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例眩晕患者颅彩色多普勒仪检测临床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14
【关键词】 临床分析 颅彩色多普勒仪 眩晕病
眩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具有突然发生、持续时间不一、诱因较多等特点。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视觉障碍、耳鸣等一系列缺血性表现。病因较为复杂,影响了眩晕的效果。为此,我们应用经颅彩色多普勒(TCD) 仪及脑电地形图(BEAM) 仪对眩晕患者进行检测,旨在探讨眩晕的病因。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我院2003年7月至2006年7月门诊及住院患者,以眩晕发作和反复眩晕发作为对象,共280例,其中男性120例,女性160例。年龄18岁~70岁,平均年龄44岁。40岁以下138例,41岁~60岁50例,60以上92例。
2 方法
2.1 TCD检查
采用香港力新公司TRANS-LINK900型TCD仪,用2 MHz脉冲式多普勒探头。嘱患者检查前3 d禁用影响血管药物,检查前1 d洗净头发,禁饮酒。经颞窗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双侧颈内动脉(ICA)、双侧大脑前动脉(ACA)、双侧大脑后动脉(PCA)。枕窗检测双侧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小脑后下动脉(PINCA)。根据临床制定的标准对异常情况作出判断。
2.2 BEAM检查
采用徐州市锦源医疗仪器有限公司JY?2420型数字BEAM仪,按国际标准放置电极。16导联分置于前额区、额区、中央区、顶区、枕区、颞区(前、中、后颞) 。按临床制订的正常值标准进行判断。
3 结果
3.1 眩晕患者TCD异常率及BEAM异常率
280例眩晕患者TCD检测,有250例出现异常表现,异常率为89.28%。BEAM有60例,异常率为21.42%。
3.2 眩晕患者TCD异常情况分析
280例TCD异常情况分为5类: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痉挛70例,异常率为25%;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痉挛68例,异常率为24.28%;脑供血不足16例,异常率为5.71%;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18例,异常率为42.14%;脑动脉硬化伴脑管狭窄供血不足8例,异常率为2.85%。
3.3 眩晕患者TCD异常与年龄关系
检测发现脑血管痉挛(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痉挛和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痉挛)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下年龄组,共计103例,占75%,而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而脑供血不足(颈内动脉系统血管供血不足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0岁~60岁年龄组83例,占70.71%,脑动脉硬化伴血管狭窄供血不足大多数在60岁以上年龄组。 表1 BEAM异常与TCD 异常关系(略)
从表1可以看出,280例眩晕患者中78例患者BEAM检测异常,异常率为27.85%,其中,有118例患者TCD 检测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该组BEAM异常率高达59.32%,而138例TCD为脑血管痉挛患者,BEAM仅6例异常,异常率仅为4.34%。
4 讨论
眩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反复发作往往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临床观察表明,许多疾病均可引起眩晕,且病因较复杂。由于以往眩晕的病因缺乏客观的检测指标,因而上比较盲目,影响治愈效果。我们应用TCD及BEAM对280例眩晕患者进行检测,发现眩晕患者TCD的异常率高达89.28%,表明眩晕的发生与脑血管的功能状态及病理改变有密切关系。而TCD的异常表现是多种形式,但主要是脑血管痉挛(49.28%)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2.14%) 。脑血管痉挛是一种脑血管功能性改变,主要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所致[1],此类患者往往有头痛、恶心、呕吐、心悸、紧张、好激动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这组患者的BEAM异常率仅为4.34%,可认为该组患者眩晕的病因主要是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属于功能性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眩晕患者,往往有颈椎病、颈痛、耳鸣等临床症状,以前认为是由于椎管狭窄压迫椎动脉所致,又叫颈性眩晕。在临床实践中证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并非是骨性因素,而是由于颈部肌肉劳损所致。经过按摩、理疗等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可恢复正常,眩晕症状可纠正和治愈。在该组患者中BEAM 的异常率可高达59.32%,我们研究发现BEAM的异常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关,是脑干缺血的反应[2]。从不同年龄眩晕患者TCD 检测结果分析,脑血管痉挛大多数在<40岁的低年龄组,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大多数在50岁左右的中老年患者,检测结果基本上符合上述对眩晕患者的病因与分析。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TCD检测约8.33%表现为脑动脉硬化伴血管狭窄供血不足,表明这组患者的眩晕病因是由于脑血管器质性病变所致,在临床上经CT检查往往会出现脑腔隙性梗死的表现。结果表明:TCD及BEAM的检测对眩晕的病因与诊断有一定帮助,指导临床提高眩晕的治愈率。
【】
[1]顾慎为.经颅多普勒检测与临床[M].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7.
下一篇:208例中段食管癌手术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