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乡镇卫生院护理现状与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艳琼 刘琼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 通过对乡镇卫生院的现状分析,寻找有利于乡镇卫生院护理的道路和方法,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基本素质、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规范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使广大居民不仅能就近能就医,更能享受到优质的服务;另一方面要争取领导对护理工作的足够重视,保障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能持续健康发展。方法 调查统计20家乡镇卫生院的护理基本情况,分析问题,采取对策。结果 乡镇卫生院的护理人员从少到多在逐步增加,护理工作不断规范,护理质量逐步提高。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护理现状;对策
  【Abstract】ObjectiveBy analyzing the present conditions of health clinics in towns and townships, the aim at finding the way of developing the nursing level in such clinics, and improving the fundamental quality, profession level & management of the nursing staff.After standardizing the management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nursing, rural citizens can not only be treated nearby, but also enjoy the best service.In addition, correlative heads may pay more attention to nursing in rural clinics. So the nursing level will develop healthily and sustainably.Methods Surveying and analyzing the fundamental nursing conditions of 20 health clinics in towns and townships.And finding the ways to develop the nursing level.Conclusion The nursing staff will be enlarged gradually in rural clinics. And nursing quality will also be improved day by day.
  【Key words】Health clinics in towns and townships ; Present conditions of nursing;Countermeasure
  
  乡镇卫生院的护理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金堂县因地处偏远农村,落后,一些乡镇卫生院是医护不分,打针、输液等护理工作都是医生承包,有没有护士无所谓,因此,造成乡镇卫生院存在重医轻护的现象,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等的出台和实施,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卫生部在不断规范管理,强调医护人员必须按一定比例配置(护士占卫技总数要求达到50%);床位与护士达到规定的比例(床位:护士=1:0.4),乡镇卫生院作为一级医院,担负着农村社区群众的医疗、保健、预防等工作,医护必须分开,因此乡镇卫生院配置了护士,医护各司其职,护士专门从事执行医嘱、观察病情等护理工作。笔者作为县卫生局组织的乡镇卫生院医疗质量检查组成员之一,参加了连续三年的质量检查,更加了解和熟悉了乡镇卫生院的护理工作。针对其现状提出如下对策与同行们探讨。
  
  1 乡镇卫生院护理现状
  
  1.1 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情况 通过对金堂县20家乡镇卫生院的调查,其中85%完成了迁建或扩建标准化建设,因政府的投入,乡镇卫生院的硬件得到了明显改善,而软件(内涵)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和完善。据调查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乡镇卫生院的护理工作,通过卫生行政部门 的督促、检查、指导等管理,护理工作有较明显的进步;但离标准、规范还相差甚远,卫生院护理工作只限于完成日常性的事务,规范的基础护理操作很难执行;基础护理、病房管理还很薄弱;护理记录有待进一步提高;健康、心理护理和人文关怀还是空白。远远不能满足广大患者的身心需求。服务质量大打折扣,患者满意率不高,医患不和谐因素增多,导致医疗纠纷增多,影响医院社会效益。   1.2 护理人力资源严重不足 医护配备不合理,调查显示:乡镇卫生院三年前护士最多的13人,个别卫生院无护士,医护比为5~6:1,护士占卫技总数的15%;目前护士最多的15人,最少的2人,护士占卫技总数17%,医护比例为4.5:1,比例失调。
  1.2.1 护士流失严重,因乡镇卫生院护士少,分工不明确,工作繁杂,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倒班勤,休息时间少,待遇较低,所以,许多护士不安心呆在那里,想方设法到县城、大,造成乡镇卫生院留不住护士,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1.2.2 床位与护士比,三年前仅为1:0.12,现在达到1:0.15,离《护士条例》规定的床位与护士比为1:0.4相差甚远;随着新型合作医疗的不断扩大和完善,老百姓实现了就近就医,因此乡镇卫生院病人越来越多,而护士相对来说更加不足,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1.2.3 护理管理组织不健全,很多乡镇卫生院无护士长等护理管理人员。护士只有一人负责排班,保证每天有人上班即可。至于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健康、整体护理、心理护理、人文关怀、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等没有人强调和重视,护理危机意识不强,护理人员的责、权、利没法落实;护理各项制度、质量标准(缺乏切合实际的管理制度和质量考核标准)落实较差、执行不力,缺乏监督和约束机制,检查考核只是走过场,未落到实处,质量提高较难保证。
  1.3 护理人员年轻化 平均年龄不到25岁,基本上是80后的独生子女,在家倍受宠爱,吃苦耐劳较缺失,怕苦怕累,主动服务意识欠缺,关心、理解患者意识不强;病人不能感受到被关心和尊重,患者满意率不高,影响医院社会效益。
  1.4 继续教育滞后 由于地处偏远农村,不便,落后,人员少、休息日少,信息来源少,护士没有机会接受再教育。造成知识陈旧和落后。
  
  2 对策
  
  2.1 加大护理人员的引进力度 通过各种渠道招聘护理人员,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护士,落实相应待遇,留住护士。根据各卫生院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护理人员,确保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率。
  2.2 建立健全护理管理组织体系 不论护理人员多少均设立护士长,负责护理质量管理,根据省厅的《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试行)》,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各项护理管理制度、质量标准和质控标准,定期不定期按质量标准进行检查和考核,发现问题,不断纠正和完善,针对薄弱环节加强督查,在检查和考核中做到奖惩分明,使护士在工作质量要求上形成压力和竞争,互相促进互相学习,加强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院管理中心等管理部门加强检查、指导力度,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2.3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 院领导、护理管理者要努力创造一切机会保障护士参加继续医学教育,通过培训使其了解新知识、新动向,转变观念和服务模式,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利用今年卫生支农活动的良好时机,充分发挥县级医疗机构中级职称人员的骨干作用,加强传、帮、带,通过查房、讲课、督查指导等多种方式,不断规范护理操作和护理管理,不断提高护理质量;重视护士的继续医学教育,采取送出去、请进来、远程教育、自学、学历教育、短训等多种形式进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理论知识水平。让患者享受到较高水平的服务。
  2.4 因为乡镇卫生院护士少,工作繁杂,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护士时常要面对病人的不理解甚至谩骂,工作压力大;所以护士长、院领导等管理者,要关注和重视护士作为人的需要提供人文关怀,为护士争取应得利益[1];要主动关心护士的工作生活,主动为她们排忧解难,为她们提供多种途径和方式释放压力,为她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工作;一方面可提高她们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还可通过她们影响周围的患者和同事,有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构建和谐医院。还可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医患纠纷,确保医疗安全。
  
  3 效 果
  
  通过对乡镇卫生院护理的现状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近年来,护理工作引起并得到了领导的重视,乡镇卫生院的护理人员从少到多在逐步增加,护士队伍逐渐稳固,护理工作正在不断规范,护理质量逐步提高。服务质量明显改善,病人满意率日渐增加,社会效益明显提高。
  
  参 考 文 献
  [1] 吴亚君.服务型领导管理特征与人性化护理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2007,7(3):26-27.