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与医院感染
作者:王俊蕾 ,王辉,管静,王娜
【关键词】 洗手;感染
医院感染(HAI)是指患者、工作人员及陪护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而医护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媒介。2005年3月—2006年2月,我们对医护人员洗过的手进行了采样,共采样106份进行细菌培养,合格者76份(标准为细菌数10 cfu/cm2)占71.7%,不合格者30份占28.3%。
1 洗手不合格的原因分析
1.1 对工作中洗手认识不足
部分医务人员只重视下班前的洗手,对工作中、操作前后的洗手认识不足,是造成手带菌多的主要原因。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既要接触清洁部位,又要接触污染物,在护理的操作中手会带大量细菌。一般手带菌104,吸痰时手可带菌108,换药时手可带菌108~9,端便盆时手可带菌1010~11,如果不彻底洗手,污染的手就是细菌传播的重要媒介[1]。
1.2 洗手方法不正确
部分医护人员洗手只限于流水冲洗一下了事,不能做到用肥皂和流水反复搓擦冲洗,特别对指端、指缝间搓擦不彻底。
1.3 工作忙乱
当病人多、任务重、医护人员少时,因忙于应付工作,常常来不及彻底洗手。一个病人处置完了,接着就给另外的病人处置,这时手就成了细菌传播的媒介。
1.4 手的再污染
1.4.1 水龙头开关被污染
当前大部分医院的水龙头开关是普通手拧式的,当被污染的手接触水龙头开关时水龙头开关即被污染,洗净的手直接去关水龙头时造成手的再污染。笔者曾对水龙头开关进行采样,在26份样品中有21份不合格,占84%。由此可见手被水龙头污染的机会不可忽视。
1.4.2 肥皂污染
肥皂盒长期不刷洗,下面小孔堵塞,使肥皂长期浸泡在潮湿的肥皂盒里,肥皂盒成了细菌的滋生地。
1.4.3 擦手物品的污染
由于公共毛巾没有清洗消毒制度而共用被污染。部分医护人员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常常把洗净的手在不洁的工作服上擦干,也可造成手的再污染。
2 对策
2.1 提高医护人员对洗手重要性的认识,定期做医务人员手的细菌培养并督促医务人员勤洗手,并将感染率作为医疗质量检查的一个指标[2]。
2.2 严格洗手制度和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做到操作前中后用肥皂水洗手。一般先用流动水冲洗2 min 再擦上肥皂用力擦搓,使泡沫遍布手的全部表面,特别注意指尖、指蹼、指缝间,每次洗手不少于30 s 或两手搓洗手掌手指约60次,再用清水反复冲洗3次。在接触严重污染源时应加用消毒剂(1:200的84消毒液)泡手1~3 min,然后按上述方法洗手且时间应加倍。护理人员手上携带的细菌与HAI密切相关,护理操作均是通过手完成的,感染源的传播最主要的媒介是污染的手。美国疾病中心(CDC)强调接触患者前、医疗操作前洗手的重要性[3]。护士洗手常漏洗拇指和指间,有的洗手后不擦干或在工作服上擦手后进行无菌操作。使用肥皂并流水冲洗1 min 可使双手细菌培养菌落明显下降。简单有效的洗手可清除手部90%以上的微生物,重要环节可用75%的乙醇或0.5%的聚维酮碘等消毒液浸泡、擦拭双手效果更佳。
2.3 将水龙头开关改造成脚踏式或长臂式,有条件可换感应式。在现有条件下,必须每天两次用0.5%的84消毒液擦洗,特殊污染要用防污纸包裹水龙头开关。笔者采用一次性输液器的包装袋代替防污纸,既可防止污染水龙头,又可节约开支。另外,可以把水龙头开关套以相应粗细的10~15 cm 的硬制塑料管,也可以用一次性空针针筒套在水龙头开关上,即把普通水龙头开关改造成简易长臂式的,以避免水龙头的污染。
2.4 保持肥皂干燥,可用线绳悬挂肥皂,或者把肥皂放在肥皂盒沿上或竖立放,或肥皂盒的下孔保持通畅不存水,若用液体肥皂时必须加消毒剂。
2.5 洗手后避免毛巾共用,最好用一次性无菌巾沾干或用个人专用的毛巾。毛巾应定期清洗消毒,保持清洁干燥,有条件的可用电动感应热风机吹干。
2.6 要选择对皮肤刺激性小的肥皂,尽量不用毛刷刷手,以免皮肤粗糙,使污染的细菌不易清洗掉。
2.7 医护人员禁止带戒指、手镯等饰物,不留长指甲,禁止涂指甲油,经检测手上带戒指部位细菌数量更多,比不带戒指的手高出几倍且不易清洗而降低洗手的效果[4]。 此外要注意定期对自来水进行细菌数量和种类的监测,若有污染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进行消毒处理,以免造成物品和手的污染。 医护人员的手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非常容易被污染。勤洗手、洗手,既防止了疾病从病人到病人、从病人到医务人员、从医务人员到病人的传播[5],又加强了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所以接触病人前后彻底洗手是控制医院感染不可否认的重要环节。
【】
/[1/] 杨玲珍.供应室下收人员手的细菌调查及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增刊):14-15.
/[2/] 张 磊,王 艳.医院感染环节的调查分析与质控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5,6(增刊):127.
/[3/] 郑玉群.肿瘤病人院内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J/].护士进修杂志,1996,11(4):10-11.
/[4/] 陈桂珍.医院感染临床微生物与戴戒指的关系/[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1994,4(3):191.
/[5/] 余利君.新加坡医院医院感染的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10):797-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