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在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子宫肌瘤中的应用
【关键词】 健康;子宫动脉栓塞;介入;子宫肌瘤
[摘要] 目的:健康教育在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子宫肌瘤的应用。方法:采用seldinger方法作选择性子宫动脉以明胶海绵、高分子聚乙烯醇微粒栓塞治疗子宫肌瘤30例。结果:栓塞后患者临床症状解除或好转,治疗后6个月B超检查显示,28例患者子宫肌瘤缩小40%~85%。结论: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对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子宫肌瘤的了解,乐于接受治疗,增强了自我护理的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增进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健康教育;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岁~50岁,以40岁~50岁最多见。常见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副作用多且停药后易复发。手术治疗方式有:肌瘤剔除术;子宫切除术。手术治疗创伤大、痛苦多。随着医学的飞速,一种治疗子宫肌瘤的微创保守疗法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目前已有大量的临床研究报道,认为该方法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能在短期内控制子宫肌瘤导致的月经量过多、过频、经期延长等临床症状,使子宫肌瘤体积缩小、缓解盆腔压迫和贫血症状,还能保留子宫和卵巢的正常生理功能[1]。我院于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应用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子宫肌瘤共30例,取得较好疗效。但该治疗是一种新治疗措施,患者了解少、顾虑多、不易接受。经我们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对治疗加深了了解,乐于接受。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患者30例,年龄30岁~45岁,平均36.5岁,均已婚。其中高中以上文化23人,高中以下文化7人。已育27人,未育3人。均经临床检查,B超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其中肌壁间肌瘤18例,黏膜下肌瘤4例,浆膜下肌瘤5例,混合多发3例。月经增多15例,下腹坠胀、腰酸背痛24例,白带增多21例。
1.2 方法
治疗时间选择在非月经期。入院后经行各项辅助检查无异常,术前常规行碘过敏试验及普鲁卡因试验。于入院第3天送介入室采用seldinger方法,经皮右侧股动脉穿刺成功后插入4F或5F导管,两侧髂内动脉分别造影,明确子宫动脉的走向、位置及子宫肌瘤的供血动脉,超选择插入双侧子宫动脉,但不要超过供应肿瘤主要动脉分支的开口,经造影证实准确无误,在透视监控下进行栓塞,注入明胶海绵颗粒及高分子聚乙烯醇微粒进行栓塞子宫动脉,直到前向血液停止流动。栓塞过程严防栓塞剂返流。术后局部加压包扎24 h,压沙袋6 h,平卧24 h。常规静脉点滴抗生素3 d~5 d预防感染,无不适可出院,共住院6 d~8 d。
2 结果
跟踪随诊1 a,治疗后6个月,B超检查显示,子宫肌瘤缩小28例,缩小40%~85%,缩小率93%;2个月~3个月11例(73%)月经量减小;13例(87%)12个月月经恢复正常;24例(100%)下腹坠胀、腰酸背痛者2个月后症状消失;21例(100%)白带增多者1个月~2个月明显好转。
3 健康
3.1 健康教育的方法
主管护士负责制:主管护士针对患者不同的文化层次、社会背境、社交能力,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根据存在的问题,随时进行健康指导,使患者完全理解掌握,学会自我护理。
3.2 健康教育的内容
3.2.1 心理护理
由于介入子宫肌瘤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患者对其缺乏了解,均出现焦虑的心理,甚至恐惧,担心治疗失败需再次手术或治疗时出现危险、栓塞后出现子宫缺血坏死现象。因本组患者文化程度较高,我们较深入介绍介入治疗的原理及子宫供血情况,说明子宫除子宫动脉供血外,还有卵巢动脉及阴道动脉参与供血。因此,即使栓塞了双侧子宫动脉仍不会引起子宫缺血坏死。介绍进行介入治疗成功治愈的病例,增强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同时主管护士多巡视病房,关心体贴患者,多与患者交流、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使其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3.2.2 术前配合指导
向患者讲解此治疗的操作过程,术中可能出现严重疼痛、呕吐等不适及其应对措施,并发症的防治。术前皮肤准备、碘过敏试验、普鲁卡因试验的重要性及配合;各项辅助检查完善的必要性。术前需禁食6 h,入室前30 min排空膀胱。
3.2.3 术后活动指导
嘱患者术后绝对卧床24 h,穿刺侧肢体平伸8 h,不可随意屈曲,穿刺部位压沙袋6 h,勿做增加腹压的动作,以预防穿刺局部发生血肿。术后24 h后可下床活动。
3.2.4 饮食指导
嘱患者术前禁食6 h,术后即可以进食普通饮食,但需要多饮水,以加快造影剂的排出。
3.2.5 常见并发症的应对措施
3.2.5.1 最常见的并发症为疼痛
有的患者在术中即可出现,多数为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腹疼痛,是栓塞了子宫动脉造成器官缺血所引起的。嘱患者不必惊慌,是一种正常现象,可按医嘱应用止痛剂,大部分患者持续6 h~12 h,12 h后疼痛减轻甚至消失。本组患者治疗后均出现疼痛,18例需应用止痛剂,其余可忍受。24 h后缓解甚至消失。
3.2.5.2 阴道流血
这是较常见的并发症。向患者说明一般术后第3天开始有不规则少量阴道流血,持续10 d~15 d不等。可能与栓塞治疗后子宫血液供应不足以维持内膜增生有关;个别患者术后1个月左右月经来潮时排出大量“血块”,可能是坏死脱落的子宫肌瘤,以下均属正常的现象,患者只要做好个人卫生,勤更换内裤及卫生垫,禁止盆浴及性生活,保持外阴清洁,预防盆腔感染即可。
3.2.5.3 恶心、呕吐
是因为造影剂副作用及剧烈疼痛引起的,随着造影剂排出及疼痛缓解,恶心、呕吐会减轻或消失。恶心、呕吐剧烈时,按医嘱应用止呕剂及暂时禁食,并静脉补充液体。
3.2.6 自我护理
介入治疗子宫肌瘤创伤小、恢复快,很快患者即可部分或完全自我护理。教会患者有效的自我护理至关重要:如穿刺侧肢体远端出现麻木、感觉异常即需及时报告,以及时发现包扎过紧所致远端肢体缺血;阴道流血期间需加强个人卫生,以防介入治疗后盆腔感染,治疗后需多饮水以加速造影剂的排泄等。
4 小结
通过我们有目的、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增加了患者对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子宫脉瘤的了解,增强了接受治疗及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身心状态。也提高了患者自我护理的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及提高对出现不适的应对能力。同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满意度,从而提高的声誉。
:
[1]姜陵.子宫肌瘤的介入治疗[J].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7(3):133135.
[2]孙顺吉,王燕.子宫肌瘤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7):525527.
[3]王娟,王秀珊.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子宫肌瘤的护理[J].中原医刊,2004,31(4):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