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本科生骨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作者:邓博,姚共和,卢敏,谢心军,杨少峰,余建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本科生;骨科;教学改革
临床带教,在医学生向临床医生的角色转换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医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随着医学院校的扩招,本科生数量增加,为提高本科生在骨科临床带教的质量,我们引入了在国内外高校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的案例教学法,进行大胆探索和有益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案例教学法概述
1.1 案例含义
“案例”(case),包含“情况、个例、事例、病例、诉讼、判例”等含义。在案例教学中,案例指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围绕选定的一个或多个理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对其内容、情节、过程及结果进行完整、真实、具体的文字或图像等形式的情景描述而编写的资料。在临床医学带教时,案例主要指病例,包含病人的病史、临床表现、各种化验检查结果、影像资料、诊治过程及最后结果等,也可为药、人文社会、医学伦理、医学法学、病历书写等内容。
1.2 案例教学法概述
案例教学法,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学生带入事先选定的特定事件中,由学生依靠自身知识结构和背景,自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的起源,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苏格拉底,及的黄帝、歧伯、孔子的启发式问答教学法。而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被后人称为“产婆术”[2]。
案例教学法最开始由哈佛大学法学院在上世纪初首创;几乎同时,哈佛大学医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也开始应用;1908年,哈佛商学院成立后,案例教学法被引入商业和管理领域。二战后被广泛应用于公务员培训等领域[3]。在广泛应用过程中,逐渐积累并形成了规范的教学理念、体例及操作流程,反过来推进了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1.3 临床带教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总是倾向于先认识具体、现实,能够吸引人们注意力的实际现象,而不太习惯接受系统、成型的知识体系,案例教学符合人类这一。其次,传统医学教学,多采用“填鸭式”教学,传授系统知识体系为目的,强调的是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而临床带教的着眼点则主要是让本科生知道如何行动,案例教学正好是两者的最佳结合点。实际上,从闭卷中的“病案分析”,到临床中的“疑难病例讨论”、“教学讨论”,都是一个个的“案例”分析;而最开始应用案例教学法的行业,也包括医学。更何况,在病房实习的学生,往往在15人以下,正好符合案例教学的人数要求[4]。所以,我们在本科生临床带教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就其使用的流程进行探索。
2 本科生临床带教案例教学法的原则
进入临床实习期,本科生的学习不再由老师和考试来带动,学习必须围绕病例进行。学习的模式变为:实践→看书,听课→理解→记忆,然后再实践,周而复始[5]。案例教学法的开展,使学生围绕活生生的病例,在实践中掌握自我提高的能力。案例教学实施时,应把握的原则主要为下列3点。
2.1 能力原则
案例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能力。通过案例教学,使本科生能独立对病人的病情作出独立的分析和判断,给出恰当的方案,反思中间的失误和过失,更进一步促进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案例教学,不仅重视本科生的知识面及深度,更重视本科生的能力培养。
2.2 实践原则
案例教学时,本科生要面对实际病例,作出分析和判断,给出诊断,指出需要补充调整的检查、化验和治疗项目,在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和老师的点评中,体验正确处理带来的喜悦、错误处理的风险和懊恼,学生完全处于实践中。而且,案例教学的目的不是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而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实践中来,在实践中练,到实践中干”。
2.3 参与原则
本科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程度,可以作为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可根据学生的活跃程度,分别采用主动发言、点名发言、小组讨论组长发言、学生相互争论等方法,通过老师的引导、点评,让学生的脑子、手和嘴都动起来。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案例教学才能成功。
3 骨科临床带教案例教学的过程
3.1 案例的制作及准备
一个好的案例应具备:①资料完整齐备,能够给人特定的环境感;②案例有针对性,适应于教学目的;③案例中的问题具有可讨论的空间;④通过X片、照片或视频资料,使案例尽量具有可视性和趣味性。
3.2 案例教学的过程
①阅读案例,个人分析:阅读案例,把握事实,个人分析案例,初步给出问题答案;②小组讨论,形成共识:在小组或全班同学面前给出个人分析依据及答案,听取同伴意见,展开讨论,求得共识;③课堂发言,全班交流:各小组间公开给出各自答案,相互检验及讨论,进一步完善答案;④归纳,教师点评:完成上述步骤后,独立完成案例问答,给出分析报告,教师给出本次课的点评。上述步骤中,第②、③步是案例教学的核心内容及精华所在。第④步老师点评时,结合教材理论原则阐释则更佳。
3.3 案例示范
某病人诊治过程:①某男,66岁,无诱因以右髋痛3周而在门诊就治,摄右髋正侧位X片正常而带药回家;3 d后疼痛无缓解,夜间就诊于急诊室。问题:病人诊断可能是什么?②急诊医生摄右膝正侧位X片,发现右股骨下1/3骨折,无移位,收入院。问题:病人此时应该具备的体征有什么?诊断为何?③入院检查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胸片报告、腹部B超均正常,ESR120 mm/h。问题:诊断应做何修改?如补充检查,可补充的项目有哪些?④住院医师追查胸平片,阅片发现纵隔上段明显增大,左侧锁骨近段,左第2、3肋骨远段消失。问题:此时诊断又应该如何调整?补充什么检查?如何评价放射科医生的报告?⑤病人及家属放弃诊治,带药出院。问题:如何得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本病案讨论时,分段进行,时间紧张时亦可详述病例后,最后询问可能的诊断、应该具有的体征、需要补充的检查项目等问题。
4 骨科临床带教案例教学的体会
本科生临床带教采用案例教学法后,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受到了学生欢迎,也增强了我们继续开展案例教学的信心,其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但在开展案例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
4.1 临床带教案例教学的局限
尽管能够提高学生独立诊治的能力,但对动手操作能力难有作用。案例教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提高学生独立诊治能力,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提高学生围绕病例从书本自学的兴趣。每周举行案例教学1~2次为宜。传统的跟师看学仍为临床带教的主要方式。
4.2 学生冷场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根深蒂固,学生已经习惯于沉默,等待老师给出最后答案,容易冷场;如老师缺乏经验,则往往教学失败。采用下列方法,可能对避免冷场有帮助:①吸纳进修生、研究生参与讨论,但限制他们的发言次数;当学生参与程度增加后,进修生和研究生再退出;②鼓励甚至指明学生携带教材参加案例教学,作工具书;③先采用小组讨论,逐渐转为点名发言、主动发言、交流争论等形式;④尽量采用多媒体方式制作案例,增加可视性和娱乐性。
4.3 教师的作用
案例教学时,教学的主线是学生,而教师是暗线。尽管带教老师对案例都非常熟悉,专业上也有把握,也不能唱主角,应甘当配角。教师要起着引导讨论,启发协助学生思考,最后总结点评的作用,忌讳过多占用讨论时间、过早给出结论,特别不能轻易否定学生结论而降低学生参与积极性,多转移话题来引导学生讨论、思考;点评时,重点要放在学生讨论的质量、思路上,不一定要找到正确的答案,而是归纳学生的思考结果。
总之,在临床带教中开展案例教学法,利于提高本科生能力,利大弊少,值得推广。
【参考】
[1] 翟文宪.案例教学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1996,(1):57-59.
[2] 徐淑英.案例教学与研究概述[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1996,(1):45-49.
[3] Amy Raths McAninch.Teacher thinking and the case methods:theory and future direction[M]. Teacher College Press:Columbia University,1993:70.
[4] 邵明毅,杜长智.略谈案例教学的特色[J].成人高教学刊,1996,(5):32.
[5] 王津生.急诊室的故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