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例异位妊娠相关因素与早期诊断
【摘要】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的相关因素及早期诊断要点。方法:收集自2003年至2004在本院诊治210例异位妊娠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异位妊娠好发年龄21岁~23岁;曾有妇科病史、宫内节育器及盆腔手术史是其好发因素;下腹部疼痛、阴道的不规则出血、肛门坠胀感是其常见的症状。结论:根据异位妊娠常见相关的因素对其做出早期诊断在临床工作中有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 异位妊娠;相关因素;早期诊断
异位妊娠是常见的一种妇科急腹症,可引起出血、休克甚至死亡。所以,对其要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早诊断,早降低病死率。
1 资料与方法
本文收集了2004年1月1日至2005年6月1日在本院采用手术方法,术后经送病理证实为异位妊娠,无保守治疗病例。
2 结果
2.1 异位妊娠发生率
2004年1月1日至2005年6月1日我院收治异位妊娠210例,占同期妇科住院人数13.92%,并占同期住院分娩患者的3.44%。1年间的百分比无明显上升趋势。
2.2 与人工流产孕次的关系
210例患者中,有人工流产史者占总数的63.02%。初次妊娠占异位妊娠23.86%,有1次~2次妊娠史者占54.71%。
2.3 既往有妇科病史者
既往有妇科病者,宫内节育器占80例,占异位妊娠的38.09%。
2.4 年龄分布
异位妊娠中21岁~25岁者占41.82%,26岁~30岁者35.63%,两组共占总数的77.35%,<20岁者占8.65%。
2.5 入院时主诉症状
在210例患者中,有下腹部疼痛者80例,占74.29%;不规则阴道流血者180例,占95.31%;肛门坠胀感者60例,占41.84%。表1 主要症状(略)
2.6 出现症状时间
210例中,停经5周~8周出现症状者占54.27%,停经时间不详者26例,占总数的12.38%。表2 停经时间(略)
2.7 入院时血红蛋白的水平
血红蛋白水平在100 g/L以上者占78.57%,而低于80 g/L者仅占4.76%。表3 高红蛋白水平(略)
2.8 术中腹腔内出血量
出血量在1 000 ml以上者有37.14%,2 000 ml以上者占9.52%。表3 术中出血量结果(略)
3 讨论
本文收集了我院1年来异位妊娠病例。纵观1年间异位妊娠患者无明显上升趋势,这可能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有关。
本文结果显示,异位妊娠好发年龄是21岁~30岁之间,占总数的77.35%,有1次~2次妊娠史或人工流产史者分别占异位妊娠总数的54.71%和63.02%,远远高于无妊娠史及人工流产史(23.86%和38.98%)。既往有妇科病者,宫内节育器共80例,占总数的38.09%,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一些文章报道带环并不增加异位妊娠[1,2],但IUD确能引起子宫内膜炎及输卵管黏膜非特异性炎症,使输卵管功能异常,这一点又与异位妊娠发生有密切关系。
本组中有37.14%的患者腹腔出血在1 000 ml以上,而78.57%的患者血色素水平在100 g/L以上,所以,对血红蛋白在100 g/L以上的患者不能误认为无内出血。绝大多数患者是在5周~8周停经。占总数的54.27%,但也可以有占总数12.38%的患者停经史不详。异位妊娠多有如下症状:腹疼痛感占38.09%;肛门坠胀感占28.57%;不规则阴道流血占85.71%。
异位妊娠可导致患者出血、休克、感染甚至死亡,仍是常见的孕产妇死亡原因之一。所以,特别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
【】
[1]赵丽嫣,刘宗航,于广涛.宫内节育器与异位妊娠发病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3,28(2):103.
[2]王苹,费名丹.异位妊娠发生率与宫内节育器的关系[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3,28(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