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途中应用呼吸机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周秀春,招婷,黄妹 时间:2010-07-14

【关键词】  院前急救;便携式呼吸机;效果观察;护理

  [摘  要]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途中使用便携式呼吸机(BIPAP)的效果及护理,以提高院前急救途中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水平。方法:通过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45例呼吸衰竭患者院前急救途中使用便携式呼吸机治疗和护理效果的观察与分析。结果:使用便携式呼吸机的45例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血氧饱和度从用机前低于90%至用机后10 min~20 min达到95%以上。结论:院前急救途中对呼吸衰竭患者使用便携式呼吸机辅助患者呼吸,改善患者呼吸困难、提高血氧饱和度效果明显高于使用鼻导管(鼻塞)吸氧和单纯的面罩吸氧。

  [关键词] 院前急救;便携式呼吸机;效果观察;护理

    随着急诊医学和急救护的迅速,各种急、危、伤、重症患者在各级间转诊、转运、途中监护抢救护理已成为院前急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2]。完善院前急救体系和提高急救质量,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配合使用先进的院前急救仪器设备,可为院前治疗救护赢得宝贵时间,对查明病因、挽救病人的生命和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院前急救中,危重病人通常使用呼吸机控制或增强患者的呼吸。现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院前急救过程中使用便携式呼吸机的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情况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院前急救过程中使用便携式急救呼吸机患者45例,其中男30例,女15例,男多于女,男女之比为0.5∶1,年龄1岁~86岁,平均年龄为(60.34±0.78)岁,均为呼吸衰竭的重症患者。其中66.67%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引起的II型呼吸衰竭患者,8.89%为外伤性颅脑或胸部损伤而致的呼吸困难患者,8.89%神经系统病症、脑出血、重症肌无力引起的呼吸衰竭患者,8.89%因口服或误服有机磷农药、镇静催眠药而导致中毒引起呼吸肌麻痹而出现的急性呼吸困难,4.45%是因喷洒有机磷农药时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而导致中毒出现呼吸困难的患者,2.23%为先天性心脏病病情加重合并呼吸困难的患儿。

  2  便携式呼吸机的准备

  2.1  呼吸机的基本资料 

  我科应用的便携式呼吸机(BIPAP)为美国伟康医疗()有限公司生产,BIPAP呼吸机是一台辅助型、非连续用的通气机。它仅用于增加病人的呼吸,它不能作为生命支持通气机来使用,它的通气方式主要是持续气道内正压(CPAP)通气,为一种辅助通气模式,它的通气支持系统对病人气流的改变反应非常灵敏,而这种气流提示吸气或呼气的动作,由于它在有漏气的情况下仍能自动调节触发阈值,所以它能用于辅助通气的面罩中。

  它对面罩的要求较严格,该密封面罩测量尺仅与伟康公司的面罩大小相匹配,使用时首先调整罩顶端的带,确信顶带已位于耳上并已紧固定于头后,松开钩带以调节带的紧张度到病人舒服为止。

  BIPAR呼吸机治疗期间病人可以供氧也可以不需供氧。该机有两种不同的方法在治疗期间为病人供氧,把一个氧气接头置于机器和道的气流输出口或是把氧管连于面罩的其中一个孔上即可。BIPAP只用于有自主呼吸的病人。

  2.2  呼吸机的准备 

  正确连接各个管道和湿化器,试机,确认呼吸机运转正常。按照该呼吸机说明书的要求及病人情况设计好各个参数。准备氧源院前急救配备便携式氧气瓶(急救车上备有氧气瓶),调节好氧气压力和流量[以低流量或中流量给氧即可(35%~45%)]。

  3  给病人戴上面罩将呼吸机管道和氧气导管与面罩相连接

  4  观察及护理

  4.1  监测动脉血气 

  我科使用便携式呼吸机的45例呼吸衰竭患者全都为供氧通气,氧流量均调至为低流量或中流量给氧,为了了解病人的供氧水平在使用呼吸机后10 min即监测病人的血氧饱和度,20 min~30 min监测病人的动脉血气。

  4.2  保持呼吸道通畅 

  严密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胸廓起伏幅度和缺氧改善情况,如患者有痰,立即摘下面罩给予吸痰,吸痰毕即戴上面罩并适当提高氧浓度至60%,时间1 min~3 min。吸痰时均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每次吸痰时间应短,吸痰过程中注意病人呼吸情况。

  4.3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连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血压情况。发现血氧较低,注意观察监测位置是否正确、气道是否有痰液阻塞。必要时吸出痰液以保持机械通气的正常运作。

  4.4  密切注意观察呼吸机的运转情况
 
  根据病情随时调节各个参数,防止管道折叠、弯曲、痰堵。

  4.5  注意避免突然刹车和车床摇晃 

  车辆剧烈摇晃可以造成机械通气接头脱落,使病人缺氧导致病情加重。因此,护士要密切观察各个管道的连接情况及病情变化,发现管道脱落及时连接固定。

  4.6  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 

  急救车上陪同的家属,对其做好家属心理护理,以免家属过度恐惧及焦虑,并取得家属的协助与谅解。

  5  结论

  机械通气是在患者通气和氧气功能出现障碍时运用机械使患者恢复有效通气并改善氧合的方法。在院前急救和急救转运过程中,便携式呼吸机的使用对院前急救和急救转运过程中呼吸衰竭、呼吸困难患者维持有效的通气起了很大的作用。它便于携带,使用方便。

  我院45例院前急救及急救转运患者使用便携式呼吸机辅助通气过程中,43例在用呼吸机10 min~15 min后呼吸困难减轻,缺氧症状得以改善,只有2例因痰液阻塞在用呼吸机后30 min呼吸困难无明显改善而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发现后及时吸出痰液,保持了呼吸道通畅,缺氧症状很快得以改善。

  通过对45例院前急救及急救转运途中使用便携式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的随访了解,患者对使用便携式呼吸机在院前急救及急救转运途中帮助患者解除呼吸困难、辅助通气的效果肯定,病人感觉舒服,容易接受,均表示支持。因此,便携式呼吸机在院前急救及急救转运途中的使用不仅能解除病人的呼吸困难,而且为病人到接受进一步奠定了基础,所以做好院前急救和急救转运过程中使用便携式呼吸机辅助患者通气及观察和护理工作意义重大。

  

  [1]陈明玉.院前急救学[M].武汉:湖北技术出版社,1999:67.

  [2]李宗浩.急救医学的[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8,14(6):379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