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可建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补阳还五汤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补阳还五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随机对照试验,筛选合格研究,应用Jadad评分法进行质量评价,运用异质性检验、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等方法统计相关数据。[结果]纳入3项研究,Jadad评分所有研究得分均低于3分,属低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补阳还五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总有效率比较的RR(99%CI)为1.27(1.04,1.54),血流速度比较的合并WMD(99%CI)为4.50(2.71,6.29)。[结论]补阳还五汤具有促进椎动脉血流速度,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作用,且安全性较高。纳入研究质量低等因素在不同程度影响了上述结论的可靠性,要进一步验证补阳还五汤治疗该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尚需进行设计合理、执行严格、多中心大样本且随访时间足够的随机对照试验。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严重影响中老年健康的常见病。补阳还五汤由当归、川芎、地龙、桃仁、红花、赤芍、黄芪七味中药组成,具有活血化瘀、益气通络的功效。近年来,补阳还五汤被应用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并有大量临床试验验证其疗效及安全性,但目前未见相关系统评价研究。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价补阳还五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选择标准  根据国际循证医学/Cochrane协作网工作手册标准,制定补阳还五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纳入标准:①试验采用随机对照设计方案;②试验选择研究对象依据公认、权威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③试验所纳入的患者以发作性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④文献中所选患者不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及并发症;⑤试验措施为补阳还五汤或其中成药制剂;⑥结局判定标准明确,至少包括头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眩晕系数、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日常活动能力测量、生存质量评估中的一项。排除标准:①试验采用非随机对照试验:未明确分组方法;或文章中以“随机抽样法分组”、“随机设立……组”、“随机选定……组”等字样描述分组过程,不属于规范的随机分组方法;或文章中指出按生日、住院日、住院号、门诊号等末位数字分组,或按入院顺序分组者,为半随机分组;②纳入患者包括因其他原因导致的眩晕;③试验措施受其他药物干扰;④对照方法为相互对照,对照用药疗效不确定。

  1.2  文献检索  根据国际循证医学中心/Cochrane协作网工作手册标准,采用机和手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检索。检索的数据库包括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文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全文数据库、中国医用信息资源系统(维普)、MEDLINE、Cochrane图书馆。手工检索学术会议论文集,并在临床试验报告论文或综述的文献中追踪查阅相关文献。

  1.3  文献质量评价标准  采用Jadad评分标准评价纳入研究质量,描述随机方法、随机分配方案隐藏、盲法、盲法方案、意向分析5个方面,每方面1分,得分大于等于3分为高质量文献,得分小于3分为低质量文献[1]。

  1.4  统计分析方法  应用国际循证医学协作网提供的统计软件Revman4.2.7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用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计量资料采用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两者均以99%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I)表示。当纳入研究异质性检验结果P>0.05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fixed effects model)做Meta?分析;当纳入研究异质性检验结果P≤0.05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random effects model)。各组采用敏感性分析检测Meta?分析结果的稳定性,纳入研究超过5个,可采用倒漏斗图(funnel plot analysis)分析潜在的发表偏倚[2]。

  2  结果

  2.1  纳入研究概述  共检出相关文献64篇,通过引文信息筛除综述、单纯动物实验、病例报告等明显不合格的文献22篇,最后收集原文献42篇。因设计方案为非随机对照试验、试验措施不符、对照方法为相互对照、一稿两投、研究对象包括其他因素导致的眩晕等原因,筛除文献39篇,最终3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被纳入本项研究[3]。所有纳入研究均在国内进行,无临床多中心协作研究,3项研究共纳入患者248例,平均样本数为83例,患者最小年龄43岁,最大77岁,总体情况为男性多于女性。所有纳入研究均有明确公认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经TCD检查明确单侧或双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且均以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1项研究明确排除标准[5],所有研究均未明确病例脱落与剔除标准。所有试验均采用空白对照。无基线状况不一致及脱落病例报道,无不良事件、并发症、日常活动能力、生存质量评估报道。

  2.2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所有试验均未明确随机分组方法及随机分组方案是否隐藏,均未采用盲法,1项研究随访期为1年,但试验组、对照组病例脱失均在50%以上[4]。采用Jadad评分标准对每篇文章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得分均为1分,属低质量,研究特征详见表1。

  表1  纳入研究特征一览表(略)

  2.3  临床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结果  所有试验均有临床疗效比较的计数资料,以眩晕症状改善情况为依据,以总有效率为判效指标,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补阳还五汤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总有效率比较的Meta?分析结果一览表(略)

  2.4  椎动脉TCD检查血流速度比较的Meta?分析结果
   
  2项研究报道了治疗前后椎动脉TCD血流速度比较的计量数据,统计结果见表3。

  表3  椎动脉TCD检查血流速度(cm/s)比较的Meta?分析结果(略)

  2.5  敏感性分析结果  表2中逐一排除某研究重新进行Meta?分析的结果,较未排除前总有效率比较的Meta?分析结果改变不明显,说明补阳还五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Meta?分析结果均较稳定可靠,统计结果见表4。

  表4  总有效率比较的Meta?分析结果敏感性分析一览表(略)

  3  结论

  3.1  疗效分析  Meta?分析结果显示,补阳还五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总有效率比较的合并RR值及血流速度比较的合并WMD值有临床意义和统计学意义,99%CI均具有较好的精密度,且统计结果较稳定可靠,提示补阳还五汤具有促进椎动脉血流速度,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作用。

  3.2  安全性分析  3项纳入研究报道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使用补阳还五汤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提示补阳还五汤治疗该病安全性较高。

  3.3  纳入研究质量分析  纳入研究质量较低是影响上述系统评价结论的最重要原因:①所有研究随机方法不明确,均不进行随机分配方案隐藏;②多数研究无病例排除标准,所有研究均无病例脱落及剔除标准;③所有研究均未采用盲法;④所有试验均未介绍研究者及患者依从性情况;⑤所有试验随访时间不明确;⑥样本数偏低,所有研究均未进行样本数估算;⑦统计分析均不进行可信区间估计。
   
  纳入研究质量低在不同程度影响了该系统评价结论的可靠性,要进一步验证补阳还五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尚需进行设计合理、执行严格、多中心大样本且随访时间足够的随机对照试验。另外,判效标准选择方面,除了采用TCD检查、眩晕改善情况作为判效指标外,应尽可能的选择与患者关系更大、实用价值更高的判效指标,以便更好的验证其疗效。

   

【文献】
    [1] Jadad AR,Moore A,Carroll D,et al.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reports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Is blinding necessary?[J].Control Clin Trials,1996,17(1):1?12.

  [2] 王家良,王吉耀,王觉生,等.临床流行病学[M].第2版.上海:上海技术出版社,2001:310?311.

  [3] 龙慎仪,侯工夫,黄清华.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0例[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3(9):821?822.

  [4] 毛书琴.补阳还五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5(4):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