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托必利与兰索拉唑及铝碳酸镁联合治疗返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伊托必利、兰索拉唑、铝碳酸镁三种药物联合返流性食管炎(RE)的疗效。方法:采用开放随机对照实验,将184例RE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104例,给予伊托必利50 mg,3次/d,餐前口服,兰索拉唑15 mg,2次/d,铝碳酸镁1.0 g,3次/d,咀嚼后口服;对照组80例,予以吗丁啉10 mg,3次/d,餐前口服,奥美拉唑20 mg,2次/d,硫糖铝1.0,3次/d,疗程6周。观察烧心、胸骨后痛症状、胃镜观察充血、糜烂及溃疡愈合情况,进行疗效评估。结果:试验组在烧心、胸骨后痛症状消失,充血、糜烂及溃疡愈合,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88%、0.125% ,(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伊托必利、兰索拉唑、铝碳酸镁联合治疗返流性食管病有协同作用,具有缓解症状快、安全等优点。
【关键词】 伊托必利;兰索拉唑;铝碳酸镁;RE
返流性食管炎(RE)是胃食管返流病(GERD)患者过多的胃、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进入食管所至的内镜下见食管黏膜充血、糜烂、溃疡等炎症病变。我院自2006年以来联用伊托必利、兰索拉唑、铝碳酸镁治疗RE104例,获得较好的疗效,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我院2006年1月以来因为烧心、反酸、胸骨后痛等症状就诊,且经电子胃镜确诊为RE患者184例,随机分组,其中治疗组104例,男64例,女40例,年龄30岁~67岁,平均年龄42.1岁。对照组80例,男44例,女36例,年龄27岁~65岁,平均年龄39.2岁,两组在性别、年龄、食管炎等级无差异。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伊托必利(商品名谓比力,云南永安制药公司)50 mg,3次/d,于餐前15 min口服;兰索拉唑15 mg,2次/d;铝碳酸镁1.0 g,3次/d;对照组吗丁啉10 mg,3次/d;奥美拉唑20 mg,2次/d;硫糖铝1.0 g,3次/d,疗程6周。
1.3 观察方法
于用药前、治疗1周、疗程结束后观察并记录烧心、反酸、胸骨后痛等症状;于用药前、疗程结束后观察电子胃镜结果;服药前后检查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并观察不良反应。
1.4 疗效评估
显效:口服1周后症状消失,6周后电子胃镜检查食管充血、糜烂及溃疡消失;有效:口服1周后症状部分消失,6周全部消失,电子胃镜无充血、糜烂;无效:口服1周~6周症状无好转,电子胃镜可见充血、糜烂及溃疡。
1.5 统计分析 χ2检验。
2 结果
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显效 82例(78.8%),有效20例(19.2%),无效2例(1.9%);对照组:显效48例(60.0%),有效28例(35.0%),无效4例(5.0%),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不良反应:治疗组稀便3例(2.88%);对照组头痛1例(0.125%)(χ2=0.568,P>0.05),停药后消失。两组在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无异常。表1 两组疗效观察例(略) 注:χ2=7.907,P<0.05。
3 讨论
GERD在我国的发病占人群约8.97%[1],且随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RE是GERD中有明显烧心、反酸、吞咽困难,胃镜下可见食管黏膜充血、糜烂、溃疡形成,甚至狭窄的患者,通常认为是因为多种因素造成的消化道动力障碍,与胃酸或其他有害物质如胆酸、胰酶的侵袭,食管自身的抗返流屏障破坏,廓清功能、黏膜组织抵抗力下降有关。RE可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下降,除消化道症状外,还可继发呼吸道感染,出现咽炎、哮喘等,严重者形成食管瘢痕狭窄、Barrett溃疡、癌变。我国于1999年烟台全国RE研讨会制定了RE内镜诊断及分级标准,对食管炎的诊断作了规范。上若能有效促进食管、胃动力,促进胃排空,抑制胃酸分泌,有效结合胆盐,保护食管黏膜,促进黏膜修复,炎症消散,就能有效控制病情,减少食管溃疡,Barrett's食管及癌变。伊托必利是一种新型胃肠动力药,通过拮抗多巴胺D2受体,增加乙酰胆碱的释放;通过抑制胆碱酶来抑制已释放的乙酰胆碱的分解,从而增强胃、十二指肠动力,可加强胃、十二指肠收缩力,加速胃排空,抑制呕吐。有关[2]显示伊托必利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优于吗丁啉,且无血催乳素水平增高的不良反应;兰索拉唑属于第二代质子泵阻滞剂,具有强抑酸功能,呈弱碱性,可聚集于壁细胞分泌小管周围,转变为有活性亚璜酸酰胺衍生物,其硫原子与H+-K+-ATP酶的巯基结合,使H+泵失活,兰索拉唑比奥美拉唑更加稳定,有更好的选择性和生物利用度;兰索拉唑能更快,更有效缓解烧心、反酸、胸骨后痛等症状[3]。铝碳酸镁具有独特网状结构,既能中和胃酸,又可在酸性环境中结合胆汁酸,在碱性环境中释放,不影响胆汁酸肠肝循环,能有效治疗胆汁酸对食管的“洗涤作用”、“致癌作用”,在胃黏膜保护作用方面优于硫糖铝[4]。伊托必利、兰索拉唑、铝碳酸镁三联药物从RE发生的多个环节进行干预,通过我们临床观察,疗效显著,安全方便,患者耐受好,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文献】
[1]潘国宗,许国铭,郭慧平,等.北京,上海胃食管返流症状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消化杂志,1999,19:223?226.
[2]丁海英,高春环,许凯.新型胃肠双动力药物-依托必利[J].药学杂志,2004,17(2):103?104.
[3]黄萍,卢惠明.兰索拉唑与奥美拉唑对返流性食管炎疗效比较[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4,17(2):131?132.
[4]张捷,李达周,胡海凌,等.铝碳酸镁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的试验与临床研究[J].福州总医院学报,2001,8(3):135?1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