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例中段食管癌手术治疗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宪昶 张宇 时间:2010-07-14
【摘要】  目的:探讨中段食管癌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的预防、颈部吻合和胸内吻合与生存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8月至2006年12月间手术208例中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吻合部位不同分为两组,颈部吻合组110例,胸内吻合组98例,分析两种吻合方法的各自特点及生存率。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吻合口漏:胸内吻合组2例,颈部吻合组3例。声带麻痹:胸内吻合组2例,颈部吻合组3例。吻合口狭窄:胸内吻合组7例,颈部吻合组6例。切缘癌残留:颈部吻合组1例,胸内吻合组6例,两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颈部吻合组1 a生存率为91.0%,胸内吻合组1 a生存率为89.0%,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3 a生存率颈部吻合组为38.0%,胸内吻合组28.0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 a生存率颈部吻合组为30.0%,胸内吻合组为18.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段食管癌行颈部吻合肿瘤切除彻底,颈部吻合口瘘较胸内吻合口瘘对全身影响小且易于处理,可降低围术期病死率,并可提高远期疗效。 
【关键词】  食管癌 颈部吻合 并发症 远期疗效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治疗是最好治疗方法,但复发和转移仍是制约食管癌疗效的主要因素。本文对1986年8月至2006年12月间手术治疗208例中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探讨中段食管癌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的预防、颈部吻合和胸内吻合与生存率的关系。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8例食管癌,男97例,女111例;年龄49岁~86岁,平均年龄62.5岁。均因进行性吞咽困难就诊,经上消化道吞钡造影及胃镜检查发现食管病变。病理切片均为鳞癌。
  1.2  手术方法 
  本组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经左胸后外侧切口第6肋床进胸,常规游离食管清除淋巴结,食管—胃胸内弓上手工吻合110例,颈部吻合98例。所有病例均安放营养管,术后10 d拔管,发生吻合口瘘者直至瘘口愈合后拔管。
  1.3  随访 
  208例随访183例,随访率88%,失访者按死亡。
  2  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吻合口漏:胸内吻合组2例,颈部吻合组3例。声带麻痹:胸内吻合组2例,颈部吻合组3例,吻合口狭窄:胸内吻合组7例,颈部吻合组6例。切缘癌残留:颈部吻合组1例,胸内吻合组6例,两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颈部吻合组1 a生存率为91.0%,胸内吻合组1 a生存率为89.0%,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3 a生存率颈部吻合组为38.0%,胸内吻合组28.0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 a生存率颈部吻合组为30.0%,胸内吻合组为18.0%,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中段食管癌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有很多方法,但如何减少手术的并发症且能提高术后生存率,是医学界共同探讨的问题。我院1998年前以胸内吻合为主,1998年后主要采取食管次全切除全胃食管床移植颈部吻合的方法。现就本手术方法及相关问题讨论如下。
  3.1  关于手术方法 
  目前在胸段食管癌的诸多术式中,食管次全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为首选[1]。我院自1998年开始主要采用食管次全切除,全胃食管床移植颈部吻合。多年来我们采用左胸第6肋后外侧切口,经胸切除食管肿瘤及游离胃,将胃纳入食管床上提至颈部吻合,我们认为,经此切口可同时兼顾全胸段食管及胃的分离,操作较为方便;左胸径路术中不需变更体位,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反应轻,同时左胸手术胃位于食管床内,更符合生理状态,对心肺功能影响小。
  3.2  关于术后并发症 
  手术不当会带来诸多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的恢复。常见的手术并发症有吻合口瘘、喉返神经损伤、吻合口狭窄等。
    吻合口瘘:吻合口瘘与技术操作、营养不良、术后剧烈咳嗽呕吐等因素有关,除术前术后加强营养和治疗呼吸道并存病之外,在操作上应注意以下几点:充分游离胃使其吻合无张力,除胃窦旁组织充分游离外,可将十二指肠外侧腹膜剪开,处理胃小弯侧时避免大块结扎,防止胃小弯伸展受限增加吻合口张力。使胃上提到颈部在毫无张力状态下完成吻合;注意保护胃网膜血管弓和胃右动脉,保证胃底部有良好的血运;手术过程中避免胃壁或吻合处食管肌层的损伤,主动脉弓上食管分离时,应顺食管解剖间隙、迷走神经内侧分离,切忌在有阻力时硬性分离,避免食管肌层损伤,一旦发现肌层损伤应跨越损伤区从近端正常食管处重新分离,防止损伤扩大;吻合时缝针间距要均匀一般3 mm左右,过密易造成血运障碍,过稀易造成吻合不严而导致吻合口瘘发生。
    喉返神经损伤: 左喉返神经勾绕主动脉弓后走行于气管食管沟内,位置较固定;右喉返神经先上行于气管食管沟内,然后勾绕右锁骨下动脉再进入气食沟。喉返神经在颈根部绕过锁骨下动脉处偏离气管食管沟水平距离是4 mm~12 mm[1]。由于喉返神经和食管关系紧密,因此手术中游离颈段食管过程中就容易损伤喉返神经。笔者认为:术者要熟悉喉返神经解剖,手术中要紧贴食管外膜进行剥离,采用钝、锐性分离相结合的方法游离胸廓入口和颈部食管,颈部食管不宜游离过高,最好在环甲关节平面以下进行吻合,这样可以减少喉返神经损伤机会,减少术后声音嘶哑、吞咽呛咳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直径小于1 cm为吻合口狭窄,患者会有不同程度吞咽困难表现。根据我院资料,手术后吻合口狭窄多在手术后3周~4周发生,也有迟至2个月~3个月后开始出现吞咽困难,多与吻合技术、吻合口感染、吻合口瘘及患者本身系瘢痕体质等因素有关。如经检查确诊是吻合口狭窄,可进行食管扩张,多可治愈。少数食管扩张失败者,可行食管内支架术及吻合口狭窄处切除,重新吻合等方法。
    食管癌以老年人居多[2],术前多伴有营养不良及代谢紊乱,且常伴有心血管疾病、肺功能减退、支气管病变,咳嗽无力,排痰困难,甚至出现呼吸困难、心律失常。因此,术前采取积极准备非常重要:输血、血浆、白蛋白,补充电解质,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及代谢紊乱,改善营养状况;术前禁烟1周~3周,吸氧、抗炎、化痰、平喘对症,控制肺部感染,训练咳嗽排痰,改善肺功能;控制输液速度,增强心功能,纠正心律失常;注意对高血压、糖尿病、前列腺肥大等老年性疾病的控制及治疗,尤其要重视训练床上解小便;术前加强口腔护理及食道清洁。
    营养管的使用:有些已经放弃了营养管的应用,全部采用肠外营养,我院多年来却始终坚持营养管的使用,不但可为患者节约较大一笔肠外营养的费用,而且一旦发生吻合口瘘时避免行肠造漏的痛苦。
  3.3  关于幽门成形问题
  我院开展的208例食道手术无一例行幽门成形,而无幽门梗阻发生。我们认为可以省去幽门成行这一步骤,省事省时。
  3.4  癌残留及远期疗效
  食管癌的直接扩散和淋巴结转移均具有“跳跃现象”[3],其向上扩散的距离较向下为大,近年来食管癌有两处以上病灶的病例报告逐渐增多,有学者发现,食管癌根治术后做主动脉弓上吻合其切缘癌细胞发现率为3.4%,而做颈部吻合切缘癌细胞发现率仅为0.2%,[4]弓上吻合死亡原因大多数为局部复发,而颈部吻合则很少局部复发,因此食管癌的切除要有足够的长度,食管次全切除才能使肿瘤切除彻底[5,6]。本组资料显示,切缘癌残留:胸内吻合组6例,颈部吻合组1例,两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胸内吻合组1 a生存率为89.0%,颈部吻合组为91.0%,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3 a生存率胸内吻合组28.0%,颈部吻合组为38.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 a生存率胸内吻合组为18.0%,颈部吻合组为30.0%,差异有显著性(P<0.05)。笔者认为:所有中段食管癌切除后均应做食管床全胃移植,颈部食管胃吻合。该术式相较于弓上吻合具有以下优点:病灶切除彻底,复发率低;操作简便、安全,如果出现吻合口瘘也不会危及生命;胃在食管床内接近生理,不会压迫肺脏及主动脉弓而出现相应症状。
 
【】
    [1]答作为,孙耀昌,万国泰,等.70岁以上老年人食管贲门癌手术治疗研究[J].上海医学,1994,17:340

  [2]邵令方,高宗人,卫功全,等.食管癌和贲门癌外科治疗进展-9104例资料分析[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4,10(1):41.

  [3]于长海,孙玉鹗.经胸食管胃颈部吻合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2,2:114

  [4]刘彦中,韩文周,张海旺.胸中段食管癌手术方式的临床研究[J].民康医学杂志,2004,16(9):547?548.

  [5]黄宏辉,林作仁,王永惜,等.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置入吻合术体会[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6,12(1):28?29.

  [6]李德闽,常春林,景华,等.左胸全胃食管床移植颈部吻合治疗胸段食管癌[J].中国肿瘤临床,1999,26(1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