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心房颤动35例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心力衰竭并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35例心力衰竭并房颤患者,先用胺碘酮静脉注射负荷量后,继以静脉滴注维持。观察房颤转复、心功能、血压和心室率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房颤转复的总有效率为91.43%。用药24h后心室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用药前后血压变化不明显(P>0.05)。所有患者的心功能均有改善。2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经停药后恢复。结论 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房颤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胺碘酮;心力衰竭,充血性;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各种原因所致的心力衰竭均可并发房颤,且一旦并发快速心室率的房颤,常使病情恶化,患者预后不良,病死率增加。因此,在治疗心力衰竭的同时,必须积极有效地控制房颤。2003年7月~2005年12月,我们对35例心力衰竭并房颤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5例心力衰竭并房颤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且为快速型房颤。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62.2±8.4岁。其中冠心病1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9例,风湿性心脏病6例,扩张性心脏病5例。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8例,Ⅲ级12例,Ⅳ级15例。所有患者既往无房颤病史,房颤时心室率140~198次/min。发生房颤时间:<1天28例,<7天7例。上述病例均除外病窦综合征、甲状腺疾患、慢性肺部疾患、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以及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导致的房颤。
1.2 给药方法 静脉注射胺碘酮首剂150mg加入生理盐水20ml,10~15min内注入,随后以0.5~1.0mg/min维持静脉滴注。房颤控制不理想者,间隔30min追加150mg,追加不超过2次。病情好转后,逐渐减少静脉维持量,至房颤转复停止静脉用药。出现心动过缓(心率<60次/min),BP<11.97/7.98kPa则停止静脉滴注胺碘酮。静脉给药时,同时口服胺碘酮600mg/d,待病情稳定1~2周后,再逐渐减至200mg/d维持。所有患者同时给予积极抗心衰等综合治疗措施。
1.3 观察指标 持续心电、血压监测,静脉注射胺碘酮前后测血压,每次给药前记录12导联心电图,测P-R间期、QRS波时限、QTc间期。检测血生化、心肌酶及甲状腺功能,并做心脏彩超及胸片等检查。观察用药前后心律、心室率、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 显效:房颤转复,静息时心室率在60~80次/min;有效:持续性房颤转为阵发性房颤,2周内阵发性房颤减少60%以上(包括时间与次数),心室率在81~100次/min;无效:未达到上述有效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输入机,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显效27例(77.14%),有效5例(14.29%),总有效率为91.43%;无效3例(8.57%)。
2.2 心功能、心率和血压变化 心功能改善1级者23例(65.71%),改善2级者12例(34.29%),无一例心功能恶化。所有患者在用药1h后心率有下降,24h后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用药前后血压变化不明显(P>0.05),见表1。
2.3 不良反应 静脉用药期间2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分别于停药后30min、2h恢复正常。所有患者用药2周后查甲状腺功能均在正常范围。
表1 患者前后血压、心室率变化的比较(略)
与用药前比较,a:t=1.56,b:t=0.28,P>0.05;c:t=9.12,P<0.01
3 讨论
心力衰竭并快速型房颤可加重心衰的症状,增加病死率,因此,及时转复心律或减慢心室率是主要的治疗措施。临床上转复心律或减慢心室率常用的药物有洋地黄、钙离子拮抗剂、普罗帕酮和β受体阻滞剂等,但在心衰时,这些药物疗效差或应用受限。近年来,胺碘酮广泛应用于恶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优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1]。胺碘酮的另一大优点是左室功能障碍的病人对它的耐受性良好,因为其负性肌力作用很小,甚至可能有部分正性肌力作用。而且作为抗心律失常的胺碘酮仅有微弱的致心律失常作用,不加重充血性心衰。应用胺碘酮可以有效地减少猝死率[2]和总病死率[3]等特点,使得许多临床医生开始把胺碘酮作为治疗心律失常的一线药物,特别是对于那些有严重左室功能障碍的病人。
本组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房颤,总有效率为91.43%,取得明显效果,对心脏泵功能无明显抑制作用,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良好。胺碘酮的电生理效应主要有[4]:①抑制钾离子通道,延长动作电位时程(APD)和有效不应期(ERP),从而延迟复极时间,可使Q-T延长、T波改变。②抑制心房及心肌传导纤维的快通道Na+内流,减慢传导速度,在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延长。③阻断慢钙通道内向电流,减慢房室(AV)传导速度,对房室旁路前向传导的抑制作用大于逆向。通过抑制L-型Ca2+通道而抑制后除极引起的触发活动,故虽可以延长Q-T间期,但极少引起尖端扭转室速。④直接抑制窦房结和房室结的自律性,对静息膜电位及动作电位幅度无影响。显著延长心房不应期,轻度延长心室不应期。⑤对α、β受体、毒蕈碱受体均有非竞争性阻滞作用,其代谢产物能抑制甲状腺素与受体的结合,因此具有抗交感神经活性及抗甲状腺素活性,有助于心肌细胞的稳定,并可能减少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生率。⑥静脉应用可直接扩张血管。胺碘酮口服吸收缓慢,生物利用度低,起效时间长,为7~20天。静脉应用浓度高,使心肌组织暴露在较高的血药浓度下,故起效快,主要用于急症治疗[5]。静脉注射15min其作用达到最高点,以后4h内逐渐下降,故需要静脉维持用药[4]。在静脉用药的同时给予口服制剂,既缩短药物的起效时间,又保持了稳定的血药浓度。当口服开始起效时,停用静脉胺碘酮,完成静脉至口服的平稳过渡,防止房颤复发。
综上所述,胺碘酮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其致心律失常作用小,负性肌力作用轻或无,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并房颤安全、有效,应作为该类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
【】
[1] Chow MS.Intravenous amiodarone: pharmacology,pharmacokinetics,and clinical use [J].Ann Pharmacother,1996,30:637-643.
[2] The cascaed investigators.The Cascade study-randomized anti-arrhythmic drug therapy in survivors of cardiac arrest in Seattle [J].Am J Cardiol,1993,13:442-449.
[3] Levine JH,Massumi A,Scheinman MM,et al.Intravous amiodarone for recurrent sustained ventricular tachyarrhythmias.the intravous amiodarone multicenter trial group [J].J Am Coll Cardiol,1996,27:67-75.
[4] 汪芳,李一石.胺碘酮的临床药理及其应用进展[J].医刊,2006,41(2):28-31.
[5] Amiodarone trials Meta Analysis Investigators.Effect of prophyiatic amiodarone on morality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in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meta analysis of individual data from 6500 patients in randomized trials [J].Lancet,1997,350:1417-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