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LC法测定肾炎四味胶囊中黄芩苷的含量
【摘要】 目的 探讨肾炎四味胶囊中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Kromasil C18(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甲醇-水-磷酸溶液(47∶53∶0.2);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5 ℃。结果 黄芩苷在进样量为0.199 2~0.996 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黄芩苷的回收率为98.40%,RSD为1.78%;3批肾炎四味胶囊平均含黄芩苷25.4 mg/粒,RSD=0.99%。结论 该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作为肾炎四味胶囊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关键词】 肾炎四味胶囊;黄芩苷;HPLC法;含量测定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岛津LC-10ATvp,日本岛津公司);N-3000色谱工作站。
1.2 试药
甲醇为色谱纯试剂,水为重蒸水,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黄芩苷对照品(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供含量测定用,批号0715-200211);肾炎四味胶囊(湖北午时药业股份公司,批号20060404、20060406、20060408)。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Kromasil C18(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甲醇-水-磷酸溶液(47∶53∶0.2);检测波长:280 nm;流速:1.0 mL/min;柱温:35 ℃。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装量差异项下的内容物,混匀,取约0.1 g,精密称定,加70%乙醇100 mL,称定质量,超声(功率80 W、40 kHz)处理30 min,放冷,加70%乙醇补足减失的质量,摇匀,用0.45 μm的膜滤过即得。
2.3 空白溶液的制备
取除黄芩外的其余处方量饮片,按制备工艺方法制备缺黄芩的空白样品,按上述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成缺黄芩的空白溶液。
2.4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黄芩苷对照品9.96 mg,置100 mL量瓶中,加70%乙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再精密量取5 mL,置10 mL量瓶中,加70%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 mL中含黄芩苷49.8 μg)。
2.5 空白干扰试验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空白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得色谱图(见图1)。结果表明,在与黄芩苷对照品色谱峰相同位置上无峰出现,说明缺黄芩空白对照对测定无干扰。
2.6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吸取浓度为99.6 μg/mL的黄芩苷对照品溶液2、4、6、8、10 mL,分别置10 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吸取10 μL进样,测定其峰面积积分值,结果见表1。
以浓度(μg)对峰面积积分值进行线性回归,其回归方程为:
A=1.995×106C-6 540,r=0.999 5。
结果表明黄芩苷在0.199 2~0.996 0 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2.7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同一份供试品溶液10 μL,重复进样5次,测定黄芩苷峰面积积分值,分别为1 045 128、1 052 125、1 046 985、1 056 248、1 049 652,RSD为0.42%。结果表明:该仪器精密度良好。
2.8 稳定性试验
分别精密吸取同一份供试品溶液10 μL,于0、3、6、9、12 h进样,测定其峰面积积分值,分别为1 056 325、1 052 125、1 048 628、1 050 325、1 061 254,RSD为0.48%。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在12 h内基本稳定。
2.9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号样品(批号20060404)5份,按上述条件依法平行处理并测定黄芩苷含量,分别为25.10、25.16、25.42、25.16、24.47 mg/粒,RSD为1.41%。结果表明本法重复性好。
2.10 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已知含量为49.91 mg/g(批号20060404)样品0.05 g,共5份,分别精密加入黄芩苷对照品溶液(0.261 mg/mL)10 mL,再按“2.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液,精密吸取1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黄芩苷含量,结果表明,本法加样回收率好。结果见表2。
2.11 成品及饮片含量测定 按上述含量测定方法测定3批(批号分别为:20060404、20060406、20060408)样品中黄芩苷的含量,含量为25.1、25.4、25.6 mg/粒,n=3;平均25.4 mg/粒,RSD=0.99%。取黄芩饮片细粉约0.3 g,照《药典》2005年版一部黄芩项下的含量测定法依法测定,其含量分别为9.2%、10.3%、9.7%。
结果表明:投料所用饮片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规定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不得少于9.0%的规定[2]211。
3 结论
肾炎四味片系《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12册收载的品种[3]。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补肾益气的功能;主要用于慢性肾炎。原剂型为片剂,由于片剂存在崩解时间长,溶出速率慢,其生物利用度较差,且日服用量为24片,服用量大,病人不易接受,故将肾炎四味片改为肾炎四味胶囊。
黄芩与黄芩苷有降血压作用[4],黄芩苷有利尿、解毒作用[5],与本品功能主治基本吻合,故选择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以控制其内在质量,确保临床疗效。
本含量测定方法中,测定波长与流动相的选定,《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2]212,其分离度达到1.5以上。经测定3批样品,黄芩苷平均含量为25 mg/粒,考虑到大生产的损耗等,暂规定本品限度为:黄芩苷不得少于20.0 mg/粒。
【参考】
[1] 王宝琴. 中成药质量标准与标准物质研究[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28-31.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11-21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12册[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86.
[4] 王浴生.中药药理与应用[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956-960.
[5] 柯铭清.中草药成分理化与药理特性[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82: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