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阑尾切除术165例临床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朱利锋,刘湘岳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效果。方法 对2002年1月—2004年1月行小切口切除阑尾的16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小切口切除阑尾手术效果满意,随访1年未见任何并发症。结论 小切口切除阑尾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切口瘢痕小,病人恢复快,不失为一种微创手术。

【关键词】  阑尾炎;微创;小切口阑尾切除术

  Clinical Analysis on 165 Cases of Appendectomy via Mini?incision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dications and effect of appendectomy via mini-incision.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165 cases hospitalized during the time from Jan. 2002 to Jan. 2004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nd reviewed.Results  All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one year with satisfactory effect and without recent or long?term complications.Conclusion  Appendectomy via mini?incision has the advantage of slight trauma, mild pain, short operative time, early recovery and little scar.

  Key  words: appendicitis; appendectomy; mini?incision

     阑尾切除术是外科医生最基本的手术,一般手术切口较长,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和人们对手术切口要求的提高,微创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应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引起广大外科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生的重视。2002年1月—2004年1月,我院共施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165例,无一例切口感染和腹腔继发感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5例,男98例,女67例,年龄7~68岁,平均33岁,其中小儿阑尾炎9例,术后病理诊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02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59例,慢性阑尾炎4例。

  1.2  手术方法  (1)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小儿以氯胺酮行基础麻醉。(2)切口定位:取右下腹经麦氏点斜行小切口约1.0~2.0   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顺肌纤维方向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分离腹内斜肌、腹横肌,切开腹膜,用皮肤拉钩牵开切口。(3)寻找阑尾方法:①右下腹网膜包裹处常为阑尾所在处,移离或分离网膜常可发现阑尾;②显露回盲部,沿结肠带往下,在阑尾易出现部位可找到;③用食指探查回盲部周围,易触及增粗变硬之炎症阑尾[1]或以术者食指沿右骶髂关节外动脉搏动,在该动脉搏动上行至骶髂关节前方手指受阻不能上行,是为小肠系膜根在后腹壁上的附着点终端,常能触及阑尾基底部。若上述方法寻找阑尾困难,则剪开盲肠外侧腹膜,将盲肠内翻即可显露盲肠后方的阑尾[2]。(4)切除阑尾:常规方法切除阑尾[3]。阑尾体尾段不能提出者采用逆行阑尾切除术。阑尾残端黏膜用电凝烧灼处理。尽量不冲洗腹腔,以免炎症扩散。(5)关腹:腹膜连续外翻缝合。生理盐水或稀聚维酮碘冲洗切口。间断缝合腹外斜肌腱膜及皮下组织。皮肤用1号丝线缝合,一般为一针。

  2  结果

  除2例阑尾为腹膜后位,寻找困难而延长切口,1例因阑尾坏疽穿孔脓液较多,手术困难延长切口外,其余162例手术均以小切口完成,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40 min,术后6 h 开始全流质饮食,常规抗感染3~5 d,肛门平均排气时间为16 h,在完成小切口阑尾切除术者162例中,切口乙级愈合1例,占0.62%,甲级愈合161例,无并发症,术后住院3~7 d,手术切口瘢痕不明显。经1年随访均无肠粘连,无残株炎、无肠间及盆腔脓肿、粪瘘发生。

  3  讨论

  阑尾切除术为最普通的小手术,一般采用McBurney切口,长5~7 cm 不等,诊断不清者尚需右侧经腹直肌探查切口。术后瘢痕较大,且时有粘连性肠梗阻发生,成为患者尤其是年轻女性患者苦恼的并发症。如何微创治疗阑尾炎,减少或无瘢痕形成成为现今人们追求的目标。本院开展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手术效果比较理想,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具有以下优点:(1)切口小、皮肤张力低、瘢痕反应轻,有美容效果,患者易于接受。(2)切口位置位于盲肠的体表投影,容易找到阑尾。(3)腹膜平行褥式外翻缝合,内面光滑,不易形成肠粘连。(4)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减轻了病人负担。(5)腹腔暴露时间短,肠功能影响小,术后禁食时间短。(6)切口感染率低。另外,在手术中,我们观察到良好的麻醉效果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肌松效果满意,切口伸缩性大,腹膜切口比皮肤切口往往要大许多,易于暴露,麻醉建议选用 T11~12间隙[4]。临床观察此段麻醉阑尾牵拉反应极轻,很少引起呃逆。这样术中腹压减轻,易于操作。我们认为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比较适用于各种慢性阑尾炎及急性单纯性和化脓性阑尾炎,发病72 h 内,腹膜炎局限。对于坏疽穿孔合并泛发性腹膜炎的阑尾炎、盲肠腹膜后位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以及诊断不清者不宜采用。

【】
    /[1/] 曹献庭.手术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657.

  /[2/] 吴在德,吴肇汉.外/[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95.

  /[3/] 董志强,黎 鳌,张肇祥.外科手术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237-1238.

  /[4/] 刘俊杰,赵 俊.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