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钛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50例临床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4

           作者:陆昌友,黄君,郭伟昌,但小红

【摘要】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中运用普通丝线结扎阑尾动脉及阑尾根部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对2005年8月至2006年4月间施行无钛夹LA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为25min,术后平均住院3d,无并发症发生。结论:LA术中使用普通丝线结扎阑尾动脉及根部,安全、可靠、。

【关键词】  腹腔镜术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是目前急、慢性阑尾炎病变的有效治疗方式。使用钛夹术后会出现不良反应或并发症[1]。因此,我们自2005年8月至2006年4月,术中以丝线结扎阑尾动脉及根部行LA 150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150例中男64例,女96例。12~72岁,平均41岁。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48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93例,穿孔性阑尾炎9例。

  1.2  手术方法  采用硬膜外或全身麻醉。患者取平卧头低脚高位,30°左倾位。脐上10mm穿刺孔为观察孔,耻骨联合上方5mm穿刺孔为辅助操作孔,反麦氏点10mm穿刺孔为主操作孔。将气腹压力设定为10~12mm Hg。建立气腹后,置入腹腔镜,沿结肠带找到阑尾后,用抓钳提起阑尾,在阑尾系膜根部用分离钳分开,穿过4号丝线,腹腔内打结结扎阑尾动脉,用单极电凝处理阑尾系膜。用分离钳轻压阑尾根部,体外打滑结或Roeder结,腹腔内套住阑尾根部后再打结,最后再打一结巩固;以同样方法再结扎两道。如阑尾根部坏疽,则采用缝合结扎,最后切除阑尾,电凝阑尾残端,经脐部戳孔取出。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LA,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4~62min,平均25min,手术出血3~15ml。术后8~12h下床活动,术后第2天进流质饮食,如为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则稍延后。住院时间2~6d(平均3d)。无出血及伤口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无一例需要使用镇痛剂治疗。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10个月,无肠粘连、肠梗阻及切口疝等并发症的出现。

  3  讨论

  目前LA已成为阑尾切除术的常规手术,其优点不容置疑,但LA一般需使用3枚钛夹夹闭阑尾动脉及根部。钛夹长期留在体内对机体的影响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运用钛夹术后已有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的报道[1],但LA运用钛夹的并发症尚未见报道。存留在体内的钛夹还会对以后患病时作腹部CT、MRI等仪器检查产生一定影响,如产生伪影、强光折射,影响附近组织观察等[2]。临床中发现部分患者行LA后右下腹仍出现压痛,可能系钛夹尖端刺激腹膜所致,常规开腹阑尾切除术则少出现这种情况。因此我们在LA术中使用普通丝线来结扎阑尾动脉及其根部,其优点为:(1)普通丝线结扎阑尾动脉及根部,已被认为是对人体无损伤,安全可靠的材料;(2)避免了术后钛夹尖摩擦刺激周围组织产生肠粘连、肠梗阻及疼痛等对机体的不利影响;(3)阑尾系膜肥厚致血管位置不清晰,用钛夹不易夹住或仅夹住部分阑尾系膜组织,在剪断过程中导致出血,而用丝线结扎则减少了术中出血的可能性;(4)阑尾根部水肿、坏疽甚至穿孔不易用钛夹夹住,且易产生切割作用,术后钛夹脱落导致肠漏,而用普通丝线结扎或缝合安全可靠;(5)如要行阑尾根部包埋,用普通丝线较容易,而用钛夹夹的阑尾根部则较困难;(6)采用“时钟结”[3],即使两把器械近似平行也能快速顺利打结,或用其他腹腔内打结的方法,操作熟练后对手术时间无明显影响。总之,LA目前开展远不如LC普遍,因其设备昂贵和技术要求较高而有一定的局限性,但LA是普外科今后的趋势,我们运用普通丝线结扎阑尾动脉及根部,勿需增加手术器械,同时降低手术成本,易于在基层推广使用。

【】
    [1] 夏念信,马元桂,冀振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铗夹形成胆道结石一例[J].中华外科杂志,1997,35(9):529.

  [2] 李和坤,钟复光,杨苏锦,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钛夹可吸收夹留置体内影响的比较[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0,15(9):545?546.

  [3] 朱江帆.普通外科内镜手术学[M].济南:山东技术出版社,20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