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67例
作者:谢逸波,李泽龙,王培倍,李培浩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动力髋螺钉;手术
[摘要]目的:动力髋螺钉(DHS)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经验。方法:采用DHS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67例。结果:本组术后随访9~22个月,平均163个月,无肢体短缩。2例髋内翻畸形,关节活动受限,活动时轻度疼痛。结论:DHS使骨折处得到坚强内固定,是股骨粗隆部骨折治疗的最佳选择之一。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动力髋螺钉;手术
粗隆部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保守治疗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而手术治疗有积极意义,但术后髋内翻等并发症较多。1999_11~2005_11,我科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常州康辉器械公司,)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67例,疗效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39例,女性28例。年龄19~92岁,平均633岁)均为闭合性骨折。高处坠落伤11例,事故伤21例,滑跌伤28例,其它7例。合并闭合颅脑外伤9例,骨盆骨折7例,胫腓骨折11例,上肢骨折16例。合并糖尿病26例(血糖79~165mmol/L),高血压病35例(1级高血压7例,2级17例,3级11例)。合并骨质疏松症(股骨颈Singh指数均在Ⅲ°以下)34例。AO分型[1]:A1型21例;A2型29例;A3型17例。
12 手术方法
硬膜外麻醉下,患侧臀部垫高,在大腿外侧自粗隆部顶点向远侧取切口,显露骨折处外侧及前内侧,克氏针简易固定。在瞄准器引导C型臂透视下于大粗隆顶点下25cm外侧中点处打入导针(导针位于股骨颈冠状面中下1/3,针端达股骨头关节面下1~2cm最理想),记录导针深度,导针继续向前钻入10cm达股骨头软骨下,根据导针深度调整组合钻长度钻孔,攻丝,拧入粗纹螺钉。安放动力髋钢板,拧入钉帽,加压固定。合并小粗隆骨折时可经前方或侧卧位下经后路显露将其复位,以钢丝捆绑或螺丝钉固定。术后伤肢保持外展中立位,穿防旋鞋,术后3d可坐起活动,行CPM功能锻炼,1周后逐步进行髋关节伸屈活动及功能锻炼,避免内收及旋转活动,4周后患肢不负重扶双拐下地活动,8~12周开始部分负重,12周后根据骨痂生长情况决定是否完全负重。
13 疗效判定标准
见[2]。
2 结果
21 本组术后随访9~22个月,平均163个月。术后3个月完全负重行走20例,6个月35例,8个月12例。2例髋内翻畸形,关节内收外展活动受限,活动时轻度疼痛,无肢体短缩,无骨不连或延迟愈合者,髋关节屈曲伸直无受限(图1~3)。
22 疗效
优41例,良23例,可2例,差1例。总优良率955%,愈合率985%。
3 讨论
31 方式及内固定物的选择
股骨粗隆部骨折常见于老年人,伴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多见。非手术治疗易致畸形愈合或患肢短缩现象增多。手术治疗可明显减少并发症及髋内翻畸形发生率,缩短疗程。
股骨粗隆部骨折治疗方式多种,可供选择的内固定物也很多,如保守治疗骨牵引、切开复位三根斯氏针内固定、单臂外固定架外固定、130°/135°角钢板内固定、麦氏鹅头钉内固定、接动力髋螺钉内固定、股骨近端髓内钉及粗隆部解剖钢板等。DHS具有结构牢固及滑动加压功能,生物力学测试显示DHS固定最稳定,承载最大。DHS能承受280kg的抗弯能力,有效地对抗内翻剪切力,钉的滑动避免钉尖穿破股骨头[5]。除静力加压作用外还有动力加压作用,在骨端吸收、压缩的同时,仍能起到加压及牢固的内固定作用,而不稳定型骨折由于剪力作用使套筒与加压螺钉杆间产生滑动,使剪力转化为加压力,利于早期负重和愈合[6]。DHS稳定性好,适合各种类型粗隆部骨折(但应重视骨折块的解剖整复,增加骨折压力侧的稳定性,减少早期负重导致的髋内翻畸形),对稳定型骨折可以早期下地负重活动,术后1~2周扶拐下地活动,不稳定型骨折术后3~4周起扶拐下地活动。股骨近端髓内钉负重力线内移,固定坚固,可早负重,有创伤小、出血少,但手术操作复杂,其尖部股骨的高应力可引起股骨骨折;解剖钢板对粉碎性骨折,尤其是入点条件不佳时是较理想的固定物,但抗弯能力弱,不宜早期下地活动。DHS及股骨近端髓内钉适合范围广,具有较强的抗弯能力和产生持续的骨折端加压应力,优良率高,应作首选。
32 注意事项①钉的入点选在大粗隆下25cm处,放在股骨头中下1/3,达股骨头软骨下1cm。即张力骨小梁和压力骨小梁交叉的下方,侧位时钉放在股骨头颈的中心稍偏后。股骨头的上1/3骨质疏松,又为负重区,钉易切割股骨头从其外上方穿出,故骨质疏松者尤其不能选用此区,且钉道不宜攻丝。②压力线通过股骨距,应重建内侧支持结构。故对A22~A3尽量复位固定后内侧大的骨折片,用松质骨拉力螺钉或套扎钢丝将小粗隆复位固定,消除造成髋内翻的应力。如出现内侧骨缺损,应取髂骨片植骨保证内侧压力线骨性愈合,避免髋内翻。同时在滑动加压钉入点上方拧入1枚松质骨螺丝钉防止旋转。术后不宜过早负重,应在骨性愈合后方可负重。③发病年龄晚。60岁以上的老年人绝大多数有骨质疏松,在骨折愈合期成骨细胞数量减少,成骨能力降低,而破骨细胞吸收能力旺盛,导致骨痂质量下降;由软骨性骨痂向骨性骨痂演变的过程延缓。故对骨质疏松治疗,有利于提高骨折愈合率,减少不愈合或髋内翻的发生率,如钙及维生素B的补充、雌激素、维生素AD丸。④内科合并症的处理。术前血糖控制在(7~10)mmol/L,尿糖-~+为宜,无酮症酸中毒。术前BP应维持在160/95mmHg,如果BP超过200/110mmHg暂停手术。
:
[1]卢世璧编译.坎贝尔骨[M].第9版.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3.2 135-2 136.
[2]董纪元,李国宏,胡永成,等.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的治疗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00,20(8):476-479.
[3]Russell TA. Fractures of hip and pelvis[M]. In:Crenshaw AH ed. Campbells Orthopedics. Vol.2 Eighth Edition. St. Louis:Mosby_year Book Inc,1992. 915-929.
[4]许继刚.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附438例报告)[J].中华骨科杂志,1994,14(3):150-152.
[5]王福权,骆燕禧,黄公怡.加压滑动鹅头钉的应力测试和对髋部骨折治疗的初步结果[J].中华骨科杂志,1990,10(3):165-168.
[6]刘安庆,张银光,王春生,等.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及生物力学研究[J].矫形外科杂志,2000,7(9):856-8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