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登星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 分析脑卒中患者的并发症及病死率,为防治脑卒中提供依据。方法 对612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一般情况、并发症及病死率。结果 脑卒中并发症主要为生化代谢异常、尿路感染、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消化道出血等;病死率为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梗塞,脑梗塞与脑出血及SAH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脑出血与SAH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及时纠正生化代谢异常、尿路感染、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消化道出血等,是减少脑卒中并发症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并发症;病死率

    脑卒中以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高和并发症多“四高一多”为特点,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现将我科 2000年1月~2006年8月住院的612例脑卒中并发症及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为脑卒中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我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年龄为60±15.67岁,男女比例为1.60∶1。其中脑梗塞412例,年龄为60±13.4岁,男女比例为1.70∶1;脑出血146例,年龄为59±16.6岁,男女比例为1.70∶1;蛛网膜下腔出血(SAH)54例,年龄为60±11.7岁,男女比例为0.99∶1。

  1.2  入选标准 

  所有患者诊断依据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脑血管病(CVD)分类和诊断标准[1],经头颅CT或MRI证实。出血性卒中包括脑出血、SAH,缺血性卒中有各种类型的脑梗塞(TIA除外)。

  1.3  并发症的确定 

  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消化道出血、肾功能不全的诊断见相应的诊断标准,心血管疾患包括心律失常、心肌梗塞、心肌缺血、心跳骤停及心力衰竭;癫痫是指在住院期间有1次以上的抽搐和(或)其他形式的癫痫发作;生化异常包括住院期间的血糖、钾、钠、氯、二氧化碳分压和氧分压化验异常者;其他包括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等少见并发症。

  1.4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脑卒中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分布情况 

  人数依次为:生化代谢异常、尿路感染、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消化道出血、癫痫、心血管并发症及其他,见表1。并发症的发生率由多到少依次为SAH组>脑出血组>脑梗塞组,脑梗塞组与其他两种类型卒中发生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1  脑卒中患者并发症的分布情况 (略)

  2.2  病死率
 
  不同类型卒中患者的病死率为脑出血>SAH>脑梗塞,脑梗塞与脑出血及SAH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脑出血与SAH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2。表2  不同类型卒中病死率分布情况(略)

  3  讨论
      
  本组资料在脑卒中并发症中显示,生化代谢异常、尿路感染、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消化道出血占75.32%,其中最常见为生化代谢异常。卒中常在环境和(或)身体状态的急剧变化下发生,如气候变化、疲劳过度、饮食失调、情绪激动、大小便用力、饮酒过量等,这些诱因会导致机体内环境的紊乱,称之为卒中前状态[1],从而诱发卒中,有学者在动物实验中成功模拟了寒潮诱发卒中模型[2]。大量卒中患者的生化代谢异常,可能出现在卒中前。另外,卒中时脱水剂的使用,无疑是生化代谢紊乱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甘露醇是最常用的脱水剂,目前对甘露醇250ml/d使用数日的“经典”疗法提出了质疑,现在的趋势是少量、短期、联合用药和在急性期应用,以减少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在本调查组中,尿路感染居第二,究其原因跟脑卒中后出现尿潴留或尿失禁留置导尿管出现逆行感染有关。故尽量避免插尿管如尿失禁男性患者采取套尿袋方法,间歇性插尿管及减少尿管留置时间等是减少尿路感染发生率的措施。

    国外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发病率在10%~12%[3],国内尚未见到有大规模的统计和调查报道。复旦大学附属中山[4]统计了1991~2000年的5484例卒中患者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占8.65%。本组调查结果为12.25%,高于前两者的患病率,这可能与调查的年龄、病情、治疗等差异有关。据多数[5,6]报道,肺部感染能明显增加卒中患者的病死率。肺部感染的原因除有肺部本身病变之外,最常见的还是呼吸中枢受损、长期卧床、咽反射差和吞咽困难、意识水平减低等。
  
  在本组调查中肾功能不全患者较多,其机理除应激反应所致的肾素分泌增多,肾小球滤过率减少,造成的一过性肌酐、尿素氮升高外,肾脏本身的疾患、药物使用不当等也可能是重要原因。
      
  上消化道出血是重症卒中的常见并发症,其主要原因是应激反应。本组调查结果显示:上消化道出血在脑出血及SAH组中发病率明显高于脑梗塞组(P<0.05)。究其原因可能为:出血性脑卒中病情一般相对较缺血性脑卒中凶险,中枢神经功能受损较严重以及病变易累及丘脑下部、脑干等。所以对出血性卒中预防性治疗消化道出血是有必要的。
      
  本组资料显示,出血性卒中患者死亡人数占所有卒中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而SAH因起病凶险,再出血及并发症较多,故应重视病因防治,明确动脉瘤患者尽早手术治疗。今后在卒中的治疗中,应进一步加强卒中的重症监护、卒中单元等组织救治及重视SAH的防治。

【文献】
    [1]刘春玲,黄如训,解龙昌,等.卒中发作的常见诱因分析[J].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5,31(1):4-7.

  [2]解龙昌,黄如训,李常新,等.人工寒潮促发卒中的实验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4,30(3):198-201.

  [3]Johnston KC, Li Jy, Lydeu PD, et al. Medical and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of ischemic stroke: experience from the RANTTAS trial. RANTTAS Investigators [J]. Stroke, 1998,29(2):447-453.

  [4]戚少华.卒中发病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3,19(1):111.

  [5]Heuschmann PU, Kolomincky-Rabas PL, Misselwitz B, et al. Predictors of in-hospital mortality and attributable risks of death after is -chemic stroke:the German Stroke Registers Study Group [J]. Arch Intern Med, 2004,164(16):1761-1768.

  [6]Aslanyan S, Weir CJ, Diener HC, et al. Pneumonia an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after acute ischaemic stroke:a tertiary analysis of the GAIN International trial [J]. Eur J Neurol, 2004,11(1):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