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胚抗原测定在胃癌患者动态观察中的应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周静 唐鑫 汪俊谷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 探讨癌胚抗原对胃癌、复发及转移进行动态监测的意义。方法 观察比较90例胃癌患者在根治术前、术后及发现远处转移时血清癌胚抗原阳性率。结果 胃癌患者根治术后6周血清癌胚抗原阳性率较术前明显降低,两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远处转移时癌胚抗原明显增高,多部位转移者阳性率较单一部位转移者高,但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在胃癌复发、转移时,癌胚抗原浓度的升高时间(术后4~6个月)明显早于临床症状出现的时间(8个月左右)。结论 动态观察胃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的变化,对监测肿瘤的进展、远处转移和疗效有一定应用价值。

【关键词】  癌胚抗原 胃癌 远处转移

  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是临床上极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之一,存在于胎儿肠道和由内胚层分化而来的肿瘤细胞膜上,是国际公认的肿瘤标志物之一,在大肠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已被普遍认可[1]。1996年1月—2005年1月我们对90例胃癌患者在根治术前、术后及发现远处转移时血清CEA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6年1月—2005年1月期间住院及门诊胃癌患者90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34例,年龄25~76岁,平均56.8岁,均经病理确诊。

  1.2  检测方法  90例胃癌患者分别于根治术前、术后6周、术后3年内每3个月、术后3年后每半年,以及发现远处转移病情时检测血清CEA水平。CEA检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仪器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ACCESS 2免疫分析系统(配套试剂盒)。以血清CEA≥5 μg/L为阳性。

  2  结果

  2.1  胃癌患者根治术前与术后6周血清CEA阳性率比较  90例胃癌患者,行根治术前血清CEA阳性63例(70.00%);根治术后6周血清CEA阳性14例(15.56%),胃癌患者根治术前和术后6周血清CE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2.2  根治术后无症状CEA升高与远处转移的关系  根治术后无症状血清CEA升高, 经彩色多普勒超声、 X线胸片、 CT、 MRI等检查证实发生远处转移51例(56.67%), 其中血清CEA阳性44例(86.27%), 与根治术前、 术后未发现远处转移前血清CE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多部位转移17例,有15例(88.24%)阳性;单一部位转移34例,有29例(85.29%)阳性;多部位转移患者血清CEA阳性率较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首发转移部位分别为盆腹腔种植24例, 肝转移16例, 肺转移6例, 胰腺转移3例, 脑转移2例,CEA阳性率分别为91.67%(22/24)、87.5%(14/16)、83.33%(5/6)、66.7%(2/3)和100%(2/2),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2.3  术后CEA的升高与发生远处转移的时间关系  51例证实远处转移患者CEA升高最短时间为术后2个月,共4例(7.8%);最长时间为术后60个月,共5例(9.8%);发生于手术后28个月内的共36例(70.6%);发现癌胚抗原升高到出现相应症状最短时间为1个月,最长10个月,见表1。

  表1  CEA升高的时间与出现远处转移临床表现的时间比较(略)

  3  讨论
   
  癌胚抗原是一类具有相同抗原决定簇的糖蛋白,来源于人内胚层上皮组织,作为一种黏附分子属于肿瘤抗原免疫球蛋白,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促进肿瘤转移[2]。它在1965年由加拿大人Gold和Freeman首先从人胚肠中分离和纯化出,经对其抗体测量发现人体肠癌患者血清中也有交叉反应,相继发现胚胎性肿瘤,成年人结肠、胃、肺、乳腺等腺癌组织中出现表达[3]。研究认为, 它是由胚胎细胞的有关基因所调控, 当某些恶性肿瘤细胞基因调控受到损伤后,可能重新启动有关胎儿蛋白的合成,致使肿瘤患者血清中CEA的浓度升高,其CEA升高的程度还与肿瘤的时期及手术切除的程度有关[4]。
   
  CEA的测定可作为肿瘤手术切除、发展及预后的观察指标。手术完全切除者,一般术后6周明显下降,大多可恢复正常。术后复发或转移的患者,在肿瘤切除4~6个月后CEA出现反跳,却无明显临床症状。而在术后8个月左右出现临床症状而确诊,从中说明CEA的动态检测,对肿瘤术后的发展、预后的观察有一定的早期诊断价值。
   
  手术后6周血清CEA阳性的14例胃癌患者均于术后半年内发生远处转移,可能手术前已有亚临床灶血行转移,提示胃癌患者血清CEA阳性,已发生血行转移的可能性大,应尽早开始全身化疗。本组有44例CEA升高而无临床症状,持续升高4~6个月,发现远处转移病灶。因此,我们认为,当术后患者血清CEA不断上升,应注意患者是否复发或有远处转移。胃癌患者血清CEA升高,与首先发现的转移部位无明显关系,转移部位越多,血清CEA升高越明显。在抗肿瘤中,检测CEA的浓度也能较好地反映疗效,当CEA的浓度随治疗而下降时,说明有效,若经治疗CEA的浓度不变,甚至上升,应改进或更换治疗方案。
   
  CEA用于胃癌根治术后临床监测从资料和我们的结果看,与临床表现是比较符合的,但应注意到部分患者CEA值从来就不高,在我们的病例中就有4例,临床已证实远处转移,但CEA值正常,因此癌胚抗原监测不是唯一可靠的方法。另外在一些良性肿瘤及非肿瘤疾病,以及某些健康的吸烟者血中,CEA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不同肿瘤之间也存在较大交叉。所以CEA值以治疗前为基线,进行动态观察,才能增强其可靠性。

【文献】
    [1] 刘彦峰,黄孝宇,汪汉民.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癌胚抗原联合检测对大肠癌预后的追踪观察[J].误诊学杂志,2006,6(6):1076-1077.

  [2] 王 玲.黏附分子与肿瘤的浸润转移[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94,21(增刊):41.

  [3] 邹 彦,阮培刚.血清癌胚抗原水平与乳腺癌转移的关系[J].中国综合临床,2006,22(7):614-615.

  [4] 崔天根.癌胚抗原测定在恶性肿瘤动态观察中的应用[J].职业与健康,2006,22(9):71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