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为主型肠易激综合征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邓永芳 刘元美 王瑛 时间:2010-07-13
【摘要】目的 观察对比常规疗法和中西医结合疗法腹泻为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143例腹泻为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疗法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组,分别采用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然后统计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近期疗效:常规疗法治疗组79%,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组81%,两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远期疗效:常规疗法治疗组52%,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组80%,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为主型肠易激综合征远期疗效较好。
  【摘要】肠易激综合征 治疗 中西医结合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工作、心理压力的增大,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病例有逐年增多趋势,由于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所以至今尚无满意疗法。现将我们2003年8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43例腹泻为主型肠易激综合征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情况 明确诊断为腹泻为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43例,男72 例,女71例;年龄26~72岁,平均48岁;病程1年以上,最长30年。
  1.2 诊断标准及辅助检查 采用目前国际认同的1999年提出的IBS罗马II诊断标准(2003年全国第一次IBS大会公布)[1]:①过去12个月至少累计有12周(不必是连续的)腹痛或腹部不适,并伴有如下3项中的2项(腹痛或腹部不适在排便后缓解;伴排便次改变;伴粪便性状改变)。②以下症状不是诊断所必备,但属IBS常见症状,这些症状越多越支持IBS的诊断:排便频率异常(每天排便﹥3次或每周排便﹤3次);粪便性状异常(块状/硬便或水样便);粪便排出过程异常(费力、急迫感、排便不净感);黏液便;胃肠胀气或腹部膨胀感。③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将腹泻为主型列为入选病例,即①每天排便﹥3次;②稀烂便或水样便;③排便急迫感;具备以上两项或以上被列为入选病例。无报警症状和体征(包括发热、体重下降、便血或黑粪、贫血、腹部包块以及其它不能用功能性疾病解释的症状和体征),一般情况良好、具有典型IBS症状者,粪便常规(红、白细胞、隐血试验、寄生虫)为必要检查;新近出现持续的大便习惯(频率、性状)改变、与以往发作形式不同或症状逐步加重者、有大肠癌家族史者,将结肠镜检查列为常规。
  1.3 治疗方法 将143例腹泻为主型肠易激综合征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疗法治疗组71例,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组72例,两组均向患者详细解释疾病的性质以消除其心理负担,并提供膳食和生活方式调整的指导建议,腹痛明显者(15例,常规疗法治疗组8例,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组7例)临时性使用1~2天常规剂量的山茛菪碱片解痉止痛,失眠焦虑者(71例,常规疗法治疗组35例,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组36例)每晚服用舒乐安定1~2mg。然后,常规疗法治疗组服用蒙脱石散每次3克,每天3次;重症者(47例,常规疗法治疗组23例,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组24例;腹泻日>6次,含6次)加服匹维溴胺每次50mg,每天3次。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组在常规疗法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广州陈李济药厂生产的补脾益肠丸每次6克,每天3次。服药一个月为一疗程。   2 结果
  
  2.1 疗效判断标准 近期疗效:服药期间症状缓解者(日解大便<3次,不含3次)为有效,症状不缓解者(日解大便>3次,含3次)为无效。远期疗效:停药后半年症状不复发者为有效,复发者为无效。复发指症状恢复至前水平。
  2.2 疗效 常规疗法治疗组:近期有效56例,无效15例,有效率79%;远期有效37例,无效34例,有效率52%。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组:近期有效59例,无效13例,有效率81%;远期有效58例,无效14例,有效率80%。两组对比近期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远期疗效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组优于常规疗法治疗组(P<0.05)。
  3 讨论
  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IBS的病理生基础主要是胃肠动力和内脏感知异常,而造成这些变化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已知心理社会因素与IBS发病有密切关系。脑-肠轴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失调以及影响该调节功能的肠道免疫系统的异常近年已受到重 视。
  作者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病例过程中发现,解释和对膳食、生活方式的指导至关重要,而给予一定的药物治疗改善患者症状有利于消除患者疑虑。2002年以前,我们曾单用常规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服药期间症状可缓解,但停药后1-2周内症状就恢复至治疗前水平;为了寻求更好的疗效,部分病例在常规疗法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痛泻要方合四逆散加减治疗,停药后缓解期比单用常规疗法治疗长。遗憾的是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大多工作忙忙碌碌、生活压力大,都不愿意煎熬中药汤剂。因此,2003年以后我们试用补脾益肠丸作为治疗腹泻为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药物之一。中医认为肠易激综合征属“脘腹痛”、“便秘”和“泄泻”范畴,主要是由于情志失调引起肝郁气滞、肝胃不和而起,并且久泻致脾虚。证候可随情志改变而发作或加重。补脾益肠丸由黄芪、党参、砂仁、白芍、当归、白术、肉桂、延胡索、荔枝核、干姜、甘草、防风、木香、补骨脂、赤石脂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涩肠止泻功效,并且能调节神经内分泌紊乱和免疫力。所以,补脾益肠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有效。作者认为,补脾益肠丸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和免疫力的功效是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组远 期疗效较好的关键所在。
  由于IBS至今尚无一种药物或单一疗法完全有效,所以应综合实施心理治疗、饮食治疗和药物治疗,而药物治疗中加用按中医理论“标本兼治”组成的方剂或补脾益肠丸治疗,应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1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肠易激综合征诊治共识意见.中华消化杂志,2003,23: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