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胃管置入法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芃 时间:2010-07-13

【摘要】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许多的患者在手术或护理检查时需要作胃管置入。置胃管是护士的常规工作,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及下一步手术的安全和有无并发症的可能。多掌握几种置管方法和技术技巧,获得置管技能上的创新与突破,提高首次置管成功率。因此,在学习应用传统的胃管置入方法的基础上,收集了三种不同的胃管置入技术,供同行们研讨。其中包括:昏迷或全身麻痹病人的胃管速冻后置入法、球麻痹病人鼻胃管置入法、探测鼻腔位置后置入胃管的方法及临床效果和护理体会。

【关键词】  胃管;置入;护理体会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许多的患者在手术或护理检查时需要作胃管置入。胃管置入的方法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护理的效果,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对护理工作者来讲也是不断的追求目标。因此,在学习应用传统的胃管置入方法的基础上,收集了三种不同的胃管置入技术。

    1  昏迷或全身麻痹病人的胃管速冻后置入法[1]

    1.1  临床资料  30例插管病人年龄17~76岁,男16例,女14例。其中昏迷5例,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术后25例。

    1.2  操作方法  病人取仰卧位,检查病人鼻腔,分3次对较通畅侧喷滴含麻黄素的利多卡因3ml(2%利多卡因5ml+3%麻黄素1ml)。然后迅速从冰箱取来已冰冻3min以上的有显影线的聚四氟乙烯胃管,涂无菌石蜡油后常规经鼻盲探置入胃管,对有气管插管的病人,插胃管时应先将气管导管套囊的气体放出,插管时胃管的折叠曲凹向上,以利胃管头端方向直指食道口。

    1.3  临床效果  一次插入胃管成功率为73.3%(22/30),失败率为13.3%(4/30),平均插管时间(3±7)min,30例中仅有4例需用直接喉镜协助插管。

    1.4  护理体会  为减少胃管插入及留置期间对口鼻、咽、食管的损伤,同时也为了增加病人在胃管留置期间的舒适度。胃管多由质地柔韧的聚氨酯或聚四氟乙烯制成。但是质地较软的胃管给插入过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无法取得配合的昏迷或全麻病人;因舌后坠或气管导管套囊对食管的挤压,质地较软的胃管经鼻盲探常易受阻盘曲在口腔。先将软质胃管放入冰箱速冻使其变硬后,再行胃管插入,一次成功率较前大为提高。其优点在于插入后不久胃管将解冻软化,不易造成插管路径的食道损伤。

    2  球麻痹病人鼻胃管置入法[2]

  球麻痹即延髓麻痹,它是指脑干病变可损及迷走神经核及脑干内纤维,双侧延髓病变引起的舌咽、迷走神经为主的后神经麻痹。其临床特点为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不清、声音嘶哑等,以往常规的胃管置入法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且反复置入增加病人痛苦。采用新的球麻痹病人鼻胃管置入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2.1  临床资料  166例病人年龄18~61岁,观察组、对照组各83例。观察组用球麻痹病人鼻胃管置入法,对照组用常规胃管置入法。

    2.2  操作方法  选择粗细适宜的硅胶胃管,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测量长度,做好标记,用石蜡油充分润滑胃管。左手持有石蜡油的纱布托起胃管,右手持镊子夹取胃管,将胃管由一侧鼻孔置入2~3cm时,右手持镊子将胃管紧贴鼻腔上壁,左手将胃管提起,使之与面部呈150°左右,缓慢而轻柔的插入。插至15cm左右即达咽喉部,若是清醒病人即给予心理暗示,主动配合做吞咽食物的动作,立即迅速地将胃管插至所需长度。若是不清醒的病人可采用刺激疗法,即按摩喉结、耳部、触动下唇或将少量果汁倒入口中等,在产生吞咽的瞬间迅速插入胃管。

    2.3  临床效果       观察组、对照组结果对比:观察组成功69例,失败14例,成功率83.13%;对照组成功31例,失败52例,成功率37.35%。

    2.4  护理体会  球麻痹病人胃管置入法,有几个要素应引起重视:胃管的选择。以硅胶管为优;病人的体位,应以卧位;解剖学分析,常规置入法一般延鼻腔下壁置入,胃管前端成弧形延咽后壁向食管插入,增加了与咽后壁的接触面,这样容易刺激喉上神经,引起恶心、呕吐、呛咳,造成置管困难。而球麻痹病人鼻胃管置入法,胃管到达咽后壁之前,由于胃管有2个支撑点:鼻腔上壁和下壁,呈直线在咽后壁内运行,从而减小了接触面积,减轻了对咽喉上神经的刺激,有效地减轻了恶心、呕吐、呛咳的发生。提高了胃管置入的成功率;按摩喉结、耳部,能促使病人产生吞咽反射,缓解紧张情绪。医护人员在操作前给予心理暗示,引导患者作出吞咽食物的动作,迅速地将胃管插入,这对提高插管成功率有很大影响。

    3  探测鼻腔位置后置入胃管的方法[3]

    3.1  临床资料      200例病例,年龄20~80岁,其中男130例,女70例,均为术前胃管置入。将200例病例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100例。

    3.2  操作方法  置管时病人仰卧在推车上,头部垫枕。首先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针对不同患者采取适当的护理方法,向患者进行术前解释做好心理护理,并得到他们的信任和配合。实验组选用2根棉签,清洁双侧鼻孔,在将棉签徐徐向内,靠近鼻中隔侧,以顺时针方向探测,插入深度约1/3至1/2棉签的长度为宜。了解鼻腔的位置、大小,探清后立即退出,然后选用合适的鼻侧置管。对照组用常规方法置管。

    3.3  临床效果

    3.3.1  首次成功率  实验组95%,常规组73%。

    3.3.2  置管平均时间  实验组(10.40±2.3)min,常规组(19.44±10.63)min。

    3.3.3  不良反应对比  实验组恶心呕吐5例,鼻出血0例,胃管盘曲1例,BP升高0例;常规组恶心呕吐27例,鼻出血10例,BP升高6例,胃管盘曲12例。

    3.4  护理体会  探测鼻腔位置对提高插管成功率的影响是肯定的。详细询问患者有无鼻腔疾病,选检测合格者为插管对象。置管前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协助取适宜体位。在对胃管型号的选择和探测鼻腔位置、大小、深度,做到心中有数后再置管。成功的把握大大增加。这种方法首次成功率高达95%,并发症少。综上所述,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置胃管是护士的常规工作,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及下一步手术的安全和有无并发症的可能。多掌握几种置管方法和技术技巧,获得置管技能上的创新与突破,提高首次置管成功率。

【】
  1 黄冰.胃管速冻后置入法用于昏迷或全身麻醉病人.中华护理杂志,2004,39(4):316.

2 朱月玲.球麻痹病人鼻胃管置入法效果评价.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9):44-45.

3 叶敏.鼻腔位置对提高置管成功率的效果观察.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