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配合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24例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探索2型糖尿病的有效方法。方法:以推拿配合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24例,与单纯药物治疗21例做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在总疗效、降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推拿配合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肯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中医药疗法;推拿;二甲双胍
随着人们生话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到来,糖尿病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不断上升趋势,已成为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疾病。据WHO预测报告,1994年全球糖尿病人约1.20亿,2000年糖尿病患者达1.75亿,预计这一数字到2025年将突破3亿[1]。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已居世界前列,其患病率由1980年的0.67%上升至1996年的3.21%,15年内上升4-5倍。糖尿病不仅发病率高,而且并发症多,可引起心、脑、肾、眼、周围血管、神经等全身多系统和多器官的慢性并发症。因此积极开展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已成为目前医学界研究的热点和21世纪全球卫生保健的战略任务之一。
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疑难的终身疾病,胰岛素及各种口服降糖药是当今糖尿病治疗领域的主流治疗手段。但近年来研究发现,配合推拿手法治疗糖尿病具有疗效稳定、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的优点,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并能通过整体治疗延缓胰岛细胞衰老,防止并发症的出现。笔者采用推拿配合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观察收集45例2型糖尿病患者,系2006年6月-2007年6月江苏省中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与对照组21例。其中治疗组男性14例(58.3%),女性10例(41.7%)。3.2.2 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2。表2 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情况比较脘腹隐痛食欲不振畏寒肢冷口淡口苦腰膝酸痛神疲懒言倦怠乏力治疗组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1.2 诊断标准
1.2.1 糖尿病诊断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标准,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可诊断为糖尿病[2]:①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 mmol/L(126 mg/dl)。②OGTT试验中,2 h PG水平≥11.1 mmol/L(200 mg/dl)。③随机血浆葡萄糖水平≥11.1 mmol/L(200 mg/dl)。
1.2.2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病因学分型标准,凡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即诊断为2型糖尿病[3]:①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相对胰岛素不足。②胰岛素明显缺乏伴胰岛素抵抗。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1.1 治疗组 在基础治疗和西药降糖的同时,配合推拿手法。口服药物:二甲双胍0.5,2-3次/d,拜唐平25-50 mg,3次/d,按降糖方案规则口服。
2.1.2 对照组 予糖尿病基础治疗与西药降糖。口服药物同治疗组。两组均以8周为1疗程。
2.1.3 推拿手法 背部:按揉膈俞、胰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三焦俞,每穴1 min左右,并擦背部膀胱经及横擦胰俞、肾俞,以透热为度;腹部:一指禅推上脘、中脘、气海、关元各1 min,顺逆交替摩腹10-30 min;四肢部:按揉血海、足三里、三阴交,以透热为度。
2.2 疗效标准 显效: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降至正常范围,或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下降超过前的40%,糖化血红蛋白值下降至正常,或下降超过治疗前30%。 有效: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下降超过治疗前的20%,但未达到显效标准,糖化血红蛋白值下降超过治疗前10%,但未达到显效标准。 无效: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无下降,或下降未达到有效标准,糖化血红蛋白值无下降,或未达到有效标准。
3 治疗结果
3.1 总疗效 治疗组24例,显效1例,有效1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0.8%;对照组21例,显效0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52.4%。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
3.2 两组血糖变化情况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在西药降糖药的基础上配合推拿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药,具体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变化情况比较注:与治疗前比较ΔΔP<0.01;组间比较#P<0.05。
4 讨论
推拿手法可以对人体诸多系统产生影响,在人体解剖、生物化学、生物力学、血液流变学各方面都产生使生理机能趋于正常的积极变化,这种变化又和神经-体液、肌肉骨骼、关节韧带、内脏体表感受器、血管等紧密相关[4]。近年来,推拿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报道已不鲜见。张智勇通过推拿治疗糖尿病,有效率达86.7%,并认为推拿治疗糖尿病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对靶器官的良性刺激,发挥和调整胰岛素水平[5]。从传统医学而言,推拿具有调整阴阳、通经络、行气血、濡筋骨、改善脏腑功能的作用;从医学角度而言,推拿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流动,改善微循环,促进和改善胰岛素的分泌,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使用推拿手法刺激有关经络俞穴,可以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增强免疫能力,加强机体内新陈代谢,使肌肉组织内葡萄糖得到充分利用,从而达到降低血糖、治疗糖尿病的目的。研究发现,刺激胰俞穴、足三里穴,可以调整胰腺的内分泌功能,对糖代谢紊乱能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6]。因此,从临床研究结果看出,推拿治疗糖尿病具有疗效稳定、无痛苦、无毒副作用、易被患者接受等优点,作为一种新疗法具有较大的潜力。
【】
[1]《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S].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2.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枝出版社,2002:233-237.
[3]《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S].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13.
[4]金宏柱.中医推拿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1(5):55-57.
[5]张智勇.推拿治疗2型糖尿病30例[J].吉林中医药,2006,11(26):53-54.
[6]曾志勇.针刺胃脘下俞和足三里穴对糖尿病家兔血糖及血浆胰高血糖素的影响[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2):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