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战条件下检验科医院感染控制
【关键词】 野战;检验科;管理;控制
[关键词] 野战;检验科;医院管理;控制
Examine the Section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Under Field Battle Condition
医院是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场所,检验科是处理各种标本的部门,包括常规检验、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等实验室,每天要处理大量临床标本如患者的血液、尿液、粪便、痰、穿刺液、脓液、胃液和脑脊液等,可以说检验科是各种病原微生物的重点聚集地。因此,必须做好检验科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特别是对检验科人员和环境的管理,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1]。在野战条件下,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医院的设备较差,药品等补给困难,而救治对象大部分是战场上的伤病员,患者有病情重、伤情复杂、创口污染严重等特点。对伤病员的抢救也更加困难,医院感染控制任务也变得更加艰巨和重要。检验科不但要为全院患者检验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而且还担负着医院感染的管理任务[2],在野战条件下更要充分发挥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作用,为医院感染控制及伤病员的抢救工作提供可靠的保证。
1 检验科存在的医院感染因素
1.1 部分检验人员无菌观念不强,是造成医院感染的因素。采血患者的无菌巾、止血带达不到一人一巾一带。采血室采血人次较多,消毒液容器盖不能及时关闭,有时暴露较长时间,其药液挥发,浓度达不到要求而造成污染。
1.2 各类标本在试管或其他容器中未经加盖直接离心或振荡操作后进行检验,因试管破碎造成标本外溢,直接污染离心机而造成污染。
1.3 各种检验用品如采血针、吸管、注射器、针头、试管等一次性用品,由于处理不当或未经处理与生活垃圾混在一起,直接污染医院的环境、物品,增加了医院感染的机会。
1.4 检验科汇集各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等各种标本,剩余标本处理不妥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
1.5 检验人员的手是造成医源性感染的主要因素,检验科的工作室、操作台、仪器清洁用的墩布消毒不彻底,造成大量细菌繁殖[3]。
1.6 传统的检验报告单与申请单为一体,经过许多环节后报告单受到污染的可能性极大,部分工作人员医院感染意识不强,日常工作时忽视对手的清洁、消毒,导致检验报告单在整理、翻阅、登记、分发过程被污染,或将装标本的容器直接放在相应患者的化验单上,工作人员进行操作时不慎将标本溢出至化验单上而造成污染,检验报告单未经消毒直接发出,由医务人员或患者直接接触,导致病源微生物的传播[4,5]。
2 伤病员医院感染因素
野战条件下的伤病员大多伤势较重,出血较多,患者免疫力低下,经过抢救后有的伤病员Hb是较低,经研究表明:Hb是与医院感染关系密切,即贫血程度的增加医院感染也增加[6]。贫血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3 野战条件下检验科感染控制的措施
3.1 加强检验人员的无菌观念 充分认识各种检验标本潜在的生物危害性,明确实验室微生物污染的来源及危害。采血患者应做到一人一巾一带,消毒液容器每周消毒2次,使用后随时加盖,经常检测消毒液的浓度。
3.2 保存标本 进行离心或振荡操作的标本应将试管或容器加盖,以免样本溢出。若离心管未密封,试管破裂,液体外溢时,应消毒离心机内部,可用2%碱性或中性戊二醛溶液擦拭,或整体用环氧乙烷消毒[7]。
3.3 一次性用品处理 各种检验用品如一次性手套、棉球、纱布、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一次性注射器、尿液离心管、采样器的吸头、一次性尿杯等,置于防渗漏防穿透的容器内,直接送焚烧炉焚烧。损伤性垃圾如刀片、一次性针头等放入硬质容器中消毒后再行焚烧处理[5,8]。
3.4 医疗废物处理 检验标本可能存在病原体,应按医疗废物严格管理,避免出现生物危害。对所有标本都应按传染性标本处理,采用高压灭菌法或消毒液浸泡,焚烧处理[4]。废弃的大便、小便、痰、脓等标本,也可用含有效氯5 000 mg/L的消毒液混匀,消毒1 h后倒入厕坑[5]。
3.5 检验人员应特别注意手部卫生 在实验操作前应戴手套,操作后应立即洗手。当标本直接污染手部皮肤时,洗手后必须进行手消毒。洗手后手部可干燥、烘干,或用一次性纸巾擦干,不得用公用毛巾擦手,防止手部二次污染[4]。每天定期紫外线照射,进行空气消毒,工作室、操作台每日消毒一次,地面、桌、椅、要用消毒液(0.5%的过氧乙酸)擦拭,所用墩布应清洁、消毒、晾干后保存使用[2,3]。
3.6 检验报告单应消毒后再发出 消毒方法有:用微波消毒、紫外线照射(两面均要照射)、臭氧熏蒸法等。野战条件下可有便携式高强度紫外线消毒器,距检验报告单表面<3.0 cm,缓慢移动照射>1 s,报告单两面均要照射到。
:
[1] 甘慧芝,彭双七.检验科医院感染控制缺陷与对策[J].感染控制杂志,2004,3(1):7680.
[2] 李蕾.检验科在预防医院感染的作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4A):908908.
[3] 检验科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589589.
[4] 格日乐,虹波.检验科人员医院感染的预防[J].武警医学,2005,16(6):475475.
[5] 车红英,梁济明,王小平.临床实验室医院感染控制缺陷与对策[J].广西医学,2005,27(10):16711672.
[6] 李云.血常规检验在医院感染预测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2B):26402641.
[7] 宁尚民.检验科预防医院感染的消毒方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2):589589.
[8] 付信菊.供应室医院感染的管理[J].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8):24892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