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脉汤加减辅助治疗肥胖型胸痹心痛临床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谢吟灵 时间:2010-07-14

【摘要】  目的:观察清脉汤肥胖型冠心病(痰湿瘀阻型胸痹心痛)的疗效。方法:将61例肥胖型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29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清脉汤加减,观察总疗效、心电图改善情况和心绞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4%,对照组69.0%;心绞痛改善情况治疗组有效率85.0%,对照组72.0%;心电图改善情况治疗组有效率87.5%,对照组61.5%。上述指标两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清脉汤加减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

【关键词】  清脉汤/治疗应用;胸痹;心痛/中药药疗法


      胸痹心痛相当于西医学之冠心病心绞痛。自2007年5月-2007年10月,笔者运用清脉汤加减治疗胸痹心痛患者32例,疗效较为满意,并与常规西医治疗的29例患者进行对照,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1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男13例,女19例;年龄50-85岁,平均(69.89±9.32)岁。合并高血压病19例,糖尿病21例,高脂血症16例。对照组29例,男10例,女29例;年龄51-87岁,平均(68.04±9.81)岁。合并高血压病18例,糖尿病20例,高脂血症1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消心痛10 mg,3次/d,口服。发作时予以含服硝酸甘油1-2片。服药期间,停服影响本病药物评价的其他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清脉汤化裁。药物组成:茜草15 g,红花9 g,丹参15 g,旋覆花9 g,茯苓12 g,全瓜蒌9 g,杏仁9 g,炒枳壳9 g,广郁金9 g,荷梗9 g,半夏9 g,炙甘草6 g。瘀血甚兼见刺痛者红花加至15 g,延胡索12 g;兼见痰热不化者全瓜蒌加至18 g,浙贝母12 g;阴寒凝滞者加桂枝9 g,薤白9 g;心阳不振者加制附子9 g,淫羊藿12 g;气阴两虚者加黄芪15 g,麦冬12 g,五味子9 g;肝郁气滞者加香附9 g;心悸、心烦、脉结代者炙甘草加至18 g;失眠多梦者加酸枣仁12 g,远志6 g;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9 g。每日1剂,水煎日2次服。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  疗效判定标准

    3.1  胸痹症状疗效  参照1979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显效:心绞痛及心悸、胸闷、气短等主要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或心功能提高2级。有效:疼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减轻,其他症状改善,或心功能提高1级。无效:症状、体征、心功能等均无改善。

    3.2  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心电图恢复到正常或大致正常。有效:ST段降低,以治疗后回升0.05 mV以上,但未达正常水平,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达25%以上),或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改善。无效:心电图基本与治疗前相同。

    4  结果

    4.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和硝酸甘油用量比较  两组患者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和每日临时硝酸甘油的用量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和每日临时硝酸甘油的用量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硝酸甘油日用量的比较注:组内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

    4.2  两组胸痹症状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32例,显效6例,有效2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4.4%;对照组29例,显效4例,有效1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69.0%。两组患者总体疗效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4.3  两组心电图疗效对比  治疗组32例,显效19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5%;对照组29例,显效16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61.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5  讨论

      胸闷胸痛,并向左肩、左臂内侧放射是冠心病心绞痛的常见症状,在中医属胸痹心痛范畴。胸痹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将此病的病因病机概括为“阳微阴弦”,“阳微”指寸脉来微,意指胸阳不振;“阴弦”指尺脉见弦,主痰浊水邪反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本虚标实”。《伤寒论·辨脉法》有云:“阳脉不足,阴往乘之。”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肥胖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其冠心病的发生也越来越常见,如不及时救治,容易造成心梗、脑梗甚至猝死的发生。中医认为肥人多痰湿,此类病人往往由于饮食的不节制,致使脾胃受损,导致痰湿内生,阻碍气机升降,气滞则血瘀,进而侵犯血脉,痰瘀胶结于心脉,不通则痛,故发为胸痹。该类冠心病患者多见胸闷气短,纳呆,失眠,夜间胸痛憋气而醒,舌暗,苔白腻,脉迟等症状。治当活血通络,逐痰利湿。笔者自拟清脉汤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本方主要由茯苓杏仁甘草方合旋覆花汤加减[1]而成。方中红花、丹参活血化瘀,通利血脉,茜草活血通络,三者重用为君;旋覆花功擅下气消痰,能化胶阻之顽痰,又可行气止痛,茯苓淡渗利湿,能化一身之湿,二者共辅为臣;广郁金活血止痛,炙甘草甘能利湿祛痰,荷梗、全瓜蒌、半夏、炒枳壳宽胸理气,化痰利膈,与诸药共奏活血通络,逐痰利湿,行气止痛之功。

    研究证明清脉汤加减能有效缓解胸闷、胸痛、气短、失眠等症状,有效改善并减少冠心病心绞痛的发作,部分患者心电图可明显转为正常。通过对肥胖型病人的治疗研究发现,清脉汤可用于肥胖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辅助治疗,具有现实的预防和治疗意义。

【】
  [1]翟双庆,王长宇.王洪图内经临证发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