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丙诺啡、地塞米松联合布比卡因用于臂丛麻醉术后镇痛的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丁丙诺啡、地塞米松与布比卡因用于臂丛麻醉的起效时间、镇痛效果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探讨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可行性。 方法 100例需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臂丛麻醉所用局麻药相同,试验组另加丁丙诺啡0.075mg、地塞米松5mg。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h内)主述手术部位出现疼痛的时间和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麻醉起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术后镇痛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术后48h需辅助用药者显著降低(P<0.01),两组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时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应用丁丙诺啡、地塞米松联合布比卡因用于臂丛麻醉的病人,麻醉效果好,术后可获得良好和持久的镇痛效果,且安全、省时和价钱低廉。
【关键词】 丁丙诺啡;地塞米松;布比卡因;麻醉和镇痛
阿片受体分布于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同时也广泛分布于周围神经系统。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1],外源性和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对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阿片受体产生特异性抗伤害效应。有研究发现[2,3],丁丙诺啡联合布比卡因用于臂丛麻醉病人,可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但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等症状的发生率偏高。本组研究采用随机双盲法应用丁丙诺啡、地塞米松联合布比卡因用于臂丛麻醉的病人,观察其镇痛效果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住院病人100例,所选病人一般情况好,年龄19~55岁,体重50~70kg,ASAⅠ~Ⅱ级,术前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肝肾功能、胸片、心电图等,无手术禁忌证。拟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锁骨、肩关节及上肢、手部骨科手术,随机双盲分为两组:试验组男42例,女8例,年龄45±8.0岁,体重57±5.6kg;对照组男44例,女6例,年龄43±9.5岁,体重55±6.4kg。两组病人性别、年龄、体重、麻醉时间和手术时间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用药均为鲁米那0.1g、东莨菪碱0.15mg。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和SpO2。
1.2 麻醉方法 采取斜角肌间隙法臂丛阻滞,由经验丰富的麻醉科医师实施,由专人评定效果。对照组与试验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药均为:生理盐水15ml加0.75%布比卡因15ml,试验组另加丁丙诺啡0.075mg、地塞米松5mg。药液均为专人临时配制。注药后每2min采用针刺法测定感觉阻滞平面,观察麻醉及术后镇痛维持时间;阻滞不全、效果不佳及术中辅用镇痛药的病例,均不在观察之列。
1.3 观察项目 ①监测、观察和记录P、R、SBP、DBP、MAP、ECG、SpO2;②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h内)主述手术部位出现疼痛的时间和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时间;③观察、记录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和效果;④观察、记录可能出现的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副作用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分析,计量数据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HR、RR、SBP、DBP、MAP、ECG、SpO2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 两组病人麻醉起效时间、术后镇痛时间和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时间 见表1,试验组臂丛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了近40%,术后镇痛时间也显著延长,术后48h需辅助用药者显著降低,大多数无需使用止痛药,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表1 两组病人麻醉起效时间、术后镇痛时间、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时间(略)
2.3 两组病人恶心、呕吐、尿潴留的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2,两组副作用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发生恶心、呕吐者多为女性,经对症后好转。
表2 两组病人恶心、呕吐、尿潴留发生情况比较(略)
3 结论
镇痛的处方很多,浓度各异。佘守章等[4]研究指出,3种以上药物联合镇痛的效果应强于两种或单一药物。丁丙诺啡属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为苯巴因的衍生物,主要激动k受体,对μ受体也有部分激动作用,其镇痛效果约为吗啡的30倍,是哌替啶的300倍,且很少产生依赖性[5]。近10年里,一些研究已经提出将某种阿片类药物加入局麻药中进行臂丛麻醉,可提供长时间、有效的术后镇痛[6]。我们既往研究证实丁丙诺啡与局麻药间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2]。
地塞米松属长效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抑制某些致痛化学物质如缓激肽、前列腺素等的合成,使疼痛刺激的传入途径被较长时间阻断,局麻药的半衰期延长,使镇痛时间延长。汪小海等[7]认为地塞米松可延长布比卡因的作用时间,是因为地塞米松具有较大的分子和复杂的空间结构,可能影响了布比卡因的释放和吸收过程,从而导致布比卡因药理作用的显著延长。
单纯将丁丙诺啡加布比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镇痛,虽有一定作用,但镇痛效果欠佳,剧痛病人欠满意,且副作用偏多。单纯使用地塞米松加布比卡因镇痛作用维持时间短。本组研究显示,试验组加入丁丙诺啡0.075mg、地塞米松5mg后臂丛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了近40%,麻醉维持时间及术后镇痛时间也显著延长,术后48h辅助用药显著降低,大多数无需使用止痛药,麻醉效果更加满意,且副作用减少,提示:小剂量丁丙诺啡、地塞米松的协同镇痛作用确切,混合应用于布比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时,丁丙诺啡、地塞米松可加强局麻药的镇痛效果,延长镇痛时间,且副作用减少,这一点与佘守章等[4]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小剂量丁丙诺啡、地塞米松联合布比卡因用于臂丛麻醉的病人,可明显缩短布比卡因臂丛麻醉的起效时间,提高麻醉效果和术后镇痛时效,促进病人的术后恢复,且止痛完善,安全、有效, 操作简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1] 郑斯聚.阿片类药药理研究的若干进展[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1,21(1):59-61.
[2] 陈学丽,李成,李斌.丁丙诺啡与罗哌卡因联合用于臂丛麻醉的术后镇痛观察[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23(2):229-230.
[3] 涂素兰,李焯文.丁丙诺啡增效布比卡因臂丛麻醉及术后镇痛时效的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0(20):64-66.
[4] 佘守章,许立新,刘继云,等.不同配伍丁丙诺啡用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临床效应的观察[J].疼痛医学杂志,1996,2(2):203-205.
[5] 杭燕南,庄心良,蒋豪,等.当代麻醉学[M].上海:上海技术出版社,2002:942.
[6] Candido KD, Franco CD, Khan MA, et al. Buprenorphine added to the local anesthetic for brachial plexus block to provide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in outpatients [J]. Reg Anesth Pain Med, 2001,26(4):352-356.
[7] 汪小海,崔苏扬.地塞米松对布比卡因术后镇痛时间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1998,14(5):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