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身心疏导
【关键词】 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o,infarction);身心疏导(physical,relax);心理状态(psychiachy,situation);康复(recover)
[摘 要] 目的:心肌梗死患者采用身心疏导,使其身心之间形成良好循环,促进康复质量。方法:包括紧张、恐惧、焦虑情绪的疏导。多疑和敏感的疏导,疼痛的疏导,体位与机体活动的疏导等。结果:充分调动患者潜在的积极因素。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配合及护理达到预期的效果。结论:促进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和人格的稳定性,达到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有利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关键词] 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o infarction);身心疏导(physical relax);心理状态(psychiachy situation);康复(recover)
随着身心医学的,身心护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从而越来越说明了心理、社会因素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临床上我们在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中,采用身心疏导,通过与患者的交流,注意倾听,关心同情,安慰开导患者,及时评估患者心理问题并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充分调动患者潜在的积极因素,使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收到较好效果。
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患者均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男25例,女5例,年龄42岁~80岁,平均年龄62岁。其中42岁~59岁的12例,60岁~76岁的17例,80岁的1例。职业:工人12例,干部13例,农民5例。梗死部位:位于下壁4例,前侧壁2例,前壁2例,广泛前壁+高侧壁2例,广泛前壁+下壁6例,并发休克2例,心律失常25例。
2 身心疏导的方法
2.1 紧张、恐惧、焦虑情绪的疏导 情绪的好坏在身心疏导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健康的恢复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患者处于监护中,思想高度集中,表现为紧张,恐惧,焦虑情绪的心理状态。紧张、恐惧、焦虑的情绪因素,可使儿茶酚胺释放增加,加重心肌耗氧而易引起室颤或猝死。针对患者的特点护士除注意导联点是否脱落,心律是否有新的改变外利用和善的态度,美好的语言安慰患者,使之减轻心理压力,并通过采集病史和填写护理病历中了解患者的职业、籍贯、嗜好、文化程度,此次发病因素等。在掌握了这些资料后,护士在病情的允许情况下,再次有针对性的同患者交谈,使患者处于愉快的心情和优美的环境中。因患者有一定文化修养,通过对患者简述紧张、恐惧、焦虑情绪的危害,以此来增加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经过有效的身心疏导,使紧张、恐惧、焦虑情绪得到松弛,促使整个神经系统和内分泌功能的恢复,平衡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
2.2 疼痛的疏导 由于心肌发生严重持久的缺血,而导致部分心肌发生坏死,患者出现持续性不缓解的疼痛。由于疼痛使交感神经兴奋,心肌缺氧加重,诱发和加重心律失常或心源性休克。疼痛部位:主要在胸骨上段或中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横贯前胸,放射至下颌部、颈部、背部上方,患者常出现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应给予吗啡3 mg~5 mg皮下注射或哌替啶50 mg~100 mg肌肉注射,或硝酸甘油5 mg~10 mg溶于液体中静脉点滴,降低心肌耗氧量制止梗死范围的扩展。此外,痛觉的冲动除了与疼痛刺激的部位、强度、频率有密切关系外,尽量减少疼痛对患者的刺激,使患者思想轻松,情绪稳定,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以利于患者休息和睡眠,尽量减少嘈杂声对患者的影响,以此来提高疼痛的阈值。
2.3 多疑和敏感的疏导 多疑有3种情况,一种是不相信自己患病,另一种则认为自己的病情比医生说的严重,此心理多在发病后出现,别人低声说话,认为是在议论自己或隐瞒自己的病情,了解其心理状态,多与患者交谈,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深入患者与其进行心理沟通,把患者当亲人,关怀同情,赢得患者的信赖,良好的发挥患者对的主观积极性。
2.4 体位与机体活动的疏导 由于心肌急性缺血坏死,侧支循环尚未完全建立,机体活动时耗氧量增加,心肌负荷加重。因此患者须绝对卧床休息,要注意观察由于输液管、吸氧管、心电监护导线在患者身上的约束。患者体位是否得当,患者身心是否感觉舒适,从生理和力学方面看患者身体各部分重量分布是否均匀,如不舒适,适当调整,利用靠背架、棉垫等使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待病情平稳后,指导患者做床上治疗,如:肌肉放松锻炼,微闭双眼10 min~15 min,缓慢而深呼吸使患者大脑和全身处于松弛状态,从而减轻因卧床引起的机体不适感觉。
2.5 患者角色减退或缺如 对疾病满不在乎即自持心理,他们在急性发作过后,往往急于任意活动,不听从指导,擅自增加活动量,结果使病情加重,个别患者因此发生猝死,发现患者角色减退或缺如,应耐心向患者说明逐渐增加活动量的重要性,以争取患者合作,保证他们安全与顺利康复,同时应言语亲切,态度和蔼,使其感到自己的活动是在护士的监护下进行的,让患者有安全感。
2.6 心肌梗死行rtPA溶栓的疏导 心梗发病急且危重,患者常伴有濒死感,加之对溶栓治疗及冠脉造影术不了解,可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应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介绍溶栓治疗及冠脉造影术的目的及手术治疗,消除恐惧心理,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积极配合治疗。
3 结论
通过以上方法的疏导,改善患者的认知水平及自理能力,缓解他们的心理应急反应,使其保持乐观自信心。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促进良好的身体状态,形成身心之间的良性循环。正确的疏导,融洽的护患关系,可以营造心理氛围,使患者振奋精神,对未来的生活和前途充满希望和信心,以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新生活,从而恢复了心理与环境的同一性。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和人格的稳定性,达到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
[1] 张兰英.急性心肌梗死急救的护理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1998,14:增刊.
[2] 石丹琴.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护理程序的探讨46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增刊.
[3] 王文茹,高睿.急危重患者家庭应对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