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加用开窍丸治疗脑出血48例疗效观察
【关键词】 脑出血;外科手术;微创性;开窍丸;中西医结合疗法
脑出血是神经内科常见病之一,病死率较高,并常遗留有较严重的后遗症,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2002-06—2006-06,我们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加用开窍丸脑出血48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80例均为本院外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40~75岁,平均60岁;头颅CT提示:基底节出血30例,脑叶出血18例,其中破入脑室14例,出血量30~49 mL 30例,50~79 mL 14例, ≥80 mL 4例,平均45.6 mL;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32例,糖尿病病史1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病史13例;临床特点:意识清楚3例,意识模糊9例,昏睡14例,浅昏迷12例,中重度昏迷10例。对照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45~73岁,平均62.5岁;头颅CT提示:基底节出血16例,脑叶出血16例,其中破入脑室7例,出血量30~49 mL 20例,50~79 mL 10例,≥80 mL 2例,平均44.5 mL;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20例,糖尿病病史10例,冠心病病史3例;临床特点:意识清楚2例,意识模糊6例,昏睡8例,浅昏迷8例,中重度昏迷8例。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 按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拟定的急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检查证实为脑出血。
1.3 治疗方法 2组超早期均采取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术后常规支持治疗,脱水降颅压、降血压等,治疗组加服(或鼻饲)开窍丸(药物组成:麝香、石菖蒲、牛黄、黄连、枳实、大黄、远志。制剂批准文号:070312,本院制剂室生产)1丸,每日2次。治疗3个月观察疗效。
1.4 疗效标准[2] 日常生活能力(ADL)用Barthel指数(BI)记分法,总积分0~100分。严重缺陷:25~45分,极严重缺陷:0~20分。100分:独立,完全恢复正常生活;75~95分:轻度依赖,部分恢复日常生活或可独立进行家庭生活;50~70分:中度依赖,家庭生活需帮助并拄杖行走;25~45分:重度依赖,卧床不起但保持意识;0~20分:植物状态。
1.5 统计方法 计数资料率的检验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存活率比较 治疗后3个月随访,治疗组存活40例,存活率83.33%;对照组存活23例,存活率71.88%。2组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治疗后ADL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后ADL评分比较(略)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1可见,3个月时2组存活病例ADL评分而严重缺陷(25~45分)和极严重缺陷者(0~2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病死率、病残率很高,据统计,30日病死率高达44%[3]。
大量脑出血后由于脑血肿占位效应,血肿直接压迫周围组织,使脑组织移位,破坏中线结构,可迅速为脑疝。同时由于血肿和血肿周围组织释放血管活性物质引起血管痉挛,导致周围组织局部血流量下降,神经细胞损害。而且大量脑血肿可立即使血肿周围组织产生水肿,快速发展,48~72 h可达高峰。若不及早清除血肿,以上多种病理机制迅速发展为不可逆损害,失去抢救机会。所以只有超早期进行血肿清除术方能迅速降低颅内压,减少有害血管活性物质对脑组织损害,防止脑疝形成,为下一步抢救创造条件。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基本原理是应用YL-Ⅰ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在电钻驱动下进入血肿,用生化酶技术使血肿液化成液体,经针腔排出体外。以往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创伤大,后遗症多,费用高,高龄患者难以耐受,而微创血肿清除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疗效高、后遗症少,尤其适合于基层开展,且费用低,可减轻患者负担。
开窍丸中麝香、石菖蒲、牛黄醒神开窍,熄风止痉,活血通络;黄连、枳实、大黄清热泻火,解毒通便;远志安神定志,化痰消肿。诸药合用,共奏醒脑开窍、熄风化痰、活血通络、解毒通便之功。药理研究表明,开窍法有如下作用:①中枢兴奋和抑制作用,麝香能直接作用于大脑皮质层而有唤醒作用,减轻脑水肿。②抗炎作用,麝香与牛黄配伍,抗炎强度比水杨酸强116倍[4]。③解热镇痛作用,实验与临床研究证实,开窍法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有助于缓解高热及其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从而保护脑组织[4]。开窍醒神药物可以保护脑细胞的超微结构,兴奋大脑皮质,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耐缺氧能力,改善脑代谢,提高脑细胞活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5]。
观察结果表明,脑出血患者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可大大降低脑出血的死亡率、致残率,明显缩短病程,特别是加用开窍丸,更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1] 中华神经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3] 聂黎明.CT定位穿刺引流术治疗重型高血压脑出血[J].现代医学杂志,2001,11(1):83.
[4] 刘亚敏,张赐安,彭胜权.开窍法治疗中风的临床再认识[J].新中医,2002,34(8):7-8.
[5] 彭德华.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症中暑34例[J].中国中医急症,1997,6(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