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郁症308例临床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谢潇侠 时间:2010-07-13
   摘 要: 根据郁证的分型和,采用了分期的方法,即早期行气解郁、中期下气开结和后期益气宁神,治疗效果满意。

    关键词: 郁证;针灸治疗;分型;分期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类病证。本人对20多年来临床治疗郁证的经验进行了,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08例,其中男120例,女188例;年龄22~59岁,平均47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3年7个月;门诊208例,住院100例。其中阳明热盛98例,表现为烦躁易怒、顽固失眠、体盛气粗、语多声高、动作有力、大便秘结、舌红、脉弦滑有力;心火炽盛70例,表现为头痛面赤、失眠多梦、大喜大悲、吵闹不休、心悸烦乱、舌红唇干、苔黄、脉数;气虚挟湿60例,此型多见于中年妇女及老人,表现为头晕心慌、少气懒言、烦躁失眠、自汗、舌淡胖、脉濡细;气虚阳阻80例,表现为头晕乏力、面色少华、气短懒言、体弱疲神、舌淡、苔薄、脉沉细弱。

   2 治疗方法

  2.1 取穴

    阳明热盛:金津、玉液、风池、曲池、偏历、合谷、丰隆。心火炽盛:人中、劳宫、涌泉、舌尖点刺、天容、郄门、通里。气虚挟湿:上星透百会、印堂、前顶、后顶、通天、头临泣、率谷、风池、完骨、内关、神门、前廉泉、舌尖点刺。气虚阳阻:百会、四神聪、风池、曲池、手三里、外关、阳池、中渚、太溪、太冲。

  2.2 针刺方法

    用30号1.5寸毫针,主穴用提插配捻转补泻。人中用雀啄泻法,以眼球湿润为度。金津、玉液及舌尖点刺以出血为度,留针30~60min,视病情而定。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痊愈:精神症状消失,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显效:精神症状基本消失,时有情绪波动,但能处理日 常工作;有效:精神症状部分消失,情绪不稳定,不能正常工作和学习;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改善。

   3.2 结果

    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针刺治疗郁症308例疗效观察

    4 典型病例

    王某,女,28岁,工人。患者因失恋受刺激后,声高气涌,语言滔滔不绝,逢人便诉说失恋之苦,后来到独自表白,暴饮暴食,便秘。曾在其他诊治,疗效不佳,遂来我院诊治。诊见精神亢奋,舌红,苔黄,脉弦数。诊断:郁证,属阳明热盛型。治宜清泻阳明。取金津、玉液点刺出血;风池用捻转补法;曲池、偏历、合谷、丰隆均用提插泻法。经上法2次后,情绪趋于稳定,2个疗程后痊愈,随访3个月未复发。

    5 讨论

  历代对郁证论著颇多,可谓学说纷呈。《素问》提出“五郁”之说,即五郁之发,是湿、燥、寒、风、火等不同的气候条件所引发的脏腑功能失调的病变。《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五常之气,太过不及,其发异也。……太过者暴,不及者徐,暴者为病甚,徐者为病持。”张介宾指出:“天地有五运之郁,人身有五脏之应,郁则结聚不行,乃致当升不升,当降不降,当化不化,而郁病作矣。故或郁于气,或郁于血,或郁于表,或郁于里,或因郁而生病,或因病而生郁。”王履亦指出:“凡病之起也多由乎郁,郁者滞而不通之义,或因所乘而为郁,或不因所乘而本气自郁,皆郁也。”赵献可认为,郁证的范围相当广泛,提出了五郁相因为病之说,还指出“凡郁皆肝病也。”孙一奎和李用粹均提出五藏本气自郁说。朱丹溪提出了六郁之说,认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其后有戴思恭的郁在中焦说和王伦的气血痰郁关系论,均对六郁说加以补充和完善。陈无择首论情志致郁,提出“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行于肢体,为内所因。”近年来,对郁证的研究较为突出的是肝郁证,认为郁证的病机在于肝气郁结。对郁证的认识,要师古而不泥古。笔者认为,郁证的病机在于人体气机郁滞,升降失司,少阳之气不得宣发,故而身呆气逆,表现为各项机能失于和畅。虚者清阳不升,神怠抑郁;实者郁浊不降,扰神逆乱。治疗的关键在于辨证施治,实证应以清泻火热为主,虚证应以疏理气机为主。

    在郁证的辨证治疗中,根据不同分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阳明热盛型,治以清泻阳明。金津、玉液为经外奇穴,点刺有祛瘀陈 、清热散结、通络开窍之功效;风池疏泄清窍;曲池、偏历、合谷分别为手阳明之合穴、络穴及原穴,丰隆为足阳明经络穴,主升清。诸穴配伍,具有清泻阳明之功效。心火炽盛型,治以清心泻火。人中、劳宫、涌泉共为五

    心穴,具有开窍醒神、清心泻火之功效;舌尖属火,点刺可清心泻火;天容为小肠经穴借以通腑;郄门为心包经之郄穴,具有宁心安神之效;通里为心经络穴,泻心火。气虚挟湿型,治以益气化湿,清疏上焦。上星透百会与印堂、前顶、后顶、通天相互配伍,起通督调神之功效;头临泣醒神宽胸;率谷有升清降浊之功;风池、完骨有升清之功;内关有宽胸下气之作用;神门安神宁心,通经活络;前廉泉可宣通窍络,畅阴化湿。气虚阳阻型,治以温阳通经,疏理少阳。百会配四神聪镇静安神;风池具有清泄少阳之功;曲池、手三里、外关、阳池、中渚配合,共凑建中益气通阳之功;太溪、太冲相配益肾疏肝。

    在治疗郁证时,除辨证分型外,还应根据郁证的发展,采取分期治疗的方法:早期用行气解郁法,取穴:上星透百会、外关、中渚、四关等;中期用下气开结法,取穴:颔厌、曲池、偏历、合谷、丰隆、内庭等;后期用益气宁神法,取穴:百会、四神聪、内关、神门、曲池、手三里、足三里、太冲等。

    郁证既是一个独立的病证,也是导致其他多种疾病的重要原因。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精神因素致病的广泛性与严重性的认识日益深入,郁证的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其他疗法相比,针灸治疗本病,显示了它独特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