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11例CT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4

            作者:陈本宝 王善军 张文奇 陶云年 方金忠 王泽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种来源于胃肠道具有非定向分化的间叶组织肿瘤,以往作为平滑肌源性或神经源性肿瘤。现将经CT检查、免疫组化并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 1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探讨其CT特征。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例,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33~81岁(中位年龄57岁),均为1994年1月至2005年12月病例。发病时间7d~22个月(平均61d)。主要临床表现:腹部疼痛8例;消化道出血5例;体检B超发现盆腔肿块1例。

  1.2 检查方法   

  7例采用Somaton Plus 4螺旋CT机,3例采用16层CT机,1例采用Siemens AR 型CT机。层厚、层距均各为10mm,病灶区作5mm薄扫。

  2 结果

  2.1 CT表现   

  (1)肿瘤部位、大小、形态:发生于胃8例,其中胃体部6例(大弯侧和小弯侧各3例),胃底部2例,表现为向腔内外突出的软组织肿块(呈类圆形6例,呈圆形2例);发生于小肠(空肠)3例,表现为向肠腔外突出的软组织肿块(呈类圆形2例,呈分叶状1例)。10例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另小肠1例,肿块部分边界不规整。肿块1.9 cm×2.7 cm~13.5cm×11.3 cm,平均8.25 cm×7.5 cm,其中>5.0 cm×5.0 cm 7例。(2)CT平扫和增强表现:2例密度均匀,平扫CT值41.5~45.7Hu,增强后CT值63.0~73.4Hu;9例密度不均匀,肿块内见低密度区,增强后肿块实质部分不均匀强化,CT值58~84Hu,平均66Hu,坏死囊变区无强化,其中2例肿块坏死囊变区内气液平面(图1),可见与胃腔相通的窦道样改变,1例小肠GIST肿块边缘可见紊乱增生小血管影,MPR上见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动脉迂曲增粗,并伴较多细小血管影。1例胃GIST,前后共检查4次, 由于肿块位于胃体大弯与脾门之间, 前3次CT检查肿块密度均匀,增强后肿块明显均匀强化,平扫和增强CT值与同层面脾脏平扫和增强CT值相似,误诊为副脾组织,第4次检查,肿块由1.9cm×2.7 cm增大至3.0 cm×3.7 cm,其内出现坏死区,才明确诊断为GIST,4次检查前后间隔22个月(图2~4)。

  2.2 临床病理   

  10例术中见肿瘤呈圆形类圆形,边界清楚(其中6例肿瘤表面见大小不一溃疡形成,2例可见与胃腔相通的窦道形成, 2例触之肿瘤表面出血),1例小肠GIST分叶状边界不规整。术后标本肿瘤大体呈灰红色,切面呈灰白色或灰红色,切开后肿块内可见大小不一黄色坏死囊变区。免疫组化CD117、CD34均为阳性。 病理结果:1例良性,4例恶性,6例潜在恶性。

  3 讨论

    Mazar于1983年首次提出GIST的概念,Miettinen等将其定义为原发于胃肠道大网膜和肠系膜的KIT(CD117,干细胞因子受体)染色阳性的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的间质肿瘤。光镜下主要由梭形细胞和/或上皮样细胞构成, 免疫组织化学表现为CD117、CD34、SMA S-100阳性,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男女无明显差异,好发于胃及小肠,少部分发生于结肠、直肠、食管等部位[1,2]。本组发病年龄33~81岁,男女比7:4,发生于胃8例、小肠3例。

    GIST常表现为位于胃肠道壁向腔内外生长(向腔外突出为主)的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可呈分叶状,密度均匀或不均匀,边界较规整。较大腔外型肿块常伴多灶性坏死,尤其是多发溃疡或有窦道样改变时强烈提示GIST[3]。本组9例肿块内可见坏死囊变区,其中2例可见肿块内囊腔与胃腔相通,见气液平面及窦道样改变,增强扫描时肿块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坏死囊变区无强化。1例胃GIST共检查4次,前后22个月, 说明GIST肿块生长缓慢,与GIST潜在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

    GIST常需与胃肠道癌肿和淋巴瘤鉴别,胃肠道癌肿主要由黏膜层向黏膜下层和肌浆层侵犯,局部胃肠道壁增厚僵硬,常引起消化道梗阻,早期可发生肝转移和淋巴结转移;GIST无邻近胃肠道壁增厚僵硬征象,少有淋巴结转移,发生肝转移较晚;胃肠道淋巴瘤表现为大范围的胃肠道壁增厚但胃肠道扩张度好,发生消化道梗阻少见,邻近肠系膜和/或后腹膜淋巴结肿大,小肠淋巴瘤可有典型的“动脉瘤样”肠腔扩张,增强扫描时呈“夹心面包征”[4]。当GIST位于胃脾之间且肿块内无坏死囊变区时需与副脾组织鉴别,平扫时副脾组织与脾脏等密度,增强扫描与脾脏同步强化,而GIST肿块仔细观察与胃肠道壁关系密切,复诊时GIST肿块可增大,其内可出现坏死囊变区而副脾组织无变化。GIST肿块和平滑肌瘤鉴别困难,鉴别需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
    1 谭郁彬,张乃鑫,主编. 外科诊断病. 天津:天津技术出版社,2000.481~482.

  2 Miettinen M, Lasota J.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definition,clinical,histolo gical,immunohistochemical,and moleiular genetic feature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Virchows Arch,2001,438:1~12.

  3 周建春,郭亮,沈海林,等. 胃肠道间质肿瘤的影像表现.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2):131~134.

  4 郑祥武,吴恩福,程建敏,等. 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T诊断.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35(6):371~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