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椒苈黄汤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余胜利 时间:2010-07-13

【摘要】  观察己椒苈黄汤加味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9例,采用己椒苈黄汤加味治疗。对照组37例采用培菲康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症状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对照组总有效率70.27%,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己椒苈黄汤加味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关键词】  己椒苈黄汤;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型;培菲康胶囊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evised Jijiao Lihuang Decoction treating diarrhea IBS.[Method] Randomly divide 76 cases of the said disease into 2 groups, the treatment group 39 cases take revise Jijiao Lihuang Decoction; the control one 37 Peifeikang Capsule.Then observe their clinical symptoms and cure effect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 By comparison on symptoms, the treatment group i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one(P<0.05); on cure effec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is 92.31%, the control one 70.27%; the treatment group i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one(P<0.05).[Conclusion] The revised Jijiao Lihuang Decoction has confirmative cure effect on IBS, with practical clinical value.

  Key words: Jijiao Lihuang Decoction; IBS; diarrhea;Peifeikang Capsule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胃肠功能性疾病。笔者自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用我院省名中医陈学达主任医师治疗泄泻的经验方己椒苈黄汤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9例,并用西药培菲康胶囊治疗的37例对照,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组76例均为我院门诊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对照组37例。其中治疗组男性16例,女性23例;年龄26~62岁,平均为386.5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7年,平均病程43.5年; 对照37例,男15例,女22例,年龄28~60岁,平均为376.0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6年,平均4.24年;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1]采用国际认同的罗马Ⅱ诊断标准对IBS进行诊断。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39例均选用己椒苈黄汤加味治疗。基本方组成:防己、椒目、葶苈子各10g,制大黄15g, 白芍30g,炙甘草5g,木香、当归各6g,徐长卿25g,薏苡仁、葛根各30g,枳实10g。随症加減:脾虚气弱加党参、茯苓、白术各15g;失眠多梦加夜交藤、百合、牡蛎各30g;焦虑不安加柴胡10g, 淮小麦30g,红枣10枚;纳呆少食加焦山楂、炒谷芽、鸡内金各20g;水泻久泻加石榴皮15g,五倍子10g,升麻5g;湿热明显加黄连5g,黄芩10g。每日1剂,水煎2次温服。4周为1疗程。

  2.2  对照组  37例均用培菲康胶囊,2粒,1日3次,4周为1疗程。

  2.3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方法。

  3  治疗结果

  3.1  症状分级标准  临床症状(主要为腹泻、腹痛、腹胀等)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记录。量化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分级标准[2]: 腹泻、腹痛、腹胀等分为4级。0级(0分):无症状;1级(1分):稍加注意感到症状;2级(2分):自觉症状不影响工作;3级(3分):症状严重影响工作。治疗前后的症状总分数,求出疗效指数。疗效指数=(治疗前症状总分数-治疗后症状总分数)治疗前症状总分数100%。统计分析疗效,把各症状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统计分析每个症状的治疗有效率情况[2]。

  3.2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拟定痊愈:主要临床症状消失,疗效指数为100%,半年内不复发。显效:主要临床症状基本消失,75%≤疗效指数<100%。有效:临床症状好转,30%≤疗效指数<75%。④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疗效指数<30%。

  3.3  结果  两组前后临床症状比较见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疗效比较(略)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略)

  两组疗效比较,P<0.05

  4  讨论
   
  肠易激综合征属祖国医学“泄泻”“腹痛”范畴,肠易激综合征的病机[5],正如《景岳全书》所言“泄泻之因,无不由脾胃”。而社会竞争激烈,人们生活在焦虑、紧张、多疑的环境中,情志不畅,郁怒伤肝,肝失疏泄,肝气克脾,肝脾失调,引起升降失调,产生胸胁胀闷,食少嗳气,抑郁恼怒时即腹痛腹泻。郁久化热,热盛伤阴,最终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而出现肝郁脾虚、饮走肠间,气滞肠壅,寒热错杂、虚实夹杂,本虚标实。《医方考》云“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肝虚脾实,则令痛泻”。再加此病迁延日久,反复不愈、久病入络,气滞血淤。其病位主要在肝脾和胃肠。脾虚肝郁血瘀是本病发应用生的关键所在。
   
  而己椒苈黄汤加味由己椒苈黄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味而成,己椒苈黄汤出诸《金匮要略》,乃为“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而设方。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为张仲景所创缓急止痛之良方,具健脾化饮、疏肝理气、活血止痛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黄[6],能改善肠微循环,增加局部血流量,清除自由基,降低粘膜及肠毛细血管通透性,抗菌抗炎,调节肠道内分泌及肠道神经反射,纠正肠道对刺激高敏感作用;防己能镇静,镇痛,抗菌,松弛平滑肌;椒目镇痛,止泻,抗菌;葶苈子镇静,抗菌,利尿;芍药甘草汤[7],对中枢性、末梢性横纹肌痉挛有显著的镇静作用,对躯体和四肢或深部的平滑肌脏器如胃肠、胆囊、膀胱、输尿管、子宫及血管痉挛均有很好的双向调节作用。对病变异常兴奋状态有强力的抑制、镇静作用。薏苡仁含多种微量元素,抑止肌肉收缩,抗炎,调节免疫作用;枳实能抗过敏,对肠道运动有双向调节作用;当归镇静,镇痛,抗菌,抗损伤,增强免疫功能;徐长卿使肠道平滑肌张力下降,能镇静,镇痛,抗菌;云木香对小肠平滑肌有解痉作用;葛根有解痉和松弛平滑肌,改善肠微循环,清除自由基等作用。
   
  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己椒苈黄汤加味能明显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其机理可能与本方能调节肠道功能,改善肠道微循环,镇痛,镇静,抗菌,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有关,故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1] 池肇春.实用临床胃肠病学[M].北京: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935.

  [2] 蔡茜虹,陈培琼.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2,18(8)98.

  [3] 郑筱萸. 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9?143.

  [4] 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国肠易激综合征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消化杂志,2003,23(7):40.

  [5] 孔令东.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江苏中医药,2006,27(9):78?80.

  [6] 杨卫平主编.临床常用中药手册[M].贵州:贵州技术出版社,2001:239, 413、639, 285,357, 296,878,448,301,68.

  [7] 曹艳、旺建伟、段淑香、王红. 芍药甘草汤临床及药理研究近况[J].中医药信息,2006,23(3):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