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一号方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3

               作者:陈勇 叶穗林 刘伟强 邬耀强 邵兵 何皓颋

【摘要】    【目的】观察具有益气养阴、活血祛瘀作用的冠心一号方对冠心病患者的作用及对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将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服冠心一号方(由党参、麦冬、五味子、玉竹、川芎、知母、丹参、三七、郁金等组成)。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主要观察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总疗效及心绞痛、心电图疗效,并观察血脂、血清Hcy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等相关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总疗效及心绞痛、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均有下降(P<0.05),而对照组的下降作用不明显(P>0.05)。治疗后治疗组Hcy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Hcy水平较治疗前也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Hcy水平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一号方治疗冠心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而且具有降低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作用。

【关键词】  冠心病/中药疗法 冠心一号方/治疗应用 同型半胱氨酸/血液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并被认为是冠心病防治的重点环节[1-2]。近年来,笔者对具有益气养阴、活血祛瘀作用的冠心一号方治疗冠心病进行了临床观察,同时观察了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变化,以探讨该方对冠心病Hcy的干预作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所有入选的冠心病患者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3]确定诊断,并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胸痹的中医证型,选择冠心病心绞痛,且中医分型属气阴两虚、心脉瘀阻型患者。临床表现为胸闷胸痛、或胸部刺痛,心悸气短,头晕懒言,面色少华,舌质紫暗,苔少,脉细涩无力或结代。排除标准:重度心绞痛患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急性心肌梗塞及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患者。

  1.2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共60例,选自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广州市中医心内科住院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治疗组30例,男17例,女 13例;年龄42~74岁,平均(60.26±6.21)岁;病程1个月~25年;其中初发劳力型心绞痛 4例,稳定劳力型心绞痛16例,恶化劳力型心绞痛6例,自发心绞痛4例;属轻度心绞痛19例,中度心绞痛11例。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38~75岁,平均(61.20±5.81)岁;病程1个月~27年;其中初发劳力型心绞痛6例,稳定劳力型心绞痛15例,恶化劳力型心绞痛5例,自发心绞痛4例;属轻度心绞痛22例,中度心绞痛8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心绞痛类型及证候轻重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消心痛10mg/次,3次/d;肠溶阿斯匹林,0.1g/次,3次/d;倍他乐克25mg/次,2次/d)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服冠心一号方(处方:党参15g,麦冬12g,五味子10g,玉竹15g,川芎15g,知母12g,丹参15g,三七8g,郁金12g),每天1剂,由本院煎药室以煎药机煎成汤汁200mL,早晚各服100mL。2组均以 4周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4.1  临床疗效观察  主要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总疗效和心绞痛、心电图疗效。临床症状总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有关标准评定为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参照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制定[5]的标准评定为显效、有效、无效、加重4级。

  1.4.2  实验室指标观察  主要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清Hcy水平变化情况。血清Hcy水平检测均采用美国雅培AxSYM检测仪化学发光法测定,试剂盒选用美国5F51-99AxSYM同型半胱氨酸试剂盒。全部患者均于清晨空腹抽静脉血2mL,并贮存在2℃~8℃待测,全部标本均经中山医科大学安达检验中心检测。

  1.4.3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测定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IMT测定采用日立 EUB?565A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超声探头采用2.5MHz。受检患者取去枕卧位,充分暴露颈部,头居中后仰,先纵行扫查两侧颈动脉,再用横截面扫查,选取颈总动脉分叉处近端 1.5cm处为取样区,在心室舒张末期测量颈动脉IMT。

  1.4.4  安全性观察  主要观察用药过程有无皮疹、胃肠道反应,治疗前后检测两组血常规、大小便常规和肝肾功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  用Ridit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总疗效比较
   
  表1结果显示,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总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2.2  两组心绞痛、心电图疗效比较
   
  表2结果表明,治疗组心绞痛、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及血清Hcy水平变化比较

  表3结果表明,组治疗后血清TC、TG、LDL?C水平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5),而对照组各项指标下降不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Hcy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5),对照组血清Hcy水平较治疗前也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Hcy水平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

  2.4  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比较
   
  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IMT分别为(1.36±0.28)mm和(1.37±0.26)mm,治疗后分别为(1.35±0.27)mm和(1.36±0.31)mm,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5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大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验均未见异常变化,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表1  两组临床症状总疗效比较(略)

  Table 1  Comparison of total therapeutic effect on clinical symptoms in the two groups

  统计方法:Ridit检验;①P<0.01,与对照组比较

  表2  两组心绞痛、心电图疗效比较(略)

  Table 2  Comparison of effect on angina pectoris and ECG in the two groups

  统计方法:Ridit检验;①P<0.05,与对照组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及血清Hcy水平变化比较(略)

  Table 3  Changes of blood lipid and Hcy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统计方法:t检验;①P<0.05,与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国内外大量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Hcy是导致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Hcy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及预后有关[1-2]。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去甲基后的产物。Hcy代谢相关酶MTHFR基因突变和CBS基因缺陷及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是导致高Hcy血症最主要的因素[6]。Hcy导致冠心病的机理复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Hcy可以使脂质磷酸化,激活蛋白激酶C,促进C?fos和C?mb基因在血管内皮平滑肌细胞增生,这种变化可以随Hcy浓度的升高而成倍增加[7];(2)Hcy能损害血管内皮功能和结构,影响血管内皮的舒缩功能[8];(3)Hcy可激活血小板,使血小板的黏附性和聚集性增加,Hcy还通过抑制纤溶系统活性,导致抗凝功能下降,促使血栓的发生,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生[9];(4)Hcy能上调血管内皮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的表达,同时增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的释放,导致血管壁炎症细胞的聚集和炎症反应[10];(5)Hcy可以与LDL的载脂蛋白B的游离氨基酸形成肽键半胱氨酸,从而导致细胞摄取并凝聚LDL与胆固醇沉着;另外,Hcy可以对LDL进行氧化修饰,LDL修饰后可以直接损伤血管内皮,使血管内皮功能下降而有利于冠心病的发生和,Hcy对血脂的影响还表现在可以与Lp(a)共同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从而促进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11]。
   
  中医学认为,冠心病的发病以五脏气血阴阳亏虚为本,以血瘀、痰湿、气滞、寒凝为标,关于对Hcy的认识,有实验[12]己证明了实证及虚实夹杂冠心病患者血清Hcy水平较虚证明显升高,分型属血瘀及痰湿冠心病患者血清Hcy水平较高,故临床上在补益气血阴阳的基础上,多采用行气、活血祛瘀、消痰软坚治疗冠心病[13]。冠心一号方以具有益气养阴功效的生脉散为君,以具有活血祛瘀、通络止痛功效的川芎、丹参、三七为臣,佐以郁金以疏肝活血,并加玉竹、知母以滋阴润燥、清热除烦,以防川芎芳香辛燥、耗气伤阴。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效。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生脉散可以扩张冠状血管、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抑制血栓、抑制脂质过氧化、抑制钙超载、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从而抗急性心肌缺血,缩小心肌梗死面积,达到防治冠心病的目的[14]。药理研究表明,川芎、丹参、三七、郁金等活血祛瘀药具有调脂、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影响血小板功能及保护内皮细胞和抗氧化作用,能阻止动脉硬化病变进展和促进斑块消退,防止动脉硬化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15]。本研究结果可见,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总疗效及心绞痛、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表明冠心一号方能缓解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改善冠心病患者心电图缺血表现,对冠心病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而且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此外,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C、TG、LDL?C及Hcy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疗效优于对照组,表明冠心一号方能降低冠心病患者血脂及Hcy水平,初步推断该方治疗冠心病的机理可能与其降低冠心病患者Hcy及血脂水平,减少Hcy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抑制脂质过氧化,抗血小板凝集,扩张冠状血管等有关。刘王明等[16]证实了血浆Hcy水平与冠心病患者颈动脉IMT呈正相关关系,认为降低血浆Hcy水平可以降低冠心病患者颈动脉IMT,但本研究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IMT无明显变化,可能与观察时间不长有关,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应延长随访时间以观察冠心一号方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
    [1]Ortolani P,Marzocchi A,Marrozzini C,et al.Clinical relevance of homocysteine levels in patients receiving coronary stenting for unstable angina[J].Ital Heart J,2004,5(3):189.

  [2]Dinckal M H,Aksoy N,Aksoy M,et al.Effect of homocysteine lowering therapy on 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 and exercise performance in coronary patients with hyperhomocysteinemia[J].Acta Cardiol,2003,58(5):389.

  [3]贝政平.3200个内科疾病诊断标准[S].南京:江苏出版社,1998:46-49.

  [4]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5]陈可冀.心脑血管疾病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19.

  [6]巩文书,刘建山.叶酸、维生素B12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35例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02,11(1):32.

  [7]Xiaohua Jiang,Fan Yang,Hongmei Tan,et al.Hyperhom?ocystinemia impairs endothelial function and eNOS activity via PKC activation.[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Dec,2005,25:2515.

  [8]Austin R C,Lents S R,Werstuck G H.Role of hyperhomo?cysteinemia in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and atherothrombotic disease[J].Cell Death Differ,2004,11:S55.

  [9]Tofler G H,D?Agostion K B,Jacques P F,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increased homocysteine levels and impaired fibrinolytic potential:potential mechanism for cardiovascular risk[J].Thromb Haemost,2002,88:799.

  [10]陈 健,梨 明,舒砚文.叶酸降低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大鼠单核细胞催化蛋白?1的表达[J].中国医学科学院报,2005,27(4):470.

  [11]Piolot A,Blache D,Boulet L,et al.Effect of fish oil on LDL oxidation and plasma homocysteine concentrations in health[J].J Lab Clin Med,2003,141(1):41.

  [12]张继东,崔红燕,傅善基,等.冠心病中医证型与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关系的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4(3):207.

  [13]史大桌,马晓昌,高修安.活血化瘀方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概况[J].中医杂志,1995,36(7):433.

  [14]朱贤慧,陈晓虎.生脉散应用于冠心病研究概况[J].江苏中医药,2005,26(26):69.

  [15]农安宜.活血化瘀药防治冠心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J].广西中医药,1995,22(5):48.

  [16]刘王明,汤佩麟.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J].中国循环杂志,1999,14(1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