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IG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IgG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作者:毛月燕 陈利华 沈丽萍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应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IVIG)后血清IgG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 方法 将10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IVIG 250~400mg/(kg·d),连续3d,检测两组治疗前后IgG水平,同时观察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组用药前后IgG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喘息消失时间(P<0.01),发生并发症比例(P<0.05),平均住院天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IVIG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可以提高患儿血清IgG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 毛细支气管炎 静脉丙种球蛋白 LgG 呼吸道合胞病毒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hange of serum levels of IgG and clinical efficaly of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 in children with bronchiolitis. Methods 100 cases of bronchiol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n the control group at the same time increase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with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250~400 mg / (kg·d) for 3 consecutive days . IgG level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tested and clinical effects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Before and after the drug treatment , IgG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1)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in gasping extinction time (p<0.01), the proportion of complications (p<0.05), average length of stay (p<0.01). Conclusions IVIG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bronchiolitis can raise serum IgG levels and the clinical effect is significant.
【Key words】 Bronchiolitis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VIG) LgG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儿较常见的一种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尤其是6个月以内婴儿,冬春季多发,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主要病原体[1]。该病以发作性喘憋为主要临床表现,由于微小气道的梗阻而致患儿出现低氧血症与二氧化碳潴留,甚至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危及生命。2006年11月至2007年4月,作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IVIG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同时观察患儿血清IgG水平变化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1月至2007年4月在本科住院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00例,均符合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40d~3个月46例,4~6个月39例,7~12个月15例,平均4.9个月,100例患儿均发病3d内入院,排除先天性心脏病,佝偻病等基础疾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4.7个月。对照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1个月。两组间性别、年龄、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病原检测 100例患儿均于入院当天采痰细菌培养,阳性8例(阳性率8%),其中治疗组6例(6/60),对照组2例(2/40);于病程1周,采血标本用ELISA法检测呼吸道病毒抗体,RSV—IgM阳性49例(阳性率49%),其中治疗组31例(31/60),对照组18例(18/40);腺病毒IgM阳性8例(阳性率8%),其中治疗组4例(4/60),对照组4例(4/40),病毒抗体总阳性率57%(57/100),病原检测结果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1.3 药品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由四川××药业公司生产,国药准字S10980026,规格:2.5g/瓶(5%,50ml)。
1.4 方法 (1)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抗生素、解痉平喘、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布地奈德)、吸痰等。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IVIG。用法:250~400mg/(kg·d)静脉滴注,1次/d,连用3d。(2)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治疗组分别于入院当天及停用IVIG后的第4天采血,对照组分别于入院当日及入院第7天采血,测定两组患儿的血清IgG水平。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测得数据以(x±s)表示,各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两样本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IVIG治疗前后患儿血清IgG水平变化比较 见表1。
表1 IVIG治疗前后患儿血清IgG水平变化(略)
2.2 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儿无1例死亡,治疗组喘息消失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出现并发症(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IVIG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略)
3 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期较常见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病原以病毒为主,尤其RSV最常见。RSV感染的发病机制与诸多因素有关。一方面,病毒感染直接导致气道粘膜损伤,引起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周围淋巴细胞浸润,粘膜下充血、水肿、黏液分泌增多,加上该年龄组患儿呼吸道相对狭窄,导致肺气肿、肺不张等。尤其重症患儿感染病毒数量多,致病力强,机体产生抗体少,从而引起气道炎症及气道阻塞更严重[3]。另外,病毒又可作为变应原诱导机体免疫应答,在清除RSV的同时,造成免疫损伤[4]。有研究表明,在RSV感染过程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处于失衡状态。TH2类细胞因子表达和释放增加,TH1类细胞因子相对受抑,从而使体内显现TH2为优势的免疫应答[5]。故目前认为毛细支气管炎实质上是感染性变态反应性炎症。
目前临床上毛细支气管炎主要采取解痉平喘,控制继发感染,雾化吸入,吸痰等对症治疗措施,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IVIG含有广谱抗病毒的IgG抗体,内含与人体一致的主要免疫球蛋白分子G及其亚类,直接参与灭活RSV,同时还有激活补体,促进细胞吞噬功能,起到直接、间接抗病毒作用。另一方面,IVIG能减少RSV-IgE的产生,同时封闭效应细胞的FC受体,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呼吸道炎症反应,从而减轻气道痉挛与阻塞,缓解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6],从而使病情缓解。有研究报道[7]大剂量IVIG还具有免疫抑制功能,可抑制T、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降低白细胞介素水平,防止呼吸道高反应性的发生。李宏等[8]研究报道大剂量IVIG对防治毛细支气管炎日后成哮喘有一定疗效。
本结果显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IVIG能迅速提高机体IgG水平,缓解咳嗽喘息症状,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及住院时间,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确切,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使用。尤其对急、危、重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推荐常规应用以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
【】
1 吴珉,吴良霞,王子才,等.小儿呼吸道感染病毒检测分析.临床儿科杂志,2005,23(9):626~628.
2 胡亚美,江载芳. 见:诸福棠实用儿.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199~1201.
3 陈钧亚,董琳.重症毛细支气管炎高危因素分析.浙江医学,2001,23(11):665~666.
4 林立,李昌崇.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并发症机制.中华儿科杂志,2006,44(9):673~675.
5 Legg J P , Hussain I R , Warner J A , et al . Type I and type 2 cytokine imbalance in acute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bronchiolitis. Am J Respir Cril Med , 2003,168(6):633~639.
6 郑文学. 国内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进展. 临床儿科杂志,1999,17(1):55.
7 邱素清,李家殊,黄艳. 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防治毛细支气管炎中的临床作用.临床医学,2004,24(5):40~41.
8 李宏,王亚亭. 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防治毛细支气管炎发展为哮喘的临床研究.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8):1265~1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