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例不稳定锁骨外侧端骨折治疗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邵华荣 时间:2010-07-14

【关键词】  锁骨远端骨折;内固定;分析

  [摘  要] 目的:评价不稳定性锁骨外侧端骨折方法和疗效。方法:对70例不稳定性锁骨外侧端骨折患者分别行手术复位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克氏针张力带加喙锁钢丝固定,单纯喙锁钢丝固定和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平均随访1 a,采用Karlsson评分标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优良率:克氏针张力带组为74%,张力带克氏针带喙锁间钢丝固定组为80%,单纯喙锁间钢丝固定组88%,锁骨钩钢板内固定组91%,相比之下,锁骨钩钢板固定符合生理力学要求,疗效较好,单纯喙锁间钢丝固定有待进一步观察。结论:对不稳定锁骨外侧端骨折内固定首选锁骨钩钢板。

  [关键词] 锁骨远端骨折;内固定;分析

    锁骨骨折很常见,其中喙突外侧部骨折占相当一部分,据报道[1],其中不稳定骨折不愈合率很高,回顾自1995年3月至2005年3月共收治该类骨折70例,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45例,女25例,年龄18岁~50岁,致伤原因:摔伤25例,车祸伤20例,高处坠落伤5例,受伤到手术时间4 d~14 d,平均5 d。

  1.2  手术方法 

  臂丛麻醉,沿锁骨外侧及肩锁关节弧形切口,显露骨折,直视下复位,分别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克氏针张力带加喙锁间钢丝固定,单纯喙锁间钢丝固定和带钩锁骨钢板固定,全部病例未做喙锁韧带修复,内固定方法见表1。表1  4种内固定方法疗效比较内(略)

  2  结果

  本组随访1 a~2 a,平均1.5 a,采用Karlsson评分标准[3],对结果进行评估,结果见表1,四组内固定方法的并发症情况见表2。表2  4种内固定方法的并发症情况内(略)

  3  讨论

  3.1  方法选择问题 

  锁骨骨折临床上多见,不同部位骨折造成局部损伤并不相同,位于喙突以内多为单纯骨折,这类骨折喙锁韧带完整,而喙突外侧部分的明显移位骨折,多伴有喙锁韧带撕裂或完全断裂,治疗上比喙突内侧骨折困难。因为,首先,外侧骨折移位情况复杂,包括骨折内侧段受斜方肌牵引向后,向上移位,外侧段在与肩胛骨一起受上肢向下重力及向下肌肉牵引共同作用向下移位,同时,受胸大小肌和棱形肌背阔肌作用而内移,在水平面上又有外旋移位。其二,外骨折段短小,外固定几乎不能保持其复位,唯一固定方法是内固定[1]。内固定方法很多,但由于肩关节生理特性,常造成固定困难而影响愈合和功能,报道不愈合率很高[1],不同方法带来不少并发症。单纯克氏针固定容易发生松动断裂,同时,可继发锁骨下血管神经和肺尖损伤,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比单纯克氏针固定可靠,也会发生松动而固定失败,同时,针尾会刺伤皮肤引起疼痛和感染的发生率较高[2]。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加喙锁钢丝固定,可靠性大大增强,克氏针承受应力明显减少,退针变形松动机率减少,但所有应用克氏针固定都会影响肩关节早期活动。锁骨钩钢板固定不仅可将骨折端进行固定,同时,通过钩与肩峰间杠杆作用使骨折处应力大大减小,同时,钩与肩峰间可轻微滑动而不影响肩关节活动,符合肩关节生物力学要求,固定可靠,故功能良好,同时,也无克氏针固定带来的针尾痛并发症,故应首选。至于单纯用钢丝作喙锁间固定,本组效果也很满意,但由于断端间无直接固定物,固定稳定性有限,骨折端有可能在肩部活动的应力作用下出现反常活动从而造成骨不愈合,本组病例资料所限有待进一步观察。

  3.2  关于骨折端固定与喙锁间固定问题 

  锁骨外侧端骨折,单纯做喙锁间固定,不管是螺钉还是钢丝固定,稳定性有限,都不能避免骨折端异常活动,故应结合断端直接固定。另外,螺钉固定常发生拔脱。钢丝固定更适应肩部生理活动,断裂滑脱几率极小,应首选。反之,单纯固定锁骨,若选用克氏针固定或加张力带固定,其固定强度有限,应结合喙锁固定。锁骨钩钢板是肩峰钢板杠杆作用与钢板对断端直接固定有机结合,固定牢固坚强,从而可省掉喙锁固定。

  3.3  喙锁韧带处理问题 

  据文献报道[3,4],对锁骨外侧端骨折或脱位不需做喙锁韧带修补,骨折或脱位整复和足够时间固定后,韧带会对合靠近瘢痕修复,本组资料皆未做修补。

  文献:

  [1]马元章.锁骨骨折[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5,10:123.

  [2]周维江.克氏针张力带固定的疗效与并发症[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88,4:24.

  [3]王辉,王晓丹. 骨穿针微型支架外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5,3:170.

  [4]田慧中,陈环球,王彪,等.钢丝固定治疗肩锁关节骨折脱位合并喙锁韧带撕裂[J].解剖与临床杂志,2003,8(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