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多灶脑梗死 52例临床分析
【关键词】 出血性多灶脑梗死;机断层扫描
出血性多灶脑梗死是由于脑梗死供血区动脉坏死后血液漏出发生继发出血,常发生于大面积脑梗死。2000年6月—2005年6月,我科收治经CT证实的出血性多灶脑梗死52例,现就其临床及CT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2例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16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66.3岁,既往患脑血管病20例,风心病伴房颤4例,冠心病伴房颤40例,冠心病伴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2例;20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16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及糖尿病。
1.2 起病形式与临床症状
本组均在清醒时急性起病,其中38例活动时发病,14例安静时起病,发病时立即昏迷20例,意识清楚32例,左侧偏瘫22例,右侧偏瘫10例。运动性失语12例,感觉性失语3例,混合性失语7例。
1.3 CT检查结果
52例患者先后经CT扫描102次,CT扫描均出现多灶脑梗死伴出血,其中46例出血出现在一个梗死灶内2处或2处以上,6例外出血在2个或2个以上梗死灶内,其中32例首发,其余均为复发,CT存在出血性梗死,其扫描时间均在发病1至4周内。52例出血性多灶梗死范围均系颈动脉供血区。其CT特点:出血都在脑梗死的低密度灶内,面积约占梗死面积的1/6~1/2,呈不规则斑片状高密度灶,边界欠清,CT值比高血压脑出血约低10亨氏单位。
1.4 结局
经52例患者中基本痊愈16例,显著进步或进步24例,死亡12例。痊愈与进步病例,平均年龄61岁,死亡12例,平均年龄72岁,两者差别十分明显,且死亡患者脑梗死范围较大,出血灶较多,死亡的时间分别在发病后12~31 d,其死亡原因均为多脏器衰竭和肺部感染。
2 讨论
2.1 出血性多灶脑梗死的发病机制
多数学者认为,脑梗死后,由于栓塞动脉的栓子被溶解或后崩解造成血管再通,而栓塞远端的血管,尤其是毛细血管坏死。此时在正常血压下也可造成血管破裂出血,从而形成出血性梗死。Lyden强调,出血性脑梗死亦可由侧支循环形成引起[1];Ioppo则以为,梗死后出血变化是脑梗死后的进程或是脑动脉持续堵塞的结果[2];因此出血性脑梗死实质上是梗死后出血。本组12例首次CT扫描即存在出血性脑梗死,40例在发病1至4周内复查CT发现多灶脑梗死伴出血,由此我们推断本组大部分患者在发病的早期仅有脑梗死或脑缺血现象,其出血时间均在发病后1~4周内,出血是在脑梗死病灶基础上发生的,其机制与上述学者提出的机制是吻合的。
2.2 脑栓塞易导致出血性脑梗死
本组中38例在活动时发病,此38例资料提示,在心源性脑栓塞中,冠心病明显高于风心病。高元桂明确指出,脑栓塞引起出血性脑梗死更为常见[3]。我们认为,在冠心病基础上的心脏栓子或大动脉壁粥样硬化斑块碎片脱落都是形成脑栓塞的栓子来源,也是造成出血性多灶脑梗死的主要原因。
2.3 出血性多灶脑梗死的预后
本组结果提示出血性多灶脑梗死的预后主要取决于梗死及出血的部位、范围、并发症与合并症及年龄等因素。只要不发生梗死区大量及多处出血,多数梗死后的出血对预后无明显影响。
【】
/[1/] Lyden P D.Hemorrhagic transformamat after cerebralsh chemia;mechaniasms and inlidence/[J/].Cerebrovasc Brain Meiab Rtv.2001,5(l):1.
/[2/] Ioppo G J.Thrombocic in tervenon in acute thrombocic and embocic/[J/].Stoke Karadiol,1997,82(supple2):86.
/[3/] 高元桂.磁共振成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