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乳腺远红外热像图与产后哺乳相关性研究
【关键词】 远红外;哺乳;孕期乳房
[摘 要] 目的:探讨孕期乳腺正常发育远红外热像图温差量化值范围在评估产后哺乳状态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远红外热像图技术,选择产次为零,无乳腺疾病手术、无哺乳史的孕妇共计260例,分成妊娠期28周~30周、36周~40周两组进行远红外检测,同时记录乳头与乳晕温度。通过对比分析孕期乳腺远红外热像图特征与产后哺乳情况调研表,最后将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乳腺发育远红外热像图无明显差异,均呈热乳型;产后哺乳状态良好者共计170例,其乳腺远红外热像图温差范围为30.3 ℃~31.5 ℃。结论:应用远红外热像图技术筛查孕期乳腺发育简便易行,无损伤可重复,对于评估产后哺乳具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其社会与效益显著。
[关键词] 远红外;哺乳;孕期乳房
国内医学上应用远红外技术已有十几年的,主要用于人体体表温差测量,并将所测热辐射转换成能观察到的可见光图像(即远红外热图)。据检索可知 ,由于远红外技术具有无辐射、无损伤、不接触,反应快等特点,已成为广泛用于筛查乳腺疾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目前尚未及孕期乳腺发育的远红外技术应用报道,因此,我院从2003年开始,开展孕期乳腺远红外热像图温差与产后哺乳的相关性研究,旨在探讨孕期乳腺正常发育的远红外热图温差范围在评估产后哺乳方面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产次为零,无哺乳史、无乳腺疾病手术病史的孕妇共计260例,按孕期28周~30周,36周~40周分成两组,进行远红外热像图检查,记录双侧乳头、乳晕温度。产后回访正常分娩孕妇170例,根据孕妇产次、分娩方式、初乳时间、哺乳时限、乳汁分泌量等,进行哺乳情况综合评分统计。
1.2 检查方法
室内温度恒定为(22±1)℃,湿度75%左右。无空气流通及阳光直射。受检者取坐位(距离1.5 m处正对热像仪扫描器坐正),双手抱头充分暴露上身5 min~10 min,于正前位、左前斜位,右前斜位采集图像。适当调节焦距,出现一张清晰的乳房热像图时,分别测量记录双侧乳头(点温)、乳(局域温)的温度。随机抽取部分具有典型远红外热图的乳腺做彩超对比性检查,确定孕期乳腺正常发育的热图特征。
1.3 技术条件
双侧乳房采集图像时,要求部位左右对称,扫描条件不变(即聚焦、镜头前后左右不要移动,距离斜度一致,温窗不变)。
1.4 统计学分析
妊娠28周~30周,36周~40周两组正常乳腺热像图与产后哺乳调研表对比,作回顾性统计分析。所有数据使用ssps软件进行处理,以均数(x)标准差(±s)表示。两组对比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两组妊娠期乳腺正常发育远红外热图统计分析无明显差异,见表1。远红外特征均呈热乳型,其血管分布均匀,呈树条状纵横交错,双乳对称性好,说明乳腺结构发育正常,血管分布无异常增生。表1 妊娠期乳房温度正常值范围统计乳房温度(略)
两组妊娠期乳腺正常发育乳头与乳晕温度与产后哺乳情况对比,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温差无明显差异,P>0.05。其温差范围约30.3 ℃~31.6 ℃。见表2。表2 两组乳房温差与产后哺乳状态(好\中\差)分析(略)
3 讨论
红外热像图是当代高科技在医学领域中对疾病检查的一种新方法,主要用于人体体表温差测量。其原理是利用红外线具有较强穿透力,人体血红蛋白对红外线又有较强吸收力,能够显示人体表浅部位(如乳腺)的血管走行及形态,再根据体表局部温度变化情况,可反映出局部组织结构形态学变化[1]。因此具有无创伤、不接触、反应快、重复性好、敏感度高等优点,对检查孕妇乳腺结构的发育,评估产后哺乳具有独特功能。
正常人体表温度很不均等,乳房温度可由2 ℃到35 ℃左右。当人体存在组织病理的改变时,局部组织受到破坏,微循环和淋巴系统发生障碍,血管和淋巴管的变化 ,导致局部温度增高,而发射出特殊的远红外光谱[2]。
女性体温变化较大,乳房温度随月经周期影响波动较明显。尤其是怀孕后,乳房血管较平时明显扩张,血液循环加速,温度升高,如果此时左右乳房血管分布存在差异,就可影响到乳房热像图的对称性。热像图温差分辨率可达0.015 ℃~0.1 ℃,空间分辨率达到2 mm~3 mm[3],因此从热像图上可清晰显示出乳房病变部位。
妊娠期乳房呈热乳型,整个乳房呈线性高温分布,纵横交错走行。正常乳腺热图呈现出左右乳房温度基本对称(如表1所示),血管数量及分布基本对称,血管热影较细呈规则型树丛状显示;异常乳腺热图表现为:乳腺局部单独增粗增热的血管热影温度增加1 ℃;有血管热影与局部热图相连向乳晕方向延伸,乳晕温度增高1 ℃;单侧乳房血管数量明显增多,其血管热影呈不规则团块状显示,热图温度全面增高达0.5 ℃以上[4]。追踪产后哺乳情况,哺乳成功者的的远红外乳腺热图温差相对稳定,说明腺体分布均匀,血管走行正常,乳管相对通畅;哺乳不顺利者的远红外乳腺热图温差不稳定,波动范围较大,反映出其乳管不够通畅,局部腺体增生或伴有其他病变,临床上可出现积乳后诱发急性乳腺炎的病史。
本文将产后哺乳情况与正常乳腺远红外热图作对比时,采取了逐一排查法。结合孕妇产次、分娩方式、初乳时间、哺乳间隔与乳汁量等因素,制定量化考察,在统一标准下筛查出哺乳基本成功又符合妊娠晚期正常乳腺远红外热图特征及温差分布范围的孕妇共计170例,按哺乳好中差分成三类,其中好占85%;中占10%;差占5%,三者之间远红外热图特征相似,温差范围均<0.01 ℃。这说明远红外乳腺热图正常者,其哺乳成功率高,同时也反映出产后哺乳还存在一个复杂的生理变化过程,其乳汁是否充足,哺乳是否通畅还与孕妇个体差异,居住环境、分娩方式等条件有关。因此远红外热图是一种筛查妊娠期乳腺发育的主要手段,它可以作为评估产后哺乳具有相关性的一项技术。
从本文结果可知:妊娠晚期乳腺管发育基本成熟,两组乳腺远红外热图特征相似,乳房温差相对恒定,测值范围比较固定。本文在应用远红外热像图检测乳腺疾病的基础上,研究和建立了孕妇乳房远红外热图客观量化的判断标准,使热图的判读有了客观依据,消除了由于个人经验水平不同而产生的判读误差,使过去由模糊的形态图和说法不一的温差指标,实现了标准化,为评估产后哺乳提供了可靠依据。
:
[1]乳腺疾病812例远红外热图分析及评价[J].职业与健康,2003,19(10):163164.
[2]乳腺疾病的远红外热像诊断(附1 000例报告)[J].实用医学,2003,15(7):432433.
[3]远红外热像图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J].山西临床医学,2000,9(8):577578.
[4]远红外热图对乳腺疾病诊断标准的探讨[J].上海医学,2000,23(6):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