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hs-CRP与cTn-T联合检测在评价冠心病中的应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正海 张玉慧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 研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T(cTn-T)与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的相关性,讨论hs-CRP、cTn-T联合检测在CH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5例CHD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定量评定冠脉血管病变狭窄严重程度。冠脉造影正常者32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超敏乳胶增强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采用ELISA法测定cTn-T。结果 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hs-CRP、cTn-T明显升高(P均<0.01)。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Gensini积分与hs-CRP、cTn-T呈正相关(r分别为0.72,0.82,P均<0.05)。结论 hs-CRP、cTn-T与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其联合检测有助于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临床评估。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C反应蛋白 肌钙蛋白T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是常见病多发病,是心血管系统疾病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炎症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重要特征。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是急性时相蛋白,是一项敏感的炎症反映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升高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有关。但由于CRP是一项传统的非特异性炎症标志物,为提高其特异性,笔者将hs-CRP与心肌肌钙蛋白T(cTn-T)联合检测,旨在研究CHD时两者与冠脉病变狭窄程度的关系及其在冠脉事件中的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CHD组75例,其中男40例,平均64岁,女35例,平均66岁,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有异常改变。将其分为三组,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 SAP)组2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UAP)组25例,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组27例。设正常对照组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平均47岁,体检各项指标均正常,并且近1个月内未服用抗炎药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

  1.2  标本采集 

  研究对象于入院或门诊确诊或正常体检第2天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AMI患者即刻抽取静脉血,待血清析出,离心半径10cm,25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立即检测。

  1.3  检测方法 

  ①血清hs-CRP测定:采用超敏乳胶增强散射比浊法,多点定标后在日立7080E仪器上测定,试剂购自法国Orion公司。②血清cTn-T测定:采用ELISA法,仪器为美国abbott AXSYMTM,试剂购自瑞士Roche公司,均按试剂说明严格操作。③冠脉造影及评分标准:以Judkins方法行左、右冠脉选择性插管造影,每支血管至少进行3个以上的多体位投照。造影结果由富有经验的专业心内科介入医师分析完成。冠脉造影结果:冠脉直径狭窄≥50%正常值判为阳性,诊断为冠心病;狭窄<50%正常值判为阴性。结合临床情况排除冠心病诊断者归入正常对照组。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所规定的冠状动脉血管图像积分分段评价标准,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对每支冠脉血管病变狭窄程度进行定量评定:≤25%为1分,~50%为2分,~75%为4分,~90%为8分,~99%为16分,100%为32分。每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积分为各支血管积分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

  2  结果

  2.1  各组hs-CRP、cTn-T、Gensini积分结果比较 

  见表1。与对照组比较,SAP组血清hs-CRP与cTn-T升高不明显,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UAP组血清hs-CRP、cTn-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UAP组较SAP组血清hs-CRP、cTn-T和Gensini积分明显升高(P均<0.01)。AMI组较UAP组血清hs-CRP、cTn-T和Gensini积分明显升高(P均<0.01)。提示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hs-CRP、cTn-T明显升高。表1  各组hs-CRP、cTn-T、Gensini积分结果比较(略)

  2.2  CHD患者冠脉造影的Gensini积分与血清hs-CRP、cTn-T关系 

  CHD患者冠脉造影的Gensini积分与血清hs-CRP、cTn-T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hs-CRP、cTn-T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72,0.82,P均<0.05)。

  3  讨论

    CRP是一种能与肺炎链球菌的荚膜C多糖结合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由肝脏细胞合成和分泌。Ridker指出[1],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起主要作用。系列前瞻性研究提示[2],hs-CRP不仅是外观健康人群中未来冠脉事件的强烈预报因子,并且是一个独立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CRP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可能机制有[3]:CRP不是沉积在正常动脉内膜,而多定位于粥样硬化内膜,依托单核细胞在动脉壁聚集。CRP与低密度脂蛋白(LDL)结合,由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产生大量终末攻击产物和蛋白C3b-9,造成血管内膜受损,粒细胞、单核细胞均含有CRP受体。CRP的大量产生,可经其受体活化上述细胞,通过直接(浸润、聚集)或间接(产生细胞因子)作用,造成血管损伤。

    本研究发现,与SAP组比较,UAP组、AMI组的血清hs-CRP、cTn-T和Gensini积分明显升高(P均<0.01)。血清CRP、cTn-T浓度与CHD病情稳定程度密切相关,这对临床及预防均有指导意义。CHD患者hs-CRP、cTn-T水平升高主要体现在UAP等冠脉临床不稳定阶段,hs-CRP升高可提高CHD患者病情的不稳定性[4]。目前国际应用的冠脉狭窄程度定量指标是通过冠脉造影行冠状动脉的Gensini积分。本研究通过其与血清hs-CRP、cTn-T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s-CRP、cTn-T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提示随着冠状病变程度及范围加重,血清hs-CRP、cTn-T亦相应增高。血清hs-CRP、cTn-T不仅与CHD发生有关,而且与其进展相关,其值可反映CHD患者病变的严重程度。

    本组实验结果显示,血清hs-CRP、cTn-T对心血管病变的存在和发生心血管意外的预测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但因hs-CRP是急性时相蛋白,应用时应当排除活动性炎症的影响。此外,吸烟、饮酒、体重指数等因素也影响该数值,为提高hs-CRP预示心血管疾病的特异性,将血清hs-CRP、cTn-T进行联合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
    [1]Ridker PM.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potential adjunct for global risk assessment in 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J]. Circulation,2001,103(13):1813-1818.

  [2]Rifai N, Ridker PM.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a novel and promising marker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J]. Clin Chem,2001,47(3):403-411.

  [3]鄢盛恺.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诊治中的应用[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2,1(4):267-269.

  [4]Koukkunen H, Penttila K, Kemppainen A, et al. C-reactive protein, fibrinogen, interleukin-6 and tumour necrosis factor-alpha in the prognostic classification of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J]. Ann Med,2001,33(1):3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