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部单孔法辅助性腹腔镜小儿阑尾切除术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4

         作者:罗蓬,张庭澍,李建阳,曹云,李利波,吕晓菲

【摘要】  目的:探讨脐部单孔法辅助性腹腔镜小儿阑尾切除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性对36例小儿急、慢性阑尾炎行脐部单孔法辅助性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脐部环形皱襞切口入路,腹腔镜和无损伤抓钳一并进入腹腔,在腹腔镜监视下,阑尾提出至脐部切口外,沿袭传统方法处理阑尾系膜及根部,完成阑尾切除术。结果:本组36例手术时间10~55min,平均20min。术后肛门排气时间5~32h,平均16h。住院时间2~7d,平均4d。均无腹腔感染,切口Ⅰ期愈合。其中33例随访2~13个月,无粘连性腹痛及脐疝,腹部无可见切口瘢痕。结论:脐部单孔法辅助性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快捷可行,是部分小儿阑尾炎集微创与美观于一体的理想术式。

  【关键词】  阑尾切除术;脐部;腹腔镜

  2005年3月~2006年2月,我院选择性地对36例小儿阑尾炎行脐部单孔法辅助性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6例中男15例,女21例。3~16岁,平均11岁。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1例,早期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3例,慢性阑尾炎2例。1例并存美克尔憩室。气管插管全麻11例,基础加硬膜外麻醉25例。

  12  应用设备  德国COMEG 10mm 30°腹腔镜及全套设备和器械,L型窄叶拉钩。

  13  手术方法  术前常规应用抗生素,排空膀胱,不留置胃管及尿管,选择气管插管全麻或基础加硬膜外麻醉。沿脐下方环形皱襞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180°,正中腹白线入腹腔。取头低左侧位,L型窄叶拉钩向右下腹上方提起切口腹壁,必要时于右下腹壁使用巾钳上提帮助显露,腹腔镜和无损伤抓钳一并入腹腔,进行探查,沿结肠带找到阑尾,抓钳抓住阑尾尖端,拔出腹腔镜,缓慢退出抓钳,以系膜为中心,弧形将阑尾提出,同时向回盲部方向牵拉脐部切口,纱布包裹阑尾,逐段提出分束缝扎、切断系膜,逐渐将阑尾提出腹腔外,阑尾根部给予7号丝线结扎,残端分别用3%碘酒、75%酒精及生理盐水处理,阑尾系膜覆盖残端,将残端还纳入右下腹腔,再次置入腹腔镜和无损伤抓钳,在无张力状态下检查阑尾残端和系膜有无出血,腹腔有无渗液,必要时清理腹腔。切口给予碘伏擦拭,整形缝合脐部切口。

  2  结果
   
  本组36例,手术时间10~55min,平均20min。1例美克尔憩室同时行肠契形切除、肠吻合术。术后肛门排气时间5~32h,平均16h。术后未使用镇痛剂。住院时间2~7d,平均4d,均无腹腔感染,切口Ⅰ期愈合。其中33例随访2~13个月,无粘连性腹痛及脐疝,腹部无可见切口瘢痕,满意度高。

  3  讨论
   
  阑尾切除术是小儿腹部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严格意义上讲,也是剖腹探查术,一方面探查腹腔明确诊断,另一方面完成病变阑尾的切除。传统的剖腹阑尾切除术为右下腹5~7cm手术切口,手术效果确切,但无法回避小操作而大切口带来的腹壁损伤相对大,切口并发症多,肠功能恢复慢,肠粘连梗阻比例高的缺陷。随着外科微创理念的兴起,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开始受到青睐,切口的减小使阑尾的寻找及提出成为难点,更无法对腹腔进行全面探查。应势而生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腹壁损伤小外,还具有视野开阔、寻找阑尾相对容易、适应证广,同时诊治有机地结合起来,可同时处理并存外科疾病,达到开腹阑尾切除术相同的目的而较少并发症,但因使用一次性耗材致医疗费用高,腔内操作繁琐费时,同时小儿气腹耐受性低,封闭性差,麻醉要求高,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远不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得到广泛的应用。

  如何利用传统手术体外处理阑尾系膜及根部确切快捷,腹腔镜技术探查及寻找阑尾容易的优势,两者长处良好地整合于一种术式中而避其短,近年来不少外科医师在这方面作了大胆尝试,“持硬麻、免气腹、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及“两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即是代表[1,2],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及腹部微创,但美中不足的是切口长度减小而位置未改变,仍可见右下腹切口瘢痕。

  临床工作中发现,小儿腹壁薄,伸展性大,回盲部位置高且较游离,很容易将阑尾提出腹腔外,并且脐部相对大,又是腹壁最簿弱之处,使传统的右下腹切口转移至脐部成为可能。1例小儿慢性阑尾炎,拟行三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开放法建立气腹时,气腹机出现故障,我们从“小儿经脐入路可以作为一种手术探查切口”受到启式[3],借鉴“持硬麻、免气腹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的经验,成功施行了第1例“脐部单孔法辅助性腹腔镜小儿阑尾切除术”。

  本术式优点:(1)省略了腹腔内注气步骤,克服了气腹并发症,降低了麻醉要求,本组多数病例不需气管插管全麻;(2)用窄叶拉钩向病灶阑尾方向提起切口腹壁,利用腹壁的良好伸展性,缩短了阑尾提出脐部切口外的距离,减低了阑尾及系膜的张力,手术难度降低,提高了手术安全性;(3)没有复杂的腹腔内操作,不需要特殊训练,手术时间明显缩短,胃肠道干扰小,肠功能恢复快,不使用昂贵的一次性耗材,不遗留金属异物,降低了治疗成本;(4)不需要带操作孔道的平面腹腔镜,避免了操作器械与腹腔镜捆绑式联动带来的不便,且30°腹腔镜比平面镜视野更开阔;(5)阑尾切除在腹腔外,减轻了腹腔污染的机会;(6)集探查与操作于一孔,可一孔多用,同时处理美克尔憩室等并存外科疾病;(7)一旦探查不适宜行本术式,可改行三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不影响手术进程及质量,即可作为三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前期准备步骤,为患儿选择个体化理想手术方案;(8)利用脐部的环形皱襞作切口,术后腹部无可见切口瘢痕,集微创与美观于一体。

  本术式适宜证及禁忌证:适宜于慢性阑尾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早期化脓性阑尾炎。凡是影响阑尾完整地从脐部切口提出、腹腔内病灶处理不彻底及存在切口感染高危因素的病例均为禁忌。

  手术注意事项:(1)牵拉阑尾适度,切勿将禁忌病例滥用于本术式;(2)Ⅱ类切口注意保护,术毕给予碘伏擦拭;(3)系膜宜分束缝扎,防止牵拉脱落;(4)阑尾切除后,残端回纳腹腔,常规解剖位下确认无出血及副损伤。

  :

  [1]  姜田军,尹惠生,门延平,等.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改进与探讨[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5,10(1):26.

  [2]  周辉霞,周颀,卞红强,等.两孔法腹腔镜小儿阑尾切除术体会[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3,24:232.

  [3]  张文同,庄岗,刘宪强,等.经脐入路在小儿腹部外科手术中的应有[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4,3(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