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肾活血通痹汤治疗肩周炎50例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益肾活血通痹汤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采用中药益肾活血通痹汤内服,对照组50例口服西药芬必得。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肾活血通痹汤治疗肩周炎有良好疗效。
【关键词】 肩周炎;益肾活血通痹汤;中医药疗法;枸杞;山茱萸;三七;临床观察
肩关节周围炎,又称冻结肩、五十肩,是肩关节肌肉、肌腱、滑液囊及关节囊的慢性非化脓性炎症[1]。临床以肩关节内、外粘连,局部疼痛,关节活动受限为特征,好发于40岁以上病人,女多于男[2]1439,是中老年人中的常见病、多发病。2003年以来,我院采用益肾活血通痹汤治疗肩周炎,通过对比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将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所有病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肩关节周围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或僵硬,以外展、外旋、后伸障碍为甚,难以完成日常的梳头、穿衣等动作。并经CT、X线、心电图、血常规、生化等相关检查排除颈椎、心血管等方面疾病。
1.2 排除标准
确诊为肩部其他疾患者;非原发性肩部疼痛、肩周炎患者;身患其他疾病患者,因其他原因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
1.3 一般资料
所观察的100例肩周炎患者均来自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骨科。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中,男16例,女34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34岁;病程最长8年,最短7 d。对照组中,男18例,女32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35岁;病程最长7年,最短5 d。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布、性别构成及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 口服西药芬必得0.3 g/次,每日2次,并配合手拉滑车、爬墙锻炼等练功疗法。
治疗组 口服中药益肾活血通痹汤,配合手拉滑车、爬墙锻炼等练功疗法。益肾活血通痹汤处方:枸杞15 g,山茱萸10 g,三七10 g,丹参10 g,生地10 g,黄芪10 g,桂枝10 g,延胡索10 g,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服,分两次温服。
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统计。
1.5 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治愈:肩部疼痛消失,关节活动范围正常或接近正常(外展≥85°,前屈上举≥170°,屈肘内旋达T8以上)。显效:肩部疼痛及压痛基本消失,关节活动功能明显改善(外展≥75°,前屈上举≥150°,屈肘内旋达T12以上)。有效:肩部疼痛及压痛均减轻,关节活动范围有改善但未达到以上标准。无效:肩部疼痛及压痛无明显改善,肩关节活动范围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肩关节活动度比较
中药组和西药对照组均能改善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度,但是在恢复肩关节外展、内外旋及上举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综合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76.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肩周炎的病因至今尚不明确[2]1439,普遍的观点认为是在肩关节软组织退变的基础上,加之肩部受到轻微的外伤、累积性的劳损、局部受凉等因素的作用后,未能及时治疗和注意功能锻炼,肩部活动减少,以致肩关节粘连,出现肩痛,活动受限而成本病;亦有学者认为与肩关节以外的疾病,如冠心病、肺炎、胆囊炎等反射性引起肩部疼痛和上肢骨折、颈椎病等固定过久有关[3]。但是治疗的思路均不外乎非甾体药物抗炎镇痛、早期活动锻炼、局部理疗、封闭和必要时手术松解。但药物副作用多,治疗周期长,病人痛苦大。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痹症”、“痿症”范畴。内因系年老肾气日衰、气血虚损,致筋脉失于濡养;外因系风寒湿邪侵袭肩部,致气血凝滞、筋脉拘急,内虚外邪结合而成痹、痿。所以治疗上当以内治气血,外御风寒湿为原则。方中枸杞味甘,性平,归肝、肾经,有平补肝肾之功,《本经》记载:“主五内邪气,周痹风湿,久服坚筋骨”;山茱萸酸微温质润,归肝、肾经,其性温而不燥,补而不峻,既能补肾益精,又能温肾助阳,《本经》云:“温中,逐寒湿痹”,《药性论》称其:“补肾气,兴阴道,填精髓”。二药合用共为君。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善活血定痛,《医学衷中参西录》载:“三七……善化瘀血……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允为理血之妙品”;丹参味苦,性微寒,功能活血通经,《日华子本草》曰:“通利关脉,治……骨节疼痛,四肢不遂”,与三七同用则加强活血之功;生地养阴生津,《本经》言其:“主折跌绝筋……逐血痹,填骨髓”,以助君药补肾之功。此3药合而为臣。黄芪可补中益气,脾健则气血生化有源,四肢筋骨关节得以濡养;延胡索活血定痛;桂枝疏风解表、温通筋脉,性温以制诸药之寒凉,是为佐辅之剂。甘草缓和药性、调和诸药,故为使药。纵观全方,补而不留邪,散而不伤正,攻补兼施,内外合治,共奏补肾活血,活络通痹之功。药表明[4]:枸杞提取物能有效提高心、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过氧化脂质 (LPO)和脂褐素含量,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抗自由基作用;三七有效成分三七总皂苷可明显抑制角叉菜胶诱导的白细胞数升高和蛋白渗出,有抗炎作用;丹参不仅可以明显降低全血粘滞度, 还可明显改善红细胞聚集功能;黄芪对黄嘌呤(X)-黄嘌呤氧化酶(XO) 体系以及非酶体系产生O2-有明显抑制作用,提示其抗氧自由基作用可能是其抗关节炎作用的机制之一;生地可调节免疫;桂枝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能提高痛阈值。
临床研究表明,中药组疗效显著优于芬必得组,说明益肾活血通痹汤是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药。
【】
[1] 孙之镐.中西医结合骨伤[M]. 北京:中医药出版社,2001:343-347.
[2]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1 439.
[3] 赵定麟.临床骨科学诊断分析与治疗要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866-869.
[4] 王浴生,邓文龙,薛春生.中药药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679-2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