大:2例表现为腹主动脉旁大小不等的结节或融合成团,境界不清;远处转移:肝转移1例,表现为肝实质内大小不等的类圆形略低密度灶,胰腺转移1例,表现为胰腺局部增大或肿块等或低密度,1例卵巢转移,表现为两侧卵巢增大如成人拳头,合并腹水。
3 讨论
皮革胃又称弥漫浸润性胃癌或Borrmann IV型胃癌,因其胃腔小和胃壁变硬似皮革而得名,普通钳取一般取不到癌组织。其生长特征是沿各层组织的间隙向四周扩散,常先累及黏膜下疏松结缔组织,伴纤维组织增生,而黏膜表面无明显隆起及溃疡形成,因此早期胃镜诊断困难,加上此型胃癌恶性程度很高,临床病程迅速,致使皮革胃的预后不良,生存率低。CT可显示正常强化的胃壁,发现肿瘤及其强化程度浸润深度,了解有无邻近器官侵犯及远处转移。胃壁局部增厚,局部异常强化和局部多层结构消失被认为是胃癌的CT表现。正常胃壁在胃腔充分扩张的情况下一般厚度为2 mm~6 mm,胃管交界区厚度可超过10 mm,肿瘤及浸润使胃壁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常超过10 mm。正常胃壁在强化时多呈三层结构,早期胃癌一般破坏两层以下结构其只表现为胃壁的异常强化,不伴有胃壁增厚;进展期胃癌表现为从内侧黏膜层到外侧浆膜的逐渐强化,最终于平衡期肿瘤完全强化,胃壁异常增厚,胃壁三层结构均被破坏伴胃壁增厚者占96%。病变局部呈肿块样表现,肿块可向腔内或腔外生长,多呈分叶状,导致胃腔狭窄或胃周侵犯。肿块内部常出现坏死。增强后门静脉和平衡期肿瘤实质强化多不均匀。胃周脂肪层模糊、消失或其内见到索条状软组织密度灶提示肿瘤已突破胃壁,胃肿块与脏器间的脂肪间隙消失,提示肿瘤侵犯周围脏器,但可因炎性反应而出现假阳性。淋巴结大小是诊断淋巴结转移的重要依据,多数以淋巴结直径10 mm为阈值。螺旋CT对>9 mm的淋巴结检出率是72%,对>14 mm的淋巴结检出率为94%,一般认为>15 mm可依为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标准。转移性淋巴结于增强后高于非转移性淋巴结,转移性淋巴结的短径与长径之比较非转移性淋巴结大。对皮革胃早期诊断,应根据病史,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钡餐造影及胃镜多点全方位、深部位活检,以获得病理证实,提高诊断阳性率,同时联合CT、MRI检查及超声内镜检查。必要时及时剖腹探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
文献:
[1]Takai M,Fukuda T,Lwanaga S,et al.Gastriccancerevaluation of triphasicslpiral CT and radioligicpathologiccorrelation[J].J Comput Assist Tomogr,1998,22:288294.
[2]唐菲,林日增.螺旋CT在胃癌检查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1,17(1):5354.
[3]张人姝,王连庆,刘连祥,等.消化道疾病的CT诊断及术前术后评价[J].医学影像学杂志,1994,4(3):123.
[4]郭进华,张正坤.弥漫性浸润型胃癌的内镜诊断探讨[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8,15:3637.
[5]李松年.全身CT诊断学[M].北京: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976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