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带蒂皮瓣结合皮片回植修复手部创面25例报告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3

                 作者:何勇 杨小辉 唐哲明 首家保

【摘要】  目的 25例腹部带蒂皮瓣结合皮片回植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有肌腱、骨关节、神经外露的手部创面,断蒂后采用皮片回植应用于皮瓣舒平,修复创面范围为2.2cm×1.6cm~8cm×6cm。结果 25例行皮片回植术后,2例手指表皮坏死,经换药后创面愈合,其余植皮均成活良好。术后随访,效果满意。结论 腹部带蒂皮瓣结合皮片回植手术较简单,成活率高,风险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节约费用;患者可较早开始手部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可最大限度地恢复手部功能。

【关键词】  手损伤 外科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创伤后因皮肤软组织缺损造成肌腱、骨关节、神经外露在手外伤中较常见。随着皮瓣研究的进展,可应用多种皮瓣移植修复创面。我科自1999年9月~2006年7月采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创面,断蒂后采用皮片回植应用于皮瓣舒平,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5例,其中男20例,女5例。年龄17~62岁,平均34.5岁。手背部创面15例;手掌部创面4例;手指部创面6例。致伤原因为烧伤6例,机械性损伤15例,复合伤(热压伤)4例。病程24天~2.2个月。全部患者均有肌腱外露,其中12例伴有不同程度的骨外露。本组均应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创面,其中急诊行皮瓣移位手术11例,择期手术14例。皮瓣缺损范围为2.2cm×1.6cm~8cm×6cm。

  1.2  手术方法
 
  腹部带蒂皮瓣断蒂术后6个月,在皮瓣边缘作一切口,长度约为皮瓣周径的2/3。切开皮肤,游离皮瓣,切除创面多余的脂肪组织,基底仅保留深筋膜浅面1~2mm软组织,皮瓣上的皮下组织全部剔除,制成厚中厚的断层或真皮下血管网的全厚皮片,严密止血,皮片上打孔引流,剪除多余皮肤,皮片回植,打包固定。回植皮片范围为2.5cm×1.8cm~9cm×3.8cm。

  2  结果

    本组25例行皮片回植术后,伤口愈合良好,2例手指表皮坏死,经换药后创面愈合,其余植皮均成活良好。患者手部功能活动幅度较舒平术前有明显改善。嘱其加强手部的功能锻炼,避免瘢痕挛缩及关节僵硬。术后17例经6~9个月随访,手部对指,对掌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唯感觉功能欠佳,术区皮肤的浅感觉麻木。

  3  讨论

  3.1  皮瓣的应用 

  皮肤的带蒂移位,亦称带蒂植皮。带蒂植皮术所用的移植体,称为皮瓣。皮瓣较厚,经常带有脂肪和其他皮下组织,在移位时因为有血液供给,所以移位成功的把握较大,抗感染能力较强,愈合较快,愈合后收缩较少,质地和色泽几乎无改变。因此,皮瓣适用于受压较重和摩擦较多的部位,也适用于有肌腱、骨面、关节和较大血管或神经暴露的部位。全身各种各样的皮瓣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而腹部带蒂皮瓣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成活率高、供区多可直接缝合等优点而被广泛的应用。但手术后往往因为皮瓣臃肿而影响美观和功能,需二期行皮瓣舒平手术。

  3.2  皮瓣移植应注意的问题 

  传统带蒂皮瓣宽与皮瓣长之比为1∶1.5以内;每一皮瓣的面积略大于创面面积;皮瓣设计位置应使肢体与躯干制动于舒适位置;皮瓣掀起后创面及皮瓣应彻底止血;皮瓣修薄以不影响皮瓣最远端血循环为原则;供区创面需植皮时应与近蒂创缘作连续外翻缝合;皮瓣移植后基底置管引流;术后应牢固制动,避免皮瓣蒂扭转、受压或折叠[2]。

  3.3  皮片回植的应用 

  皮瓣舒平术是皮瓣移位术后需施行的一种手术,以适应美观和功能的需要。传统的皮瓣舒平是分次剔除皮瓣下的脂肪组织,一次手术的范围不能超过皮瓣的一半否则会造成皮瓣缺血坏死,且影响美观和功能。一个皮瓣的舒平至少需要两次手术,为了保证皮瓣的成活,舒平手术中不能将皮瓣修的太薄而影响皮瓣的血运,从而遗留较多的皮下组织,影响手术效果。皮片回植的应用能克服该缺点。皮瓣舒平术可一次完成,也可根据局部情况决定清除皮下组织量,但不要切除过多使肌腱骨骼神经外露,只要基底能保留薄层的软组织就可以保证皮片的成活。我们在手术中观察到皮瓣被剔至全厚皮时,有部分或更多的皮片返红试验呈阳性,其原因可能是手术时未全部切下皮瓣,而是保留有1/3的皮肤不切断,使这部分皮肤起到了蒂的作用,皮片下的真皮下血管网保证了皮片的血液循环,因此,修剪皮片时应注意皮片厚度的掌握,即靠近皮片蒂的部分可稍厚一些,而远端的皮片应剔至中厚以保证皮片的成活。

  3.4  腹部带蒂皮瓣结合皮片回植应用的优缺点 

  腹部带蒂皮瓣手术较简单,成活率高,风险小,特别适用于基层,且供区隐蔽,病人容易接受。但皮瓣断蒂后,皮瓣原有感觉神经完全切断,术后皮瓣区皮肤感觉麻木,远期感觉功能恢复也不理想,为此手术的缺陷之一。对于手部感觉功能恢复要求较高的患者,可行带神经血管蒂的皮瓣移位或吻合神经血管的皮瓣移位术[3]。但对于皮肤缺损面积大或对手部感觉功能要求不高者,腹部带蒂皮瓣移位结合皮片回植整形,仍不失为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手术方式。皮片回植应用于皮瓣舒平,可减少患者的手术次数,只需一次手术即可舒平皮瓣,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节约费用。由于手术次数的减少,时间缩短,使患者可较早开始手部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可最大限度地恢复手部功能[4]。

 

【】
    [1]钱运春,施申启,汪安和,等.前臂桡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虎口皮肤及软组织缺损一例[J].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5,19(9):750.

  [2]蔡林方.手部创面的修复[J].实用手外,2006,20(1):4.

  [3]江志文,何继银,李展振,等.吻合前臂外侧皮神经的交臂皮瓣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2,16(3):179-180.

  [4]王炜.整形外科学[J].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324-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