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食管异物病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摘要】 目的:为了预防小儿食管异物的发生,并且对已发生患儿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分析了23例小儿食管异物发生的病因,并针对此病因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稳定患儿和家长的情绪,做好患儿禁食期间的心理护理;二是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三是积极预防,根据患儿不同年龄、不同生活环境及患儿家长的不同特点进行健康。结论:根据患儿及家长的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护理,有效预防了小儿食管异物的发生,并对已发生患儿效果均满意。
【关键词】 小儿;食管异物;病因;护理2954?02
食管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其发病以小儿和老人多见[1]。小儿食管异物患者,由于其年龄小,难以陈述自觉症状、发病急、病情复杂、变化快,易引起脱水、酸中毒,甚至更严重的并发症,所以救护工作较成人难度大。我院近7年来收治小儿食管异物患者23例,并对此类患儿、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我院从1996年1月至2002年12月间共收治小儿食管异物23例,其中男孩14例,女孩9例,1岁以下2例,1岁~3岁10例,3岁以上11例,年龄100 d~11岁,平均年龄4.3岁。观察治疗时间1 d~21 d。
2 病因分析
2.1 家长育儿知识浅薄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父母缺乏正确的喂养知识,特别是出于对孩子的宠爱,经常跟随小儿边跑边喂,进食仓促,将食物中的异物不慎咽下。另外有些家长缺乏教养小儿的有关知识,不注意场合、时间,在孩子进餐时闲谈逗乐或教育数落,注意力不集中误将异物咽下,还有一种由于家长的疏忽,将一些纽扣等物品随便乱放或将缝针、别针别在衣服上,使孩子有误食的机会。
2.2 小儿生理和心理发育不完善
婴幼儿或学龄初期的患儿磨牙萌出不全,生硬食物不能嚼碎,致囫囵吞入食管。幼儿活动范围渐扩大,自主性和独立性不断[2],拒绝大人喂食,自己拿筷子吃,将混在食物中的异物误咽。
2.3 小儿卫生知识缺乏
小儿由于养成一些不良的卫生习惯,加之小儿有进食的愉快体验,即口腔快感。因此将一些玩具、钱币等含入口中玩耍,不慎滑下。
2.4 地域特点与生活习惯
我院地处太原郊区,附近住有许多来自吕梁的民工,而吕梁是产红枣的盛区,并且此处有端午吃粽子和腊月初八食粥的习惯,故两节期间成为枣核异物的多发期。
3 护理对策
3.1 稳定患儿和家长的情绪,做好患儿禁食期间的心理护理
3.1.1 缓解家长的紧张情绪
食管异物的患儿常为急诊入院,入院时患儿家长常表现为急躁不安,如“怎样才能取出异物”“是否要开刀”,此时护理人员要表现出极大的耐心。首先对家长做好安慰、解释工作,说明急躁情绪对患儿的危害性,并介绍全身麻醉食管镜下取异物的有关知识,明确告知术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使患儿家长术前具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3.1.2 做好患儿禁食的护理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家长,已多次嘱禁食,但由于对孩子的迁就,看到患儿饥饿,哭闹不休,就偷偷地给予进食。针对这种情况要及时向家长首先讲明术前、术后禁食的重要性。否则由于进食使食管蠕动,加重和促进并发症的发生[3]。对于年龄大的患儿,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禁食的目的和手术的必要性,说话语气要亲切,安慰并鼓励患儿消除其紧张、恐惧的心理,达到自觉禁食以配合治疗的目的。
3.1.3 未见异物取出的护理
经食管镜检查,如未发现异物或异物被推入胃内,此时家长因未见异物取出,情绪很紧张,这时护理人员必须给家长解释好异物去向,消除其顾虑,并说明观察的注意事项,5 d内应观察大便内是否有异物排出,如果金属异物患儿可能出现腹痛等情况。
3.2 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人员在对患儿进行病情观察时,除注意生命体征外,还应据异物性质和特点、存留时间长短、患儿个体情况等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发症,以免延误病情。本组1例患者,经食管镜下取出异物后3 d体温仍不退,经颈部侧位X线拍片示:下咽部及食道入口后壁脓肿。即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第3天体温降至37.1℃,继续抗炎,禁食2 d后行食管镜检查,未发现异物存留。在观察病情时还应详细追问病史,以免贻误。小儿吞食较小异物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有的只出现流涎增多或唾液中及大便中带血。本组有1例患儿,主因唾液中带血丝3 d入院,查体温正常,吃奶良好,追问病史,家长否认异物史,经胸部拍片检查,见食管第二狭窄稍上处有一金属丝,行食道镜检查取出1 cm长的钢丝。
3.3 加强健康
3.3.1 对家长的教育
3.3.1.1 对家长的教育
此类家长文化层次低,卫生知识浅薄,护理人员应结合其生活习惯采取个别教育。从小儿衣着卫生教育入手,婴儿衣服应适当宽大,易于穿脱,不用纽扣和别针,以免小儿误食。加强对小儿的看护及物品妥善放置,以防小儿乱抓误食。在小儿磨牙未长出时,不能给生硬难嚼的食物,避免囫囵吞下。在小儿进食时避免干扰,让其安静进食。
3.3.1.2 对城镇家长的教育
此类家长的特点是对独生子女的过分溺爱,凡事迁就。我们对其的教育指导为多看有关方面的书籍如《小儿喂养指南》等,对孩子要有原则,讲明理由,耐心说服,不能迁就。
3.3.1.3 对家长救护小常识的教育
如万一遇到小儿异物梗阻后,切不可用饭团或团块食物强行吞咽,或用手揉搓患儿的喉部或颈部,以免人为地造成并发症的发生,应立即到就诊[4]。
3.3.2 对婴幼儿的教育
此年龄期患儿开始具备了人类的特点,能直立行走,双手开始学会使用工具。我们根据此特点,重点训练与指导小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饭前将玩具收好,洗手,放好凳子坐好,进餐时保持情绪稳定,不谈笑哭闹,细嚼慢咽。
3.3.3 对4岁以上患儿的教育
此年龄患儿开始接触社会走向学校,求知欲和好奇心逐渐增强。我们结合患儿的特点,采取反复多次、由浅入深的教育方法,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它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患者或家属确立健康信念,建立健康行为。通过我们的精心护理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加上家长、患儿的密切配合,本组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如期出院。
【】
[1]樊忠,王天锋.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852.
[2]崔焱.儿科护(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6.
[3]孙玉姑.食管异物取出术后观察体会[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96,31(4):370.
[4]黄选兆,江吉宝.实用耳鼻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