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96例体会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向黎明,肖思海,候圣 时间:2010-07-14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腹腔镜;并发症
   
  我院自2003年5月至2006年6月共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596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596例中男212例,女384例,18~75岁,平均41岁,其中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453例,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95例,胆囊折叠慢性胆囊炎10例,胆囊息肉样变38例;合并支气管肺6例,糖尿病19例,高血压22例,心脏病10例,慢性阑尾炎9例。

  1.2  手术方法  术前检查同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控制合并症后,术前置导尿管、胃肠减压管,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气腹设定13~15mm Hg,全部使用气管插管静脉腹合麻醉。4孔法350例,3孔法246例;顺行法443例,逆行法43例,顺逆结合法110例。均闭合性建气腹。合并阑尾炎者一并行阑尾切除术,术后清醒拔胃管及导尿管,置肝下间隙引流管120例,占20.1%。

  2  结  果

  腹腔镜完成手术587例,中转开腹9例,手术时间35~155min,平均50min。全组术后1例胆漏,经B超引导穿刺抽液治愈;胆道损伤2例,术中发现及时中转开腹,经修补后置12号或14号“T”管支撑引流治愈;剑突下戳孔感染9例,与经此孔取胆囊遭污染有关,经局部换药后治愈;无术后出血和其它内脏损伤,无切口疝发生。术后住院2~7d,平均3.5d,引流管留置24~96h,平均48h。

  3  讨  论
   
  LC已成为胆囊良性病变的金标准。有统计[1],LC比例可占全部胆囊切除术的90%以上。我院初期开展LC对控制并发症而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体会如下。

  3.1  重视医务人员的培训  选派普外科具丰富OC经验的骨干医师和手术麻醉师、护士进行规范系统的培训学习。充分掌握LC的理论和操作技巧。LC手术组人员必须认真细致,具备高度的责任心,相互之间密切配合,所有器械进出腹腔和手术操作均应在视野范围内“直视下”进行,以免造成盲区内损伤。(下接第87页)(上接第82页)

  3.2  适应证的选择  手术开展初期,由于经验和技巧的欠缺,尽量选择胆囊息肉样变,单纯胆囊结石的年青而无并发症的患者。以下几种情况应慎重:(1)急性胆囊炎炎症期超过48h,而且近3个月内反复发作的患者;(2)B超显示胆囊轮廓不清,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肿胀明显者,或结石直径>25mm以上者;(3)慢性炎症胆囊萎缩,壁厚达5mm以上;(4)上腹有手术史。随着经验的积累,操作熟练后,逐渐扩大手术范围。

  3.3  胆囊三角的解剖  (1)充分熟悉胆胆系统的正常解剖和变异结构,有丰富的OC经验为基础;(2)解剖三角时,确认胆囊壶腹与胆总管的相对位置,即可沿壶腹向胆囊管解剖,钝性撕脱剥离浆膜,去除脂肪组织。非必要时,尽量不电切或电凝,或者远离肝胆管电切或电凝。本组1例因电切浆膜时致肝总管灼伤穿孔,胆汁外溢而中转开腹。显露胆囊管与胆总管交界部位[2],即采取由“颈致管”的胆囊管游离方法。在无牵引张力下距胆总管0.5cm处夹闭胆囊管。本组1例牵引胆囊管致胆总管成角夹闭了部分的胆总管,去掉钛夹时撕裂了胆总管而中转开腹;(3)处理胆囊动脉时,将夹闭切断的胆囊管向外侧牵引敞开三角区,稍作分离即可显露胆囊动脉。若位于胆囊管前方,可先行夹闭或与胆囊管一起夹闭。对于胆囊动脉主干,钛夹夹闭最为可靠。若无胆囊动脉主干,应注意胆囊动脉后支及右肝动脉向胆囊供血的可能。分离胆囊床时应从浆肌层开始,使胆囊床遗留部分浆肌层组织,防止分离过深伤及胆囊床处的门静脉分支,既可减少出血,又可在出血时容易处理。若遇出血,切忌盲目钳夹,应用吸引器收净出血,在清淅视野下,用止血钳或牵引钳夹住,再电凝止血或施夹。对于胆囊床或三角处条索状物切勿轻易切断,应靠近胆囊上钛夹后切断。胆囊切除后,胆囊床电灼一遍,使创面黄而不焦,可起到闭合毛细血管和毛细胆管的作用,减少术后渗血渗溢。

  3.4  中转开腹  主动而适时的中转开腹,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院中转开腹9例中7例是在最初的100例患者中。中转开腹并非是LC手术的失败,而是对患者及对术者负责的表现。我们宁愿放宽中转开腹的手术范围,也不勉强在镜下操作,因而术后并发症较少。2例胆管损伤占0.33%,接近黄晓强等[3]报道的39 238例LC胆管损伤发生率的0.32%。如有下情况时应及时中转开腹:(1)胆囊与间隙结肠周围组织广泛而致密的粘连,被包裹其中无法显露;(2)胆囊及胆囊三角炎性纤维增生,呈冰冻样或怀疑癌变之可能;(3)术中发现的胆管损伤或其它脏器损伤,镜下无法处理;(4)难以控制的出血。

  3.5  引流管的位置  LC引流管置于肝下间隙可引流渗血渗液,还可对是否再次手术提供,有助于早期发现问题,如有以下情况,均应再次手术探查:(1)LC术后胆囊管残端或胆囊管漏,超过400ml/d胆汁;(2)引流血量>100m1/h;(3)呈现越来越严重的弥漫性腹膜患者。本组1例因术中顺利,胆囊剥离后胆囊床未见明显渗液,看似“干净”,既未烧灼也未放置引流管,术后患者右上腹胀痛,B超显示胆囊床区局限性积液,经B超引导穿刺抽液痊愈。穿刺液为胆汁,考虑为胆囊床毛细胆管渗漏所致。

  参考:

  [1]  黄志强.黄志强胆道外科[M].济南:山东科学出版社,1998:23.

  [2]  龚建平,周永碧,韩本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严重手术并发症的预防[J].华人消化杂志,1998,6:307309.

  [3]  黄晓强,冯玉泉,黄志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并发症(附39 238例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1):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