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汉族人群结合珠蛋白基因群体遗传学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邹起练 林祥泉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探讨福建汉族人群结合珠蛋白(Hp)基因的群体遗传特点及4个年龄组人群的特点和差异。方法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技术,分离血清中的Hp,分析群体中的Hp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比较4个年龄组群体间差异。结果福建汉族Hp1基因频率为0.340,其中儿童组0.307,青年组0.338,中年组0.363,老年组0.383。儿童组Hp1基因频率显著低于中年组和老年组(P<0.05)。Hp0?0型频率0.026,4个年龄组分别为0.032,0.046 0.014,0.014。结论福建汉族人群Hp1基因频率较高。

【关键词】  汉族 福建 触珠蛋白 遗传学 群体 基因 电泳 聚丙烯酰胺凝胶


    结合珠蛋白(haptoglobin,Hp)是人类及其他哺乳动物体内能与游离血红蛋白结合形成复合体,防止游离血红蛋白直接从肾排泄造成肾脏损害和铁丢失的血清蛋白质。Hp同时又是一种急性反应蛋白,具有抗氧化作用和调节体内辅助性T细胞Ⅰ型和Ⅱ型(Th1/Th2)的平衡,参与宿主抗感染、损伤组织的修复以及在内环境的稳定中起重要作用。Hp受控于Hp1和Hp2等位基因。人群中有4种基因型和4种相应的表型(Hp1?1、Hp2?1、Hp2?2和Hp0?0型),不同型Hp的生物活性不同,其中Hp1?1型生物活性最强,Hp2?1次之,Hp2?2最弱。已有研究表明,Hp遗传多态与多种疾病相关联,如肺气肿、哮喘、白血病、糖尿病、糖尿病并冠心病、糖尿病并视网膜变性、冠心病、乳腺癌、慢性肾功能衰竭、吸烟者患心血管疾病风险以及胎盘对疟原虫的易感性等[1?6]。笔者分析福建省汉族群体的Hp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以及该群体中4个年龄段人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探讨该群体Hp基因的群体遗传特点。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幼儿园、小学健康体检的儿童,某大学在校学生和教职工,附属的健康体检者;排除与非汉族婚配的子女及非福建的其他地区人员。总人数1 232人,男性620人,女性612人,年龄(34.42±19.61)岁(5~65岁)。分为4个年龄段:儿童组310人,男性158人,女性152人,年龄(7.91±1.56)岁(5~10岁);青年组314人,男性156人,女性158人,年龄(23.24±1.35)岁(20~25岁);中年组304人,男性152人,女性152人,年龄(42.85±1.61)岁(40~45岁);老年组304人,男性154人,女性150人,年龄(63.67±1.38)岁(60~65岁)。

    1.2方法取被试者血清5 μL,加5%Hb溶液1 μL和10%蔗糖3 μL,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上电泳,电压150 V,电流20 mA,电泳时间2 h。已知HP2?1型血清作对照。联苯胺染色[7]。标准 Hp带型分析,参照标准图谱和Hp2?1型的内参照。

    1.3统计学与遗传学分析根据电泳结果(基因型与表型一致),各种基因型(Hp1?1,Hp2?1,Hp2?2,Hp0?0)人数,按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计算其Hp1基因频率。4个年龄组分别计算其Hp1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全部被试者作为整体进行分析。整体及4个年龄组群体均按Hardy?Weinberg定律,理论值与实际值进行χ2检验,做遗传平衡分析。采用χ2检验法比较各群体间Hp1基因频率和Hp表型频率的差异。

    2结果

    2.1血清Hp电泳结果见图1。

    2.2统计学与遗传学分析福建汉族人群及其中4个年龄组群体Hp基因、Hp表型分布见表1。4个年龄组Hp1基因频率和Hp0?0型表型频率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遗传平衡分析显示福建汉族人群及其中4个年龄组群体均为遗传平衡群体。表1福建汉族人群Hp基因、Hp表型分布

    3讨论

    我国已报道的民族、群体的Hp1基因频率有:广西汉族0.337,广西壮族0.312,广西瑶族0.225,鄂伦春族0.269,锡伯族0.235,北方汉族0.263,满族0.276,朝鲜族0.280,蒙古族0.248,鄂温克族0.250,达斡尔族0.154;不同地域人群有:哈尔滨0.250,北京0.257,上海0.260,广东0.291,桂林0.340,新疆0.301。本文中福建汉族人群的Hp1基因频率为0.340,与广西汉族较相近,为Hp1基因频率较高的民族。

    我国已报道的民族、群体的Hp0?0型频率有:北方汉族0.009,满族0.005,朝鲜族0.007,蒙古族0.007,鄂温克族0.003,达斡尔族0.007,本文的Hp0?0型频率为0.026。本组人群的Hp0?0型频率处较高水平,与广西人群较相近(广西汉族0.021,广西壮族0.029,广西瑶族0.020)[8?9]。其人类学意义

    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组4个年龄段人群Hp表型构成比较,儿童组与中年组和老年组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和老年组Hp1?1型显著高于儿童组,而Hp2?2型显著低于后者。Hp1基因频率儿童组显著低于中年组和老年组(P<0.05)。4个年龄组人群中男女性别间的Hp1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p0?0型频率在4个年龄组人群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种差异的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Hp0?0型个体,一般认为其血清中缺乏Hp,故又称先天性无结合珠蛋白血症,对个体无明显不良影响,无特殊的临床症状。有关Hp0?0型表型的形成及是否存在Hp0基因,目前尚有争论。在本研究中未将Hp0?0型个体认作Hp0基因的纯合体,也未把Hp0基因当作是Hp等位基因中的一种,只Hp0型个体在所研究人群中的比例。作者认为要确定Hp0基因应该通过对Hp0型的家系进行细致和大量的家系分析,结合分子遗传学的方法进一步研究来证实。

【】
  /[1/]Levy A P,Hochberg I. Haptoglobin phenotype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individuals with diabetes:The strong heart study/[J/]. J Am Coll Cardiol, 2002,40(11):1984?1990.

/[2/]Roguin A,Ribichini F. Haptoglobin phenotype and the risk of restenosis after coronary artery stent implantation/[J/]. Am J Cardiol, 2002,89(7):806?810.

/[3/]Awadallah S M,Hamad M. A study of haptoglobin phenotyp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failure/[J/]. Ann Clin Biochem, 2003,40(Pt6):680?683.

/[4/]Awadallah S M. Haptoglobin 2?2 phenotypes is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ferroxidase activity in smokers/[J/]. Clin Chim Acta, 2003,334(1?2):71?76.

/[5/]陈萍,陈元仲,邹起练,等. 结合珠蛋白遗传多态性与急性白血病的关系/[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4,38(2):139?140.

/[6/]邹起练,陈元仲,林颖,等. 儿童5种多基因遗传病与结合珠蛋白遗传多态性的关系/[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6,40(6):563?565.

/[7/]李生斌. 人类DNA遗传标记/[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42?145.

/[8/]张志刚. 瑶族、壮族和汉族中结合珠蛋白的遗传多态性/[J/]. 桂林医学院学报, 1994,7(3):19?22.

/[9/]段玉琴. 鄂伦春族、锡伯族和汉族中结合珠蛋白的遗传多态性/[J/]. 人类学学报, 1992,11(3):272?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