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酯对缺氧性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陈洲,黄自强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 研究?丙酯对缺氧性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用氰化钠(NaCN)合并低糖DMEM培养液构建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ECV304)缺氧模型;四唑盐法、丫啶橙/溴乙啶荧光染色、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等观察细胞受损和凋亡情况。 结果 NaCN合并低糖培养液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凋亡。4μg/mL?丙酯可显著减少由于NaCN引起的缺氧性内皮细胞凋亡(P<0.05)。结论 ?丙酯对缺氧条件下的ECV304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关键词】  内皮,血管;脱噬作用;没食子酸丙酯

 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广泛且重要的作用,内皮细胞损伤是动脉硬化发生和的早期事件,包括坏死和凋亡 [1] 。内皮细胞过度凋亡是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近年研究发现动脉硬化斑块区可检测到大量凋亡内皮细胞,而非斑块区则无 [2] 。抑制内皮细胞凋亡、保护内皮功能的抗氧化剂药物将可以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预防血管病变的形成,并具有作用 [3] 。?丙酯是经FDA和WHO批准使用的抗氧化剂,临床上现已用于血栓性疾病的治疗 [4-5] ,并在抗栓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该药对于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机制尚不明了,笔者以氰化钠(NaCN)合并低糖培养液构建培养的人血管内皮细胞株(ECV304)组织细胞性缺氧模型,研究在缺氧条件下,?丙酯对ECV304细胞凋亡的影响,为其用于治疗新的适应症提供实验根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剂与药品 注射用?丙酯由福建省闽东力捷迅药业有限公司提供;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ECV304)购自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高糖DMEM及低糖DMEM培养液为Gibco公司产品;四唑盐(MTT)为Ameresco产品;PI、EB购自Sigma公司;TUNEL试剂盒为Promega公司产品。
   
  1.2 ECV304细胞培养 将ECV304细胞株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接种于六孔培养板,置于37℃、体积分数0.05的CO 2 培养箱中培养,细胞约3d后长满。用0.25%胰蛋白酶消化传代。
   
  1.3 缺氧损伤凋亡模型与实验分组 将培养细胞随机分成7组,待细胞生长达到80%融合时,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丙酯(溶剂为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0,0.5,1,2,4,8,10μg/mL作用24h,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选择适宜的药物浓度。培养细胞生长至80%融合时,随机分组,模型组加入含10mmol/L NaCN及10%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液;?丙酯组(缺氧前2h加入不同浓度?丙酯预培养);对照组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将培养板置于CO 2 培养箱中,20h后取出进行检测。以60μg/mL阿司匹林作为阳性对照药。
   
  1.3.1 四唑盐比色试验(MTT法)检测细胞活力 将细胞培养在96孔培养板上,接种量为2×10 4 ,待细胞生长至80%融合时,随机分组,各组设4个复孔。培养20h后,每孔加入MTT溶液(1mg/mL)100μL,继续孵育4h,终止培养,小心吸弃孔内培养上清液。每孔加入DMSO150μL,振荡使结晶物充分溶解后于490nm波长处测定各孔光密度(D)并记录结果。
   
  1.3.2 丫啶橙/溴乙啶(AO/EB)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 AO、EB分别溶于pH7.2PBS中,配成100μg/mL储备液,用前等量混合。取细胞悬液100μL,加入染料4μL混匀,滴于载玻片上,直接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镜下可见4种细胞:活细胞核染色质被染成绿色并呈正常结构,早期凋亡细胞核染色质着绿色并呈现固缩状或圆珠状,晚期凋亡细胞膜受损,核染色质染成桔红色并呈现固缩状或圆珠状,坏死细胞膜受损,核染色质染成桔红色并呈现正常结构。
   
  1.3.3 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检测凋亡 DeadEnd  TM Col-orimetric TUNEL System系统使用一个改进的TUNEL来末端标记凋亡细胞的碎片DNA。使用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TdT)将生物素标记的核苷酸掺入到DNA的3'-OH末端。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亲和素(streptavidin HRP)结合到这些生物素核苷酸上,后者可用过氧化物酶的底物过氧化氢和稳定的色素原联苯二胺(DAB)检测。凋亡细胞核苷酸被染成深棕色。各组分别计数1000个细胞,各组凋亡细胞数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每组试验重复3次,实验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统计处理应用SPSS11.0进行方差分析,配对资料t检验。


    
  2 结果
    
  2.1 ?丙酯对ECV304细胞生长的影响作用 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丙酯后,当浓度为1~4μg/mL时细胞生长状况良好,在该浓度范围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具有剂量依赖性。<1μg/mL或>4μg/mL时,可见大量固缩、漂浮的细胞,提示细胞活力下降。本实验设定?丙酯浓度为1~4μg/mL。?丙酯2,4μg/mL对细胞增殖的作用强于阿司匹林(60μg/mL),?丙酯1μg/mL无效(表1)。

  表1  ?丙酯对ECV-304细胞生长的影响(略)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丙酯对NaCN引起的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2.2.1 4μg/mL?丙酯对NaCN引起的内皮细胞凋亡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表2)。
    
  表2  ?丙酯对内皮细胞存活的干预作用(略)

  与模型组比较,*:P<0.05.
    
  2.2.2 AO/EB荧光染色观察可见?丙酯对NaCN引起的ECV304细胞凋亡的具有保护作用。正常对照组细胞略呈多角形,细胞体舒展,细胞核为椭圆形或类圆形,发黄绿色荧光,有时可见荧光较强的核仁;细胞质荧光为黄绿色。模型组细胞间见大量凋亡细胞及胞体缩小、核碎裂、核固缩等典型的凋亡形态改变。而给药组凋亡细胞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减少,多数细胞形态接近正常(图1)。
   
  2.2.3 TUNEL染色结果 给药细胞细胞核染成棕色,细胞数低于模型组。?丙酯(2μg/mL和4μg/mL)和阿司匹林药物干预均使凋亡比例下降(表3)。 

  表3  各组TUNEL染色后的细胞凋亡比例(略)
    
  各组细胞数1000.
    
  3 讨论
     ?
  丙酯(曾用名通脉酯、赤芍801)由中药赤芍的活性成分没食子酸经酯化反应合成,因含有没食子酸丙酯而具有更强生物效应,为全新的化学合成单体药物。?

  丙酯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炎、抗自由基、扩张血管和改变血液流变、改善微循环等作用,是心脑血管疾病较有前途的一种药物,而且具有比阿司匹林更强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6-7] 。
   
  利用氰化物造成细胞缺氧的报道很多,因为氰化物可引起氧自由基的产生,降低细胞的抗氧化功能 [8] 。本实验采用10mmol/L NaCN的低糖DMEM培养液造成组织细胞性缺氧,模拟体内缺氧的情况,处理20h造成大量ECV304细胞凋亡。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ECV304细胞形态和生化特征与原代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非常相似,是体外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的良好模型,因此一直被人们广泛地用作实验研究 [9] 。但近年来也有人对上述看法表示异议,认为该细胞能不依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无限地长期传代,缺乏Von Wille-brand因子等内皮细胞特征性标志,故认为不是血管内皮细胞 [10] 。但是国内外仍有不少学者明确地将ECV304细胞作为血管内皮细胞使用 [11-12] 。本文结果显示,?丙酯能显著减少NaCN引起的组织细胞性缺氧导致的ECV304细胞凋亡。?丙酯(4μg/mL)对ECV304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与阿司匹林(60μg/mL)的疗效接近,但前者的作用强度超过后者,且?丙酯对正常ECV304细胞还具有提高细胞活力的作用,阿司匹林则没有。相关的实验还证实,?丙酯是一种抗氧化剂,具有较强的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 [7] 。动物实验发现,?丙酯对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脂质过氧化损伤亦有保护作用,能提高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因此?丙酯的抗凋亡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
  丙酯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干预ECV304细胞凋亡的作用,有利于维持ECV304细胞的功能,维持血液凝固稳定和减轻缺血后炎症反应,在临床血栓性疾病的治疗中具有积极意义,其干预凋亡的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1] Dimmeler S,Hermann C,Zeiher AM.Apoptosis of endothelial cells:contribution to the pathophysiology of atherosclerosis[J].Eur Cytokine Netw,1998,9:697-698.

  [2] Choy JC,Granville DJ,Hunt DW,et al.Endothelial cell apopto-sis: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otential implications for atherosclerosis[J].J Mol Cell Cardiol,2001,33(9):1673-169.

  [3] Sudoh N,Toba K,Akishita M,et al.Estrogen prevents oxidative stresss induced endothelial cell apoptosis in rats[J].Circulation,2001,103:724-729.

  [4] 王艳梅.通脉酯注射剂治疗急性心梗死临床研究[J]. 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2,9(3):171-173.

  [5] 吕 薇,于培河.通脉酯注射液治疗脑梗塞46例临床观察[J]. 黑龙江医药, 2003,26(6):105.

  [6] 吴家斌.赤芍801对肾病综合症患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中药药理和临床, 2001,17(1):45-46.

  [7] 李晓丹.?丙酯的抗栓作用[J]. 中国处方药, 2003,9(1):38-39.

  [8] Gunasekar PG,sun PW,Kanthsamy AG.Cyanide-induced neuro-toxicity involves nitric oxide an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genera-tion after 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activation [J].J Pharmacol Exp Ther,1996,277(1):150-155.

  [9] Takahashi K,Sawasaki Y,Hata JI,et al.Spontaneous transforma-tion and inmortalization of human endothelial cells[J].In Vitro Cell Dev Biol,1990,25(2):265-274.

  [10] Roderick AF,Wilhelm MG,Yoshinohu DM,et al.Widespread intraspecies cross-contamination of human tumor cell lines arising at source[J].Int J Cancer,1999,83(4):555-563.

  [11]秦 英,杨 君,朱陵群,等.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人血管内皮细胞ECV-304促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3,19(3):334-339.

  [12] Bunc M,Rozman J,Stare R,et al.EquinatoxinⅡ-induced lysis of the cultured endothelial cell line ECV-304[J].Cell Mol Biol Lett,2002,7(2):35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