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治疗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罗明忠,杨保庆 时间:2010-07-13

             作者:潘建新,赵伟苗,杨润彪    

【摘要】  目的 了解结核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并给予相应,以观察其疗效。方法 采用焦虑抑郁情绪调查表,对2004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130名结核病患者进行心理测评,对心理治疗前后患者心态的变化进行u检验。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123份,调查发现心理状态变异者占90.2%(111/123),其中焦虑型患者占56?1%(69/123),抑郁型患者占21.1%(26/123),无所用心型患者占13?0%(16/123),心理状态稳定者仅占9.8%(12/123)。给予相应心理治疗后患者心态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心理状态变异者由治疗前的90?2%减少为治疗后的11.4%(14/123),心理状态稳定者由治疗前的9?8%提高到治疗后的88.6%(109/123)。结论 结核病患者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在治疗过程中开展心理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结核病;心理状态;心理治疗

  An Psychological State Analysis in Patients with Tuberculosis and Psychotherapy

  Pan Jian?xin,Zhao Wei?miao, Yang Run?biao 

  (Depttieni of Tuberculosis,PLA 254th Hospital,Tianjin 30014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claim the psychoIogical state of the tuberculous patients,our aim is to improve the cufative effect by active psychotherapy.Methods  The psychologicaI state of 130 tuberculous patients cured from Jan. 2004 to Jan. 2005 were surveyed by using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questionnaire, the change of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the patietlts before and after psychotherapy was examined by u?test.Results  123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retrieved, the investigation showed patients of 90.2%(111/123) were in abnormal state, the proportjon of anxious patientsand depressed patieme and patients not give serious thought to anyting were56.1%(69/123),21.1%(26/l123)and 13.0%(l6/123) respectively,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normal state is only 9.8%(12/123).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the patientswas changd markedly (P<0.01), the proportion of patieres with abnormal and normalstate was 11.4%(14/123) and 88.6%(109/123) after psychotherapy.Conclusion  Seriou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exist in tuberculous patents,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psychotherapy in the course of trcatment.

  Key  words: tuberculosis:psychological;state psychotherapy

    结核病是一种长疗程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疾病的痛苦和由此带来的工作、生活、学习、恋爱等方面的困难、药物副作用以及隔离制度的约束等,常使患者产生不正常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疗效。为此我们对结核病患者心理状态进行了调查,并给予相应治疗。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04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130名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5例,女15例;年龄17~93岁,平均23±16岁;已婚45例,未婚85例;小学文化15例,中学98例,大学17例;肺结核97例,肺外结核33例;初治患者121例,复治患者9例。

  1?2  心理调查方法 

  应用医院焦虑抑郁(HAD)情绪测定表[1]对患者心态进行测评,采用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1?3  心理治疗的内容及方法 

  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从四个方面进行心理诱导,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1?3?1  言行诱导 

  目的在于使患者尽快消除紧张、恐惧、陌生孤独的心态,通过医护人员良好的言行,使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相互了解,建立感情,态度上尊重患者,感情上接近患者,生活上关心患者,对不同的病员,如干部与战士、军人与地方人员、生人与熟人都一样热情;工作上认真负责,治疗及时,技术力求精益求精,使患者放心满意。

  1?3?2  病情诱导 

  目的在于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心理有数,避免由于不了解病情而产生各种各样的推测和担心,由经治医生和责任护士负责对患者进行健康,向患者解释清楚患者应知道的各种问题,如结核病的传播途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疗程、药物常见的副作用及其表现、如何进行消毒隔离、患病期间的注意事项以及不遵医嘱治疗的危害等,使患者对结核病有充分的认识,达到配合治疗的目的。第1期结核病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治疗  潘建新,等

  1?3?3  思想诱导 

  目的在于消除与减轻患者的心理困惑,细心观察患者的言行、情绪、神态、饮食及睡眠变化,通过积极暗示,运用鼓励支持性语言,诱导其宣泄出导致不良心理反应的原因,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并认真地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做好开导工作,设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节假日新战士及老年人易想家,要多予生活上的关怀,年轻妈妈惦记孩子,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让她们见见孩子等。

  1?3?4  环境诱导 

  目的在于使患者处在一个轻松、愉快、舒适的环境里,以减轻和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病房安装空调、有线电视等设备,购买围棋、跳棋、扑克牌、图书等物品,开设图书室,开展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患者业余生活。力求病房环境整齐美观,避免对患者产生不良刺激。

  2  结果与分析

  2?1  结核病患者心理状态分析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30份,回收有效问卷123份,回收率94?6%。调查发现心理状态变异者占90.2%(111/123),其中焦虑型患者占56.1%(69/123),此类患者认为结核病不好治或治不好,异常紧张,多疑多虑,万事小心,烦躁易怒;抑郁型患者占21.1%(26/123),此类患者认为结核病是传染病令人讨厌,担心工作、学习、恋爱、婚姻等受影响,抑郁不安,多愁善感;无所用心型患者占13?0%(16/123),此类患者因自觉症状少而不重视自己的病,常常忘记或故意不吃药,不能很好地配合;心理状态稳定者仅占9.8%(12/123)。

  2?2  心理治疗前后患者心态变化

  由表1可见心理治疗后,心态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P<0?01),有78?8%的患者消除了心理上的困惑,恢复了正常心态。表1  心理治疗前后患者心态的变化比较(略)

  3  讨论

    结核病的治疗一方面靠强有力的抗结核药物抑制或杀死结核菌,另一方面靠患者自身的抵抗力促进病变的吸收和修复。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使我们认识到在疾病治疗中不仅要重视生物因素的作用,更应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对结核病患者的影响。LipWSki[2]强调人无论在健康还是在疾病的条件下,心理因素的生物学效应均可产生致病与治疗作用,可见为使患者解除心理负担,达到医患合作,参与治疗的最佳状态,开展心治疗是十分必要的。本组结果表明结核病患者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这与[3,4]报道一致,其中焦虑心态患者占一半以上。

  3.1  遵循结核病化疗原则是彻底治愈结核病,减少耐药和复发的根本保证

  调查显示48?6%的结核病患者用药1~2周后因症状减轻或消失而中断或间断治疗,这样必然导致近期治疗失败或远期复发,甚至成为治无良药、管无办法的难治性肺结核,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不良后果。据此我们通过心理诱导,使患者认识到化疗是控制结核病的有效武器,治疗成败的关键在于遵循“早期、适量、联合、、全程”的化疗原则,并详细讲解其内涵,只要坚持系统治疗95%以上的初治病例均能治愈。对于出现药物反应的病例,使用安慰性、鼓励性和劝说性语言耐心开导患者,及时给予相应处理,使患者明白其时刻处于医护人员的监护之下,不会因药物反应或长期服药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鼓励患者坚持治疗,达到“治必彻底”的目的。

  3.2  增进沟通,了解家庭及工作情况,做好心理疏导 

  有些患者病前就是单位的领导或骨干,处于最能取得成就的时期,突然患病停止工作,认为是莫大的损失,有些患者是家庭的栋梁,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地位,感到患病后给家庭带来许多困难和不便,收入减少而花费增多,今后还需长期服药,医药费如何支付等,对工作或学业以及父母、子女、配偶的强烈责任感,使患者心理负担很重。为此我们根据患者情况选用适合患者的最经济的药物,力争将领导或家属纳入治疗监护小组,告之患者的顾虑,通过介绍复工顺利的病例,使患者及其领导明白结核病不仅可以治愈,而且完全可以胜任原工作;使家属认识到使患者免除担忧,减轻心理负担,有利于患者康复,可缩短住院时间和避免复发,也就减少了经济开支,鼓舞患者树立乐观向上的思想,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治疗。

  3.3  消除担心总被看成“传染病患者”的顾虑 

  疾病可使患者产生心理负担,随病情而波动,肺结核患者心理负担更为突出,常常感到孤独,有强烈的自卑感,总担心被永远看成“传染病患者”,失去正常的社会交往。据此我们就组织患者及其家属甚至邻里、同事听课,使他们明白70%~80%肺结核患者痰菌阴性无传染性,只有小部分痰菌阳性的患者才有传染性,而消除传染性的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对排菌者的合理治疗,化疗后传染性可迅速降低或消失,Basts把有效的化疗称为“化学隔离”[5],且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WHO就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证实了不住院家庭治疗的可行性和优越性[6],只要坚持合理化疗,养成不大声说笑,不大声咳嗽,不随地吐痰的好习惯,注意房间通风是不会传染他人的。总之结核病患者的心理障碍是多方面的,对病程及预后起着重要作用,我们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治疗,使患者恢复了正常的心态,使其认识到结核病是一种病因明确、防有办法、治有对策,查出必治、治必彻底的疾病,从而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和疗效。

【文献】
    /[1/] 李心天.医学心理/[M/].北京:技术出版社,1988:150-227.

  /[2/] Lipowski Z J.Psychosomatic medicine in seventises:An Overiew/[J/].Amer.J.Psychiatry,1974,134(11):233-237.

  /[3/] 刘 萍,潘建新.老年肺结核病人治疗初期心理反应与心理支持/[J/].张家口医学院学报,2000:17.

  /[4/]潘建新,刘 萍,姜芳禄,等.中青年肺结核患者治疗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及防治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00,3(1):51-52.

  [5]王忠仁.结核病传染与预防对策/[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4,17(5):267-269.

  [6]谢惠安,阳国太,林善梓,等.结核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69-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