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镜(METRX)与传统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对比
【摘要】 目的 分析比较椎间盘镜(METRX)与传统手术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2004年3月—2007年3月的腰椎间盘住院病人77例,其中椎间盘镜(METRX)手术的病例35例,传统手术的病例42例,分别对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术前及术后的护理措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病人手术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切口大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和恢复、治疗费用等方面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椎间盘镜(METRX)是目前根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治疗方法,其术后病人各方面恢复情况均优于传统手术,探讨其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并了解其与传统手术治疗护理的异同,对促进病人康复和提高护理质量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椎间盘镜(METRX)手术;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对比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在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无效时手术治疗是临床常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其手术方式也在不断地改进。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后路显微镜髓核摘除系统应用于临床,随着该系统及手术方法的发展,其手术效果的确定性及其具有的优越性已被广大的医务人员和病人所认识和接受[1],得以在临床上广泛地应用。德阳市第五人民自2003年开始采用美国SOFAMOR·DANEK公司生产的第二代椎间盘手术系统(METRX)用于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了探讨椎间盘镜(METRX)与传统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护理方法的异同,选取2004年3月—2007年3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手术病人,椎间盘镜手术者35例与同期采用传统手术者42例进行护理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4年3月—2007年3月的椎间盘镜(METRX)手术者35例,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28~69岁,平均(46.8±10.24)岁,L4,511例,L5-S112例,L3,44例,L4,5,L5-S1双节段8例;传统的椎板开窗或半椎板切除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者42例,其中男21例,女21例,年龄27~72岁,平均(50.8±10.60)岁,L4-518例,L5-S116例,L3,42例,L4,5,L5-S1双节段6例。两组病人均是以腰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史9天~20年,均经过CT或MRI检查证实诊断并与临床表现的节段相吻合,两组病人均经过3个月以上的正规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甚至加重,经评估达到手术指征,病人同意并接受手术治疗。两组病人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手术方法 两组均采用硬膜外麻醉,俯卧于脊柱托架上,椎间盘镜手术组术前常规C臂X线机下定位,消毒铺巾,以相应节段为中心作1.6cm左右切口建立椎间盘镜的工作通道及设备,在电视下完成止血、椎板间隙扩大、牵开硬脊膜神经根、髓核钳取出变性髓核、冲洗止血安放引流条;传统手术组体位消毒铺巾与椎间盘镜手术组相同,相应节段中心切口剥开皮下及椎旁肌肉充分显露椎板及部分小关节,作椎板开窗或半椎板切除显露突出椎间盘,髓核钳取出变性的椎间盘髓核,止血冲洗安放引流管。
1.3 统计学方法 全部资料采用PEMS3.1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对两种手术方式的切口长度、下床时间、住院时间、镇痛药使用、尿潴留、便秘、术后首次直腿抬高度数及手术优良率进行比较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手术结果 两组病人均进行6~18个月的随访,术后恢复情况按中华骨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优:术前症状缓解,腰椎活动度、直腿抬高试验、神经功能均恢复,并恢复原来的生活及工作;良:术前症状部分缓解,腰椎活动度、直腿抬高试验及神经功能部分恢复,不能原来的工作生活;差:治疗无效或症状加重。两组病人术后优良率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表1 两组病人术后优良率比较
2.2 病人恢复情况 两组病人在手术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镇痛药的使用、术后恢复等方面两组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椎间盘镜(METRX)手术组在病人恢复情况等各方面均优于传统手术组,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3 讨论
3.1 治疗方面 微创手术是外科发展的趋势,有报道,椎间盘镜手术采用与传统手术相近的手术路径和椎间盘切除方式,手术后能取得与传统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也表明两种方法近期的优良率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传统手术因切口长,术中椎旁肌肉剥离广泛,常需作半椎板或全椎板减压,脊柱后柱破坏大,导致术后卧床时间长,脊柱不稳发生率高;另外由于术中出血较多,疼痛较重,早期自主活动能力也较差。而椎间盘镜手术切口仅为1.6cm左右,不广泛地剥离椎旁肌肉,只咬除椎板的下缘、扩大椎板间隙,完全保留了脊柱的中后柱结构,术后不影响下腰段的稳定性,减少了术后滑脱、下腰痛等并发症[2],术后恢复较快。从本研究中可以看出椎间盘镜(METRX)手术组较传统组缩短了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使用镇痛剂的病人也减少。由于病人下床早,发生尿潴留、便秘的情况就少,而住院时间短也为病人节省了费用,加之疼痛较轻,功能恢复好,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
3.2 护理方面
3.2.1 术前护理
3.2.1.1 心理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大多长期经受腰腿痛的折磨,行走活动受限,丧失生活自理及劳动能力,病人心理负担重,加之对手术均存在恐惧心理,大多数病人及家属对手术缺乏正确的认识,另外一些对手术可能造成脊髓神经损伤等副损伤过度地担心,对椎间盘镜手术这一新手术方式缺乏了解等等因素容易造成病人术前心理状态的失衡。针对这种焦虑、恐惧心理,术前均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由责任护士入院时即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环境,介绍主管医生及护士,术前请医生介绍大体的手术过程、特点及预后情况,耐心解答病人及家属的疑问,打消病人及家属的顾虑,充分建立医患之间的信任,并请相同手术恢复期的病人现身说法,帮助病人建立治疗的信心,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3.2.1.2 术前准备 两组均做好各项检查,药物过敏试验,常规皮肤准备,术前禁食禁饮10~12h,保留导尿, 两组手术均采用俯卧位姿势,所以需在术前3天进行训练,方法是:病人俯卧在床上,胸部加软垫,使下胸部悬空,2~3次/天,2~3h/次。传统手术组由于术后卧床时间相对较长还应练习床上大、小便,教会家属便器的使用方法。
3.2.2 术后护理
3.2.2.1 术后常规护理 术后两组病人均去枕平卧硬板床4~6h, 椎间盘镜手术组术后4h就可以开始翻身;传统手术组术后6h才能翻身;翻身为2~4h 1次,直至病人可自行活动止。术后护理中辅助并教会病人家属正确的翻身方法:翻身应一手在肩胛部,一手在髋部,两手同时用力,做滚筒式翻身,注意保持脊柱长轴一致[3] ,两组均严密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伤口情况,肢体的感觉、循环、运动情况,常规进行导尿管、引流管等管道护理及伤口管理。椎间盘镜手术组由于切口小,组织剥离少,脊柱稳定性无影响,卧床时间短,病人常可在疼痛减轻后自主翻身,与传统手术组相比辅助病人翻身的时间短,而且病人恢复较快,自我护理能力强,减少了护士的劳动强度。
3.2.2.2 疼痛的护理 术后疼痛是通常存在的,而疼痛的程度和组织的损伤程度是成正比的。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椎间盘镜手术组使用镇痛剂的病人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椎间盘镜手术组病人术后由于疼痛使用止痛剂的有3例,且只使用1次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芬必得就能缓解疼痛;而传统手术组病人术后使用止痛剂的有10例,给予芬必得后疼痛未缓解的有6例,这6例又给予中枢性强力镇痛药度冷丁肌注才缓解。椎间盘镜手术由于术中组织剥离少,损伤小,从而术后病人的疼痛感觉较传统手术小,因此在护理中应注意其与传统手术患者的区别。
3.2.2.3 饮食及大小便护理 两组病人术后6h就可吃清淡易消化流质饮食,肠功能恢复后应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粗纤维饮食,利于伤口愈合[4]。传统手术组病人术后需卧床7~10天才可佩戴腰围下床,由于卧床时间长,肠蠕动减慢,且病人担心在床上解大小便,嫌其麻烦,有意识的控制食物及水的摄入等,故发生尿潴留5例,便秘9例。而椎间盘镜手术组病人术后卧床2~3天就可佩带腰围下床解大、小便,其在饮食方面没有顾虑,会主动摄取营养丰富的食物,增加水分的摄入,由于卧床时间短,饮食丰富故只发生尿潴留2例,便秘1例。发生尿潴留及便秘者均在给予相应的处理后缓解。
3.2.2.4 功能锻炼 传统手术组术后2天开始进行平卧位的直腿抬高训练,前3天必须辅助训练,3天后才可根据情况让病人自主锻炼,术后7~10天佩带腰围下床活动,术后6~7天开始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而椎间盘镜手术组术后1天开始进行平卧位的直腿抬高训练,以防止神经根的粘连[4],术后2~3天可辅助病人佩带腰围下床活动,术后3~4天指导病人进行腰背肌的功能锻炼。直腿抬高训练开始由护理人员或指导家属辅助病人被动抬高(由于疼痛等原因病人早期主动肢体活动能力下降),1~2天后由病人主动锻炼。抬腿由30°以下开始,逐渐抬高至70°以上。每次锻炼应注意观察病人肢体抬高的幅度及病人疼痛不适的情况,避免因锻炼过度、时间过长造成病人肢体及腰部疼痛的加重。腰背肌功能锻炼开始以“5点支撑”后以“3点支撑”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逐渐增加次数及抬高的幅度,直至到背部离床的程度[5]。从本次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椎间盘镜手术的病人术后功能锻炼的时间和功能恢复程度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病人。
4 小结
经椎间盘镜手术是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其护理方法与传统手术的护理方法部分相同,但椎间盘镜手术由于创伤小、恢复快,病人自我护理能力较强,其具体的护理方法与传统手术护理又有所差异,通过对两种手术护理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异同点,对促进病人康复和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1 杨明玉,孙雪莹,崔松育,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与护理进展. 中华护理杂志,2002,37(5):375-376.
2 镇万新,王育才,马乐群,等. 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华骨科杂志,1999,19(8):460.
3 宁宁. 骨科康复护.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07.
4 张启,丁少华,姚明. 直腿抬高运动队要椎间盘突出症术的影响. 骨髓杂志, 2000,10(1):61.
5 左伟,张希彦,阑攀,等. 后中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症.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2,1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