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社区防治
【关键词】 糖尿病;社区防治;措施
[关键词] 糖尿病;社区防治;措施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居民糖尿病的患病率处于快速上升阶段,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已达到3.21%,比1990年高一倍,年增长率达到10%以上,平均每年净增患者150万[1] 。2004年我国糖尿病患者达到4 000万,另有5 000万潜在患者,估计到2010年我国发病人数将达到6 000万[2]。糖尿病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疾病,其患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及对总体健康的危害程度已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第三位,对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已构成严重威胁。鉴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对人群健康危害的严重性,我国早在1995年就已经把糖尿病列为全国慢性病重点防治疾病。因此,积极探讨糖尿病的社区防治方法和措施,对于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
在开展糖尿病的社区防治时,应坚持做到在服务地点上,以家庭和社区为主;在服务时间上,长期而连续;在服务层面上,生物心理社会全方位;在服务内容上,预防、、保健、咨询、护理和并重;在服务方式上,医患双方共同参与,尤其强调服务对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服务。社区防治的方法和措施是。
1 健康教育
高度重视糖尿病的社区防治工作,对社区居民积极开展糖尿病知识的普及教育,把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转变成人们的自觉行为;教育居民避免和消除糖尿病的各种诱发危险因素,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做到合理饮食,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合理运动等;教育病人认识到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需要终身治疗。
2 定期体检
对社区人群特别是可能为糖尿病的高危个体或人群,要重点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和筛查,定期监测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一旦有升高趋势要做糖耐量试验,以便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糖尿病的发病过程缓慢,通过定期体格检查、筛检和普查,既能够早期发现病人,同时还可以为社区干预工作奠定基础,对发现的可疑对象作进一步的检查,在确诊的基础上对患者及时进行治疗,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 指导用药
在医生指导下对糖尿病病人进行正规治疗,合理用药。通过合理使用降糖药和胰岛素,帮助病人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让病人正确理解服药对控制血糖及预防并发症的意义,提高病人遵医服药行为,不能随意更换药物和增减剂量。使用胰岛素的病人应严格遵守胰岛素的使用要求,保证药物的治疗效果和防止发生不良反应。
4 合理饮食
合理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措施。糖尿病病人的饮食原则是在合理控制热量的基础上,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以纠正糖代谢紊乱而引起的血糖、尿糖、血脂异常等。社区医护人员要帮助病人和家属安排好每日饮食,做到:根据病人体重和工作性质确定摄取热量的总数,避免摄入过多的热量;饮食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要合理(碳水化合物供能占50%~60%,蛋白质占15%~20%,脂肪占20%~25%);严格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和种类(饱和脂肪酸<10%,单不饱和脂肪酸>10%),并限制胆固醇的摄入量,少吃富含胆固醇的食物;保证病人每日正常三次正餐。
5 运动锻炼
运动锻炼是糖尿病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病人进行有的运动,能改善血糖控制,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运动前应仔细检查病人有无并发症,根据病人的情况制定运动方案。病人劳累、血糖太高、胰岛素用量太大、有感染发热及严重并发症者不宜运动。
6 生活起居
社区医护人员要指导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多体贴关爱病人,帮助病人安排好日常生活起居,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病人的居住环境要安静和清洁,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病人可坚持日常工作和学习,但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连续劳作之间要适当休息。病人运动时要做好自我防护,如穿厚底运动鞋,保护足跟;随身携带易吸收的糖类食品,防止低血糖。运动宜在饭后进行,运动量从小到大,不宜过度。
7 防治并发症
糖尿病的各种慢性并发症重在预防,强调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并发高血压时,积极控制血压。并发糖尿病肾病患者,应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量,严格控制血压,预防尿路感染。出现视网膜病变时,首选激光治疗,激光的光凝作用起到保护视力和防止病情的作用。
8 防治低血糖
糖尿病人应按时进餐,不要过度饥饿,避免运动过量。平时可随身携带糖果,以备急用。注射胰岛素后应按时吃饭。病人出现心慌、头晕、无力、饥饿时,应立即口服糖果,严重者静脉补充葡萄糖。
9 心理关怀
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其漫长的患病和治疗过程,往往会给病人带来精神紧张、忧虑、恐惧、愤怒、忧郁、沮丧、孤独、绝望等许多心理问题,使病情加重、恶化。为了摆脱病人不良情绪的困扰,社区医护人员应对病人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具体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指导病人加强健身运动,积极参加社区运动和文化娱乐活动。研究证明,运动有使人心情舒畅的作用。人在运动之后,由于大脑血液供应的改善及血中电解质的不断置换,使人的精神状态趋向宁静、安逸,不良情绪得到发泄,这是药物所不能达到的。因此,要指导病人多参加社区体育运动和文化娱乐活动,如门球比赛、散步、慢跑、打太极拳、骑车、游泳等。特别是要多进行室外的活动,充分沐浴阳光。因为人的心态受阳光照射的影响较大,阳光的照射能使人心情舒畅,充满朝气和活力。二是帮助病人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增添生活的乐趣。许多研究表明,通过欣赏、练习书法、绘画、培育花草等来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有益于身心健康。其中欣赏音乐是消除和避免不良心情的有效方法。当病人情绪低下、闷闷不乐时,可听一些速度较快、节奏活泼、富有生机、旋律流畅的歌曲;当病人感到疲劳时,可听一些节奏鲜明、热情奔放的乐曲;当病人未老先衰,感叹岁月不饶人,心情沮丧和绝望时,要多听一些格调高雅,充满浪漫色彩的旋律;对糖尿病畏食者,可播放一些细腻动听的即兴曲伴餐;对合并高血压的病人,可听些平静舒缓的音乐。
:
[1]国家“九五”攻关计划糖尿病研究协作组.12个地区中老年糖尿病患病率调查[J].中华内分泌杂志,2002,18:280284.
[2]章庆红.我国各地糖尿病发病趋势[J].河北医药,2005,8: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