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氧深入图像对室间隔缺损肺高压术后组织内氧分析的判断价值
【摘要】 目的 探讨深入图像血氧分析在室间隔缺损术后评价肺氧摄取、血氧运输、组织氧利用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深入图像血气分析方法对50例室间隔缺损肺高压(观察组)和50例室间隔缺损无肺高压(对照组)的术后6,12,24 h 行动脉血气分析,比较两组术后的深入图像血氧值。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肺氧摄取和血氧运输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但组织氧利用差(P<0.01),室间隔缺损肺高压组术后24 h 与术后2,4 h 比较肺氧摄取值更低(P<0.01)。结论 深入图像血气分析可提供肺氧摄取、血氧运输、组织氧利用等指标,反映出室间隔缺损肺高压术后在氧分压正常的情况下组织氧利用不良,较传统血气分析有明显优势。
【关键词】 血气分析; 室间隔缺损;高血压,肺性
90年代初国外起来的血氧深入图像分析技术延伸了传统血氧分析的概念,增添了血氧状态测定与的新参数,并借助计算机血氧深入图像分析软件,提供氧在肺部摄入、在血液中运送、在组织中释放的全过程变化情况,使血氧分析从动脉血的氧供分析深入到对组织内的氧供分析[1],为危重病人的抢救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采用血氧深入图像技术分析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室间隔缺损肺高压)术后肺氧摄取、血氧运输、组织氧利用情况,旨在探索其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组病人均为沈阳军区总心外科患者,其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1.5~14岁,平均(7.25±3.82)岁。根据术前胸部X线示肺动脉段是否平直,术后24 h 内是否脱离呼吸机随机分成无肺高压室间隔缺损组(对照组)和肺高压室间隔缺损组(观察组)。无肺高压室间隔缺损组患者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1.5~14岁,平均(7.26±3.80)岁,胸部X线示肺动脉段平直,术后24 h 内脱离呼吸机。室间隔缺损肺高压组患者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1.5~14岁,平均(7.32±3.78)岁,术前均行右心导管检查,肺动脉压为5.6~18.1/1.4~8.5 kPa(1 kPa=7?5 mmHg), 胸部X线示肺动脉段凸出,术后呼吸机辅助24 h 以上。
1.2 检测方法 全组血样本来源于术后2,12,24 h 桡动脉血, 用1 000 U/ml 肝素抗凝。 采用ABL?625型深入图像血气分析仪检测,ABL?625型深入图像血气分析仪所测得的值质控良好,数据稳定[2]。试剂及配件由丹麦雷度公司提供。主要结局观察指标:肺氧摄取指标:氧分压(Pa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血氧运输指标:血红蛋白总量(tHb)、氧合血红蛋白(O2Hb)。组织氧利用指标:血红蛋白半饱和度(P50)、组织耗氧量(VO2)。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采用SPSS 10.0软件所得数据以 ±s表示,组间及组内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室间隔缺损及室间隔缺损合并肺高压术后2,12,24 h 深入图像血氧值,见表1。
表1 室间隔缺损及室间隔缺损合并肺高压术后深入图像血氧值(略)
与对照组比较,①t=7?66~10?23,P<0.01;与同组2,12 h 比较,②t=4?11,12?43,P<0.01
由表1可见,观察组PaO2,AaDO2值2,12和24 h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室间隔缺损肺高压组术后肺氧摄取功能尚好,与无肺高压的室间隔缺损术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实际检测过程中发现少数重症室间隔缺损肺高压术后患者PaO2低于正常值,但并未影响到整体检验。氧运输指标tHb,O2Hb组间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织氧利用指标P50及VO2值室间隔缺损肺高压组各时间段与对照组比较下降(P<0.01),术后24 h P50及VO2值与同组术后2,12 h 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提示组织氧利用能力差。
3 讨论
心脏手术后组织获得足够氧供是非常重要的。临床工作中传统的血气分析仪血氧指标只能了解PaO2,SaO2等指标,不能全面反应肺氧摄取,血氧运输及组织氧利用情况。血氧深入图像分析技术延伸了传统血氧分析指标的测定范围,机血氧深入图像分析系统能提供氧气图、气体图等分析图形,构成全方位的血氧深入图像分析环境。综合运用测定参数和分析图形,不仅能反映肺部氧的摄入功能,还能反映氧在血液中运送及氧从血液释放到组织细胞的变化情况,可以完整地提供动脉血为组织细胞供氧的能力,指导临床对患者组织氧供状况进行准确判断。因此该检测手段对室间隔缺损肺高压术后患者氧供与氧耗的诊断和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氧摄入功能分析是反映肺泡与肺毛细血管气体交换的效率。PaO2反映肺泡氧分压与肺的换气功能,PaO2降低表明吸入氧分压降低或肺通气功能障碍或换气功能受限,PaO2下降则是判断氧摄入功能障碍的重要指标。AaDO2表示肺泡内氧分压与动脉血氧分压之差,AaDO2升高说明肺换气功能障碍,血气血流比例失调[3]。部分重症室间隔缺损肺高压患者术后可能因创伤、感染、应激反应等使微循环自我调节功能障碍,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微血栓形成致使肺摄氧功能降低[4]。随着呼吸功能的调整、药物的应用、心功能改善,肺氧摄取能力逐渐恢复。大部分患者可以通过提高吸入氧浓度来提高PaO2,从而保证室间隔缺损肺高压术后比较满意的PaO2[5]。这也是本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肺氧摄取无明显差别的原因所在。
氧运送功能分析是反映动脉血输送组织氧的能力。血液中98%氧是以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形式运送到全身组织的。体内tHb下降时,血液运送氧的能力减弱,是判断氧运送功能障碍的重要指标。tHb与O2Hb反映血液运输氧的能力,对照组与观察组血氧运输无显著差异,主要是术后及时输血保证血容量,红细胞本身运氧能力未受损害之故。氧释放功能分析是反映动脉血氧释放到组织的能力。P50为血红蛋白半饱和度,表示氧离曲线的位置,P50升高,表示氧离曲线右移,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下降,细胞易于摄取氧,有利于组织代偿性地获得氧供,反之,P50下降表示氧离曲线左移,氧与血蛋白亲和力增强,氧不容易释放到组织细胞,组织难以获得氧供。P50下降是判断氧释放功能障碍的重要指标。VO2表示单位时间内组织氧的消耗量,研究发现,室间隔缺损肺高压组组织摄氧能力较无肺高压的室间隔缺损组普遍降低,出现氧供与氧耗不一致的现象,并且观察组的24 h 段组织获取氧的能力更低。说明机体尽管在肺氧摄取良好下仍不能很好地利用氧,由于组织灌注不良,代谢产物蓄积,毛细血管的液体渗漏使组织间隙水肿增宽,氧从微血管向细胞弥散的距离增大[6],导致组织摄氧能力下降。此外,也与炎性介质、缓激肽、氧自由基等损害线粒体呼吸功能有关[7]。氧效应分析是综合氧摄入、运送、释放功能的代偿效应判断组织氧供状态[8]。氧的摄入、运送、释放功能具有相互代偿作用,即其中某一功能发生障碍时,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使其他功能增强,代偿了功能不足,避免或减轻组织缺氧。正是这种代偿机制,当其中某一功能发生障碍时,并不能判断组织就一定缺氧。氧摄入功能分析与传统血氧分析在方法上相同,仅对动脉血氧作量化分析,即反映动脉血氧的摄入能力。氧运送、氧释放或氧效应功能分析弥补了传统血氧分析的不足,即使氧分压正常(即氧摄入正常),如果氧运送或氧释放功能发生障碍,仍有可能发生组织细胞缺氧。研究发现,PaO2正常而组织氧利用可能不正常,传统血气分析不能反应这一现象,存在一定局限性。ABL?625型深入图像血气分析仪所测定血氧状态参数,质控良好,数据稳定。并借助计算机血氧深入图像分析系统软件判断氧的摄入、运送、释放全过程的功能变化及组织内的氧供状态。深入图像ABL?625型血气分析仪能体现机体氧利用的状况,这是其优势所在。通过深入图像血氧分析,可及时了解室间隔缺损肺高压术后的组织耗氧情况,可通过扩充血容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正性肌力药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血管扩张药物硝普钠等来改善血流分布,增加组织灌注及毛细血管氧的弥散功能,从而提高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弥补肺氧摄取与组织氧利用的失衡,以满足机体代谢之氧需。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血氧深入图像分析对准确判断室间隔缺损肺高压术后组织氧供状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室间隔缺损心脏直视手术后,采用血氧深入图像有利于对肺氧摄取及组织氧利用的评估,加上其又有安全、方便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1] Siggaard?Andersom O, Fogh?Anderson N. The oxygen status algorithm: a computer program for calculating and displaying pH and blood gas data[J]. Scand J Clin Lab Invest, 1990,50(Suppl):29.
[2] Gothgen I H,Siggaard?Anderesn O, Kokholm G,et al. Variations in the hemoglobin?oxygen dissociation curve in 10079 arterial blood samples[J]. Scand J clin Invest,1990,50,Suppl.203:87-90.
[3] Tulli G,Vignali G ,Guadagnucci A, et al.The oxygen status of the arterial blood in the critically ill[J]. Scand J Clin Lab Invest,1990,50(Suppl 203):107-118.
[4] 常 丽,封志纯.慢性缺氧肺动脉高压左室心肌细胞凋亡基因Fas和Fasl的表达[J].临床康复,2004,8(9):1728-1729.
[5] 王凤英. 肺表面活性蛋白的功能及表达调节[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2354-2355.
[6] 张希彤,鲁昌珍. 肺循环阻抗图及其彩色环用于肺动脉压的评估[J].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2920-2921.
[7] Samsel R W. Oxygen delivery to tissues[J]. Eur Respir J,1991,1:1258.
[8] Siggaard?Anderson O, Fogh-Anderson N, Gothgen IN, et al. Oxygen status of arterisl and mixed venous blood[J]. Critic Care Med, 1995,23(7):1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