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支原体脑炎38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墨芝,申兆文,韩书珍 /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脑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8例MP脑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年龄多为学龄期儿童,7岁~13岁占65.8%,临床表现为发热(30/38),头痛、头晕、呕吐(28/38)、嗜睡、精神萎靡(13/38)、抽搐(2/38)。所有病例血清MP?IgM抗体阳性。25例脑脊液MP?IgM阳性,患儿均好转出院。结论:小儿MP脑炎多发于学龄儿童,如果临床上用病毒或细菌感染不能解释一些症状、体征,并合并多系统改变时,应想到MP脑炎的可能性,及时做血清MP?IgM及脑脊液中MP?IgM检查。
【关键词】 儿童;肺炎支原体;脑炎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之一,它可有全身各系统的并发症。我院从2004年9月至2006年7月共收治MP脑炎患儿38例,对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8例中,男25例,女13例,3岁~6岁13例,7岁~13岁25例,病程2 d~15 d,住院7 d~28 d,平均为12 d。本组患儿均符合以下诊断依据[1]: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所表现的临床症状;脑脊液炎性改变,MP?IgM抗体阳性;血清中MP?IgM抗体阳性;脑电图异常改变。
1.2 临床表现
26例有咳嗽,其中肺部闻及啰音11例;29例发热,31例有头痛、头晕、呕吐,2例抽搐,5例嗜睡,精神萎靡,20例巴氏征阳性。
1.3 实验室检查
所有病例用金标渗滤法快速检测血清中MP?IgM阳性,血常规白细胞正常19例,减低6例,增高13例,其中11例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2例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检查C?反应蛋白15例,10例升高。38例患儿均做脑脊液检查,白细胞增多23例,细胞分类均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轻微增高13例,糖和氯化物均正常。25例脑脊液MP?IgM阳性。33例拍胸片,27例异常,其中支气管肺炎表现15例,间质性肺炎表现9例,大叶性肺炎表现3例。脑电图检查异常34例,主要改变是弥漫性慢波,δ或θ节律慢波增多,其中轻度异常19例,中、重度异常15例。头颅CT检查17例,均正常。
1.4 治疗
本组所有病例均给予阿奇霉素联合激素、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阿奇霉素10 mg/(kg·d),静脉点滴5 d,停用3 d,共用2周~3周;地塞米松0.3 mg/(kg·d)~0.5 mg/(kg·d),静脉点滴5 d~7 d,头孢曲松钠50 mg/(kg·d)~100 mg/(kg·d),静脉点滴1周~2周,同时给予脱水降颅压,能量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处理。
2 结果
38例病例中,36例临床症状消失,脑脊液常规复查正常后出院,继续巩固治疗。2例治疗1周临床症状好转,拒绝复查脑脊液,自动出院。
3 讨论
MP感染是儿科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MP也是呼吸道以外多个器官与系统损害的重要原因,尤其MP脑炎是MP感染所致神经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其发病率约占MP肺炎的2.6%~4.8%[2]。发病学龄儿童多见,本组病例65.8%为7岁~13岁,最小年龄为3岁,6岁以下占34.2%。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头晕、呕吐,与其他病原体脑炎比较无特异性。MP感染引起脑炎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多数人认为可能与以下几点有关:病原直接侵袭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毒素介导的损害;免疫机制介导的损伤。我们认为免疫机制可能起主导作用。MP抗原与人体脑及心肺等组织存在着部分共同抗原,感染后产生相应组织的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导致神经系统的免疫损害。有学者提出MP可能通过血流进入脑组织,因为MP脑炎患者脑脊液和血清用PCR法可同时检测出MP?DNA[3]。本组有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病例68.4%。临床表明MP脑炎大多数MP肺炎后并发,但部分患儿可直接以神经系统损害起病,表现脑炎、脑膜脑炎,而肺部在整个病程中无任何阳性体征,这是本病的特点之一[4]。本文12例是直接以神经系统损害起病,是整个病程中肺部体征缺如,考虑MP可能直接侵入神经系统。目前,国内外对MP脑炎的诊断尚无统一标准,一般根据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结合MP肺炎的病史,血清MP?IgM检测阳性,脑脊液及脑电图检查进行综合判断。MP肺炎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时易想到MP脑炎,而脑炎表现为MP感染的首发症状时诊断较困难。因此,当临床上用病毒或细菌感染不能解释一些症状、体征时,特别是合并多脏器损害时,应想到MP脑炎的可能性,及时做血清MP?IgM及脑脊液中MP?IgM检查,以便及时诊断,对因。MP脑炎的治疗,最好早期、全程、足量、定时联合静脉用药,选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具有穿透组织能力强、半衰期长、能渗透入细胞内、胃肠道不良反应少等特点[5]。合用头孢菌素的患者较单独用阿奇霉素恢复快,且病程短,可能与患者同时合并细菌感染有关。我们的经验是早期静脉给予阿奇霉素、头孢菌素控制感染,早期应用地塞米松,减轻免疫反应和封闭抗体,同时对症处理,预后相对较好,无后遗症。
【】
[1]霍怀仁,韩英霞,韩秋英.肺炎支原体脑炎26例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1996,12(12):813.
[2]袁壮,薛辛东.肺炎支原体脑炎,儿科急重症与疑难病例诊治详述[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6?261.
[3]吴秀孝,张继珍.肺炎支原体脑炎30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6):579?580.
[4]王洪通,董宗祈.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肺外表现[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12):996?997.
[5]赵日明,董世艳,于翠云,等.小儿肺炎支原体脑炎的诊治策略探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4,6(2):157?1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