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护理在传染科病房中的实践体会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陈玲,周小兰 时间:2010-07-13
[摘要]  通过将心理护理在传染科病房中的正确运用,使人们对心理护理在传染性疾病康复过程的重要性有了正确的认识,以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促进疾病早日康复为目的,以不断消除心理因素对患者的负面影响,使其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现将一些实践体会记录下来,以更好地做好传染性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尽早恢复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为人民的幸福安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  心理护理;传染科病房;实践体会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也必须从单纯的生物模式转变为社会、心理、生物护理模式,其中心理护理是护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护理人员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以其言语和行为,影响和改变患者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提高患者认知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能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增进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疾病的康复或向健康的方向[1]。

    1  外观设计

  将心理护士的姓名、相片以及关切性的话语通过表格的形式张贴在病房外走道的门上,使患者从踏进病房第一步就感受到心理因素在疾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性及医护人员的深切关爱,为今后的心理护理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  住院患者一般程序

    2.1  接待新患者  患者从一踏进病房,护理人员就以微笑热情地予以接待,如予以住院告知、入院评估使医患双方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将同病房的病友介绍给新患者,使其尽早适应患者角色,特别要叮嘱患者入院后要保持乐观心态,有什么疑惑与困难立即告诉医务人员,医务人员会尽力帮助他。使他们一踏进病房就有了一种被重视的感觉,并对心理因素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2.2  常规工作安排

    2.2.1  做好晨晚间护理  对入院后的患者利用晨、晚间护理的时间通过观察法初步了解患者的一般心理状态。如果遇到心情抑郁、烦躁或者对失去信心的患者,应根据不同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状况等进行个别交谈,针对具体问题采取安慰、解释、说服、暗示、支持、保证等方法[2]尽快逐一解决。而要想了解患者真实的心理状态,就必须真诚地关心患者,做患者的知心朋友,对患者的职业、文化、家庭、配偶以及个人生活境遇等都必须详细地了解,同时还应熟悉患者的治疗方案和具体治疗方法,在掌握全面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各自不同的职业、心理反应和社会文化背景,测知他们将要或者可能出现的心理变化和心理,从而制定出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心理护理方案,予以有的放矢的心理治疗,使患者得到心理上支持,更有利于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或减轻其消极情绪,使其尽快地恢复到正常心态,更好地配合治疗,以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大大地提高了疾病的治愈率。

    2.2.2  住院期间根据患者出现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

    2.2.2.1  当患者出现抑郁情绪时,应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念  传染病患者一旦获悉自己患了传染性疾病,一般都会产生消极情绪。这时,护理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唤起患者对生活的希望和对疾病治愈的信念。护理过程中要用坚定的表情、不容置疑的语言取得患者的信赖、来帮助患者排除不良的心理状态。当患者萌发希望之后,要进一步鼓励患者承担力所能及的事情,鼓励他们驾驭生活。适当的活动不仅使身体受到直接锻炼,并能从压抑、焦虑、烦恼、苦闷中解脱出来,达到移情益志,对心理起到积极的调控作用。

    2.2.2.2  当患者病情加重时,应适时地给予心理支持  当患者出现全身衰竭、疼痛、不能进食等症状时,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给予必要的支持疗法,除力求改善全身状况外,更应注意对患者良好的心理支持,用历尽磨难终于占胜病魔的实例,鼓励激发患者的求生欲望。

    2.2.2.3  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时的心理护理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由于药物副作用的影响,患者大多不愿继续治疗,及时地向患者说明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进行这种治疗的必要性,树立其战胜病魔的信心,使患者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主动克服困难,积极配合治疗。

    2.2.3  健康宣教  利用业余时间收集有利于患者疾病康复的实例,保健知识,随时予以口头宣教和书面宣教,如发放健康小处方,及时更换宣教资料和墙报等[3]。对心身健康存在或是潜在危机施以主动的,超前的干预,指导他们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去应对所遭遇的冲突或挫折,使患者始终保持良好的心身状态。并始终将医务人员自己置身于患者的角度去思考,去体会患者的需要和疾苦,从而拉近了医患的距离,使患者有了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2.2.4  争取患者家属亲友的密切配合  家庭氛围对传染病患者的心理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对患者生存时间及生命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医疗护理手段不可替代的。在对患者实施护理的同时,不仅要注意患者的心理反应,而且要重视家庭成员对患者的态度和相互关系。医护人员以身作则,不歧视传染病患者。对于家庭关系亲密的家属,应该正确引导,使之懂得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可影响患者的情绪及,切记不能在患者面前表现出伤心、烦躁等情绪,以免增加患者的疑心,失去对治愈的信心。应和颜悦色地给患者以安慰,让患者能在一种积极,轻松的环境中治疗,使患者得到心理上支持,以利于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或减轻其消极情绪,使其尽快地恢复到正常心态,更好地配合治疗。特别是重病患者嘱咐他们合理饮食的给予、休息的正确配合以及心理上的亲情安慰,在疾病的治愈过程中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  做好出院患者的工作安排

  对于即将出院的患者,医护人员除了做好患者的终末消毒及患者出院后的工作饮食休息的合理调配等出院宣教外,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患者的心理调控方法的宣教,让自己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以后的生活,并给患者发放了爱心卡,嘱其遇到什么困惑随时打电话咨询,使患者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自己的支持系统。

    4  做好患者的回访工作

  (1)每月一次的电话回访,询问患者出院后的心态状况,直到完全康复,解决患者现存的和潜在的疑虑,使其恢复到正常的生活轨道。(2)建立回访档案,让患者的心理状况有一个完整的记录,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为社会树立良好的行业服务形象。

    5  讨论

  通过近年来的实践,护理人员一致认为重症肝炎患者和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在传染科病房是最复杂、最具有意义的工作。良好的心理护理对重症肝炎的治疗意义重大,医护人员随时洞察患者的思想动态,及时了解和帮助患者解决困难,耐心细致地说明疾病的情况和配合治病的重要性,尤其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病情继续恶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一些特殊检查和治疗可能给患者带来不便,甚至轻度痛苦时,医护人员应及时予以热情、周到地说服解释,给予安慰,帮助患者减轻思想负担,帮助患者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由于重症肝炎病情重、变化快,有关检查结果和不良恶果应有选择性的告诉患者,以免消极情绪给患者的治疗配合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但必须给家属交待清楚,并且将一些相同病例治愈的例子介绍给患者以增强信心,交待家属不可在患者面前忧愁落泪以免影响患者的情绪。重症患者耗资较大,不能让患者知道真实情况,更不能让患者因钱而忧愁,且重症肝炎患者恢复很慢,一定要让患者知道治疗不可能立竿见影,需要一个长期过程,才能慢慢恢复,让患者有一个心理上的准备,正视自己的疾病,愉快地配合治疗。对于艾滋病的心理护理需要采取多层次个性化的手段,在艾滋病尚无特效药物的情况下,减轻患者身心痛苦,防止恶化,提高生存质量是一项重要手段。艾滋病是一个长病程的致死性疾病,患者在病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包括否认、愤怒、抑郁及自杀倾向。护理人员以不同人群,不同背景,不同的社会境况及不同个性素质,因人而异提供不同层次的个性化的心理护理,使患者能放下一切包袱,顺利愉快地接受治疗。近年来,在传染病病房的心理护理工作中,使笔者学会了正确分析不同患者的心理问题以及给予合理的心理治疗,认识到了心理护理工作是一门精细的、特殊的技能,在临床上有实际应用价值和广泛前景。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将不断完善和改进,不断地予以探索,以促进护理事业不断地向前。

    []

    1  张树森.护理心.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94.

    2  李鸣果,金魁和.医学心理学.沈阳:辽宁技术出版社,1987,194-196.

    3  李小妹.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