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
【关键词】 恶性肿瘤;感染;护理对策
[摘 要] 目的:为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易感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方法:对近2年我院收治的974例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19例共232例次作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率22.5%,例次感染率23.8%,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主,≥60岁患者,长期住院(≥30 d),晚期肿瘤患者,白细胞下降,各种侵袭性操作,抗生素应用、化疗、激素应用是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必须积极采取防护措施,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恶性肿瘤;医院感染;护理对策
医院感染已成为全球性医学界突出的问题,特别是恶性肿瘤患者,其机体免疫力低下,更易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而导致严重感染,影响患者愈后及生存质量。为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易感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我们对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974例恶性肿瘤患者出院病历的医院感染情况作了回顾性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974例恶性肿瘤患者。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对被调查的病例逐一进行查阅统一表格登记,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原发病、临床分期、感染部位、各种侵袭性操作,化疗、激素,抗生素使用情况、感染前周围血白细胞计数。
1.3 统计处理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率 974例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19例共232例次,医院感染率:22.5%,例次感染率:23.8%,明显高于我院2 a平均感染率5.8%,明显高于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医院感染发生率应在3%~8%的规定范围。
2.2 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部位 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主,其次为胃肠道,泌尿道、皮肤黏膜组织、手术伤口、血液及其他部位,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部位分布,见表1。表1 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部位分布(略)
2.3 医院感染与原发病 219例医院感染中,其中肺癌并发医院感染82例(37.4%),胃肠癌49例(22.4%),肝癌34例(15.5%),乳腺癌23例(10.5%),恶性淋巴瘤10例(4.6%),食管癌、卵巢癌各5例(2.3%),前列腺癌4例(1.8%),膀胱癌3例(1.4%),鼻咽癌、喉癌各2例(0.9%)。
2.4 易感因素 恶性肿瘤患者的年龄、住院天数、临床分期、感染前周围血白细胞计数、侵袭性操作、化疗、激素、抗生素使用情况与医院感染发生均有密切关系,见表2。表2 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略)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恶性肿瘤患者感染率为22.5%,例次感染率为23.8%,明显高于我院两年平均感染率5.8%,明显高于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医院感染发生率应在3%~8%的规定范围。患者年龄≥60岁、长期住院(≥30 d),晚期肿瘤患者,白细胞下降、各种侵袭性操作、抗生素应用、化疗、激素应用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1)。分析其原因:≥60岁患者感染率为31.9%,考虑与老年患者组织器官发生退行性变化,中性粒细胞趋化性及吞噬细胞明显低于青年人,抵抗力差,故易受感染。晚期肿瘤患者病情危重,体质虚弱,机体免疫功能异常。住院时间长,增加与病原菌接触的机会,且多数患者长期卧床,造成肺部淤血,气道分泌物排出困难,痰液不易咳出,为细菌的滋生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恶性肿瘤患者多数需要化疗,化疗药物造成骨髓抑制、外周血白细胞减少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进一步降低了机体免疫力。手术、气管切开、呼吸机使用、动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等侵袭性操作无疑对医疗效果有很大提高,但这些操作损伤了组织黏膜,破坏了防止细菌入侵的防御屏障,导致微生物的定植增加及患者对感染的易感性增加。抗生素的应用,抗生素为人类控制感染性疾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破坏人体正常菌群生态平衡,增加感染的危险性。
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主(62.0%),考虑本组病例肺癌所占比例较大,大多患者要经过全麻及手术,加上化疗药物及免疫抑制剂对呼吸道纤毛黏液系统、IgA及纤维素等细菌清除系统均有一定程度破坏作用,再者病原体易通过飞沫空气传播,控制空气传播途径比其他传播途径较为困难,因此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较高,其次,胃肠道感染也占较大比例(16.4%),其中大部分患者为感染性腹泻,其原因除与饮食卫生状况有关外,更重要的是广谱抗生素的应用,特别是经肝胆代谢的部分三代头孢菌素肠道浓度高,干扰肠道内微生物的生态平衡,使机体定植抵抗力下降。患者的原发病、基础病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抗代谢药物的应用,进一步抑制了机体抵抗力,使真菌及多重耐药的肠球菌、葡萄球菌有机会成为优势菌而发生菌群交替,成为医院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2]。
4 护理对策
4.1 树立高尚医德,强化预防医院感染意识 医护人员具有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及具备对感染性疾病以预防为主的观念,才会对患者认真负责,处处为患者着想,自觉遵守和执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避免造成感染的一切可能。因此,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医德医风,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知识,树立医护人员高尚医德强化预防医院感染意识,最大限度降低医院感染率。
4.2 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 落实各项消毒隔离措施,保证医疗用品消毒灭菌的效果,尽量避免和减少侵袭性操作,对必要的侵袭性操作前应洗手,必需时戴手套,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有无感染的早期征象,对侵袭性操作部位(如手术伤口、呼吸机管道、动静脉插管处、尿管等)定时清洗和消毒,并取标本做细菌培养,一旦发生医院感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报告,防止感染的蔓延和暴发流行。
4.3 加强病房管理 为患者提供安静、整洁、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定时开窗通风,湿式清扫,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和细菌培养。对白细胞计数<1.5×109/L的患者应采取保护性隔离,单间病房,采用空气清菌片持续消毒病房,空气清菌片具有无刺激、无腐蚀、杀菌广谱,高效无毒、可不避人群、可直接使用的优点,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氏等常见的医院内特定细菌以及流感病毒均有良好的杀灭作用[3]。有条件者住层流洁净病房。严格控制探视人员,保持病房空气质量。
4.4 用药护理 患者化疗给药时,先接生理盐水,穿刺成功后接化疗药物,防止药物渗出,造成皮下组织坏死,导致皮肤软组织感染;密切观察患者血象,<4.0×109/L时,按医嘱给予升白细胞药:密切观察患者口腔情况,指导患者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苏打水漱口,防止口腔感染。严格掌提抗生素适应证、禁忌证,密切观察与抗生素相关医院感染的早期征象,及早采取相应措施。
4.5 加强基础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定时翻身拍背:卧床患者给予床上浴,每2 h~3 h翻身1次,并在患者呼气时进行背部叩击,使松动的分泌物在呼气气流的冲击下排出,每次呼气时叩击3次~5次,持续时间5 min~15 min,操作时应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呼吸,不能咳嗽排痰者,在操作后立即给予吸痰,以预防肺部及皮肤感染。饮食护理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注意饮食卫生,物别是家属带来的食品要严格检查。鼓励患者多饮水,以稀释痰液,防止分泌物干涸结痂,促使痰液排出。心理护理对患者实行“人文关怀”,要满腔热情,耐心的倾听患者的主诉,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及预防医院感染的各种措施。
总而言之,恶性肿瘤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应成为重点防护对象,护理人员应树立高尚医德,自觉全面落实各项消毒隔离措施,采取积极防护措施,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就医环境,从而降低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1] 朱士俊.医学感染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611.
[2] 熊德鑫.现代微生态学[M].北京:技术出版社,2000,139140.
[3] 郑亦峰,赵凯,高敬.天然型“空气清菌片”杀菌效果检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6,6(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